游戲《搜尋》(The Search)劇情文本歸納

沒有什么比空白的畫布更廣闊了。它是一個想法誕生之前的地方,從無限遠處拉出來……
《搜尋》就是在畫布上發(fā)生的……
……為了方向……為了意義……為了身份……
你最后一次見到“無限”是什么時候?
——題記



第一幕:荒原(Wasteland) 入口

主角:這個奇怪的地方是什么?我不記得我是怎么到這里的。
這個世界上有些地方是沒有顏色的,有些地方是可見的,但是其他地方就像一片空白,我?guī)缀蹩梢园l(fā)現(xiàn)這里還有更多。
我看不見,但我能感覺到,就好像我現(xiàn)在沒有看的能力……


無形:請跟著我給你留下的線索走,它們會指引你找到“鑰匙”把你帶出荒原,而我通過文字和符號的方式向你講述。
通過文字,你會理解自己的思想;通過符號,你會理解自己的心靈。


第二幕:傾聽(Listen)小巷

主角: 我現(xiàn)在在一個不同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我可以看到一切,感覺不一樣。
顏色太鮮艷了……


無形:當有影響阻止你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時,那就是荒原。

主角:這張紙條中有一處提到"荒原”。
我記得讀過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的一篇演講,他講的是神話中的荒原主題。在這里面,人們相信自己并不真正相信的東西,做著違背自己本性的事情。
這就是演講上說的嗎?

無形: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門就會打開。
主角:鳥類在許多信仰體系中都是靈魂的象征。
卡爾·榮格曾經(jīng)說過:“當他自己親愛的靈魂在監(jiān)獄受苦時,他那高傲的身段和寬闊的眼界又有什么用呢?”
最近,我有一種被困住的感覺。

主角:在這個世界上作畫的過程似乎象征著想法如何變成現(xiàn)實。
想法或概念通過相機捕捉 (就像大腦捕捉想法一樣),然后在圖片卡上以符號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接著打火機被用來提煉想法。
這就像一個想法必須要做的那樣:從純粹的概念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榭梢栽诂F(xiàn)實世界中使用的東西。

主角:在那張畫布上作畫后,這幅畫就變成真實了!它成了我可以踏入的世界的一部分。
走廊里的繪畫讓我想起我讀過的一篇關于創(chuàng)造新現(xiàn)實的文章: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選擇成為現(xiàn)實的被動接受者,或者選擇創(chuàng)造我們自己的現(xiàn)實?!?/h1>


無形:你最后一次保持沉默,靜靜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是什么時候?它會指引你找到“鑰匙”。
主角:我一直在尋找這些關于“內(nèi)在的聲音”的音符。
如果我要從我對卡爾·榮格的研究中吸取教訓,我會說:這個內(nèi)在的聲音指的是靈魂、內(nèi)心或無意識。
榮格認為,無意識對個體生活有著深遠影響。那些忽視自己潛意識的人,會遇到挫折和痛苦。


第三幕:重生(Rebirth)之屋(上)


無形:有時為了前進,彎路是必要的。
主角:最近我的生活好像走錯了路,我很難對自己的作品感到滿意,而且工作量也相當大。
感覺就像我被困在跑步機上,越跑越快,越來越難跟上。
會不會所有的這些忙碌只是一個陷阱,分散了我追求更好的東西的注意力呢?


無形:聽聽自己的鼓點,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跟隨它。
主角:“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我?guī)缀跛袆?chuàng)造性努力都是由別人支配的,要有我自己的節(jié)奏,我該從哪里開始呢?
我已經(jīng)太習慣于和別人的想法打交道了,以至于我很難想出自己的想法,就像我看不到他們一樣。
用新的眼光去看,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第四幕:放空(Empty)之崖


無形:每個世界都屈服于它自己顏色的力量。
主角:這張紙條表明了我開始注意到的東西。
在我收集的物品中,每個世界似乎都有自己的顏色主題,每個世界都使著用不同顏色的顏料。
藍色是小巷咖啡館的主色調(diào),紅色是華麗的房子,綠色是霧蒙蒙的懸崖邊。

無形:清空你的杯子。
從噪音和干擾中清除你的頭腦,你的道路就會顯現(xiàn)出來。



無形: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當砍下來,清除干凈。
看看過去那些讓你分心的事情,哪些是不必要的,你的道路就會顯露出來。
主角:我從這個世界得到的信息似乎是要掃除障礙,以便向前走,進而找到新的道路。
我記得有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智者為一個不耐煩的人倒茶,這個人來拜訪智者,因為他想知道生命的意義。智者不停地倒茶,而不耐煩的人則是在不停地說話和問問題,茶水開始從他的杯子里溢出來。
不耐煩的人嚷道:“住手!你看不到它已經(jīng)滿了嗎?”
智者說:“就像這個杯子一樣,也充滿了你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除非你先把杯子倒空,不然我怎么教你呢?”
我一直很喜歡這個故事,清空自己,以便你可以充滿新的東西……


無形:去沒有路的地方。
因為有路的地方就有別人的足跡,創(chuàng)造你自己的道路。

第五幕:重生之屋(下)




無形:告別舊的思維方式,存在創(chuàng)造了新生活的道路,從荒原離開。
主角:圖上說的是“告別舊路,尋找新生活”,這讓我想起了約瑟夫·坎貝爾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只有重生才能戰(zhàn)勝死亡,重生不是舊事物,而是新事物?!?/h1>在靈魂內(nèi)部,如果我們要體驗豐富的生活,就必須有重生。我不能說自己經(jīng)歷過如此巨大的變化,但我感覺至少正在就是這樣。
不然,為什么要向我展示這些呢?



無形:你聽的越多,就越容易聽到內(nèi)心的聲音,但首先要找到“鑰匙”。

主角:這些紙條一直提到“鑰匙”,鑰匙象征權力、知識和機會。機會的大門可以打開,而這些機會曾經(jīng)是鎖著的,只有那些擁有鑰匙的人才能擁有。
這讓我想起古羅馬的門神及智慧之神雅努斯(Janus),祂有時被描繪成是攜帶一把鑰匙的始與終之神,能賜予新的機會。?



無形:你最大的熱情,在哪里滿足了世界上最大的需求?
這是你的天職和天堂。
主角:“職業(yè)是天堂?!蔽以?jīng)讀到過,“職業(yè)”這詞源自于拉丁語中“聲音”。那么也許我們的職業(yè)不僅僅是我們追求的東西,而是一種我們能聽到的召喚。
在傾聽中,而不是純粹的任性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道路。
那么,該如何分辨“內(nèi)在的聲音”和“引導我們走上歧途的荒原之聲音”呢?


無形:你尋找的比你想象的更接近。
主角:鏡子象征著通往真理的大門,通過內(nèi)心的沉思和反省,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內(nèi)心的真理。
有一次,我在博物館里看到一面鏡子,上面寫著:“要清潔光亮,要反映自己的內(nèi)心?!?br>我認為這意味著知道你是誰,這樣你才能成為你自己。


無形:修補你和真正藝術家之間的裂痕吧。
主角:這張紙條提到所謂的"真正的藝術家”,我想知道這個是否與榮格所說的“自我”相似,那是我們的無意識部分,我們的真實本性所在。在不同時期它有著不同的名字,在古希臘稱之為“守護神”,在古羅馬稱之為“天才”。
榮格認為每個人出生起就有一種完整感,但在人生早期就喪失了。我們的目標是有意識地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否則我們最終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陷入僵局。
想必是這個了吧……

第六幕:荒原殿堂

主角:現(xiàn)在我在另一個和第一個世界相似的世界,那里有一種空虛的感覺。
但是我有同樣的感覺,這個世界可能有更多我目前還看不到的東西。



無形:讓藝術引導你,去它想去的地方。
仔細傾聽吧……
主角:當你跟他人的想法一起工作時,你不需要任何東西指導你,計劃已經(jīng)制定好了?!白屗囆g引導你,去它想去的地方”……這聽起來像是直覺。
我曾經(jīng)讀到,直覺就是“讓畫作自己去作畫”——這需要你對你無法預測或看到的事物有很大的信任。



無形: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將成為什么樣的人,并不在于到達一個確定的終點,也不在于到達某個固定的、有限的點,而在于永不停歇的思索中。
真正的藝術家總是處在成長的狀態(tài)中。
主角:“真正的藝術家總是處在成長的狀態(tài)中”……這是一個深刻的陳述。
我認為這是一種不斷重塑自我的需要。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jīng)聽過的一句諺語:“流水不腐。”



無形:當我們品嘗到自己真正本質(zhì)的果實時,我們生活的方向就會永遠改變。
直到我們認識到自己真正的目的,我們的靈魂才會得到安寧和滿足。
主角:“品嘗自己真正本質(zhì)的果實”……聽起來就像用新的目光看待一切。
我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這種感覺,但我聽說這就像是在一個全新的現(xiàn)實中醒來,一切看起來和感覺都不一樣——榮格稱之為“個性化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自我和無意識的自我在一個人身上統(tǒng)一起來,而人是有這種能力活出自己的本性,最終變得“完整”。




無形:愛和勇氣是真正創(chuàng)造性行為的根本。
它不是破壞性的,也不受任何外部壓力、獎勵或生存需要影響,而從內(nèi)在的愛中創(chuàng)造才是自由和真理的所在。
你的鑰匙就在心里。
主角:“愛和勇氣是真正創(chuàng)造性行為的根本”……換句話來說,如果我們創(chuàng)造藝術僅僅是因為我們喜歡創(chuàng)造的行為,我們是真實的自己。
我們沒有對未來的期望,也不受任何權威、個人義務或生存支配,然后便能知道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這個想法可以應用到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上,不僅僅是藝術。

最終幕:荒原的分歧點




無形:每個人都必須站在十字路口,決定他們是否允許各自的眼晴被打開,從而了解自己將成為誰,或者被誰塑造變成由荒原創(chuàng)造的自我之真相。






主角:電視是我曾經(jīng)讀到的一種叫做“隔離”觀念的現(xiàn)代象征。有時,我們主動地選擇或通過被動地接受和消費別人給我們的現(xiàn)實,來隔離自己的真實潛能。
正如約瑟夫·坎貝爾所說:“如果走得太遠,會使我們遠離可以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更具真實的現(xiàn)實世界,并導致我們?nèi)プ霾皇钦鎸嵄拘缘氖虑??!?/h1>那些電視機上的“荒原”標志就是指向這種意思,有時這是種棘手的符號——因為消費他人靈感和更好想法的現(xiàn)實,會比我們自己親歷而為更容易一些。





無形:你已是真正的藝術家了,去畫出自己的美妙藍圖吧!


結束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