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楊溢:新冠疫情來襲,中印青年攜手同行援助饑民
新冠疫情來襲,中印青年攜手同行援助饑民
瞿楊溢
《生如夏花》
I heard the echo, from the valleys and the heart
Open to the lonely soul of sickle harvesting
Repeat outrightly, but also repeat the well-being of
Eventually swaying in the desert oasis
I believe I am
Born as the bright summer flowers
Do not withered undefeated fiery demon rule
Heart rate and breathing to bear the load of the cumbersome
Bored
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不斷地重復決絕,又重復幸福,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樂此不疲。
——泰戈爾
???我們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稱心、不如意吧。隨著年歲慢慢地增長,我們漸漸忘記了心臟悸動的感覺和大膽闖蕩世界的雄心。我們帶著批判、懷疑、不滿看待這個將我們孵育長大的世界。靈魂漂浮在貌似不能改變的現(xiàn)實湖面之上,掙扎著!但生活中,一定要拒絕麻木和冷漠。感受一次次自由的靈魂,聽取一次次內心的呼喚。正如我,這一次,選擇了“心比天高”的善心行動。
這場由我這個小教師發(fā)起的“印度COVID-19隔離期食物援助計劃”,我剛開始認為我最多能堅持一周。沒想到,隨著印度隔離期的不斷延長,我們的捐贈卻從未停止。付出的人們,都是我身邊每一個自我還在掙扎的靈魂。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只是一個在工作單位中的“小透明”,一個不知明天會怎樣的“窮學生”,一個自己都受疫情影響著工資收入的“農民工”。但不可否認,即使世界并不算厚待我們,我們卻堅持著清澈的內心,付出著暖意的善良。因為,我們內心總有那執(zhí)著的聲音——應該去堅持點什么,應該去改變點什么。
這次的捐贈行動讓我看到了中國青年積極向上的一面和印度青年擔當的一面。雖然我不支持沒有收入的學生捐款,但是我知道,我的學生中都有默默捐款的孩子。他們是在網上看著對印度有偏見的視頻和言論長大的一代,但是,他們愿意相信我這個老師看到的世界,也愿意支持我這個老師想看到的世界——和平與希望。而印度的青年,很多人自己都掙扎在基本生存線上,但是,他們沒有絕望地放棄,而是盡自己最大的可能拯救自己的人民。他們通過網絡需求幫助,他們相信中國人可以給予幫助。在我們捐款進入瓶頸期的時候,Velu說他可以將中國科學院大學每月發(fā)放的研究生補助400元捐獻300元出來,自己留100元生活。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是青年。從歷史的縱向來看,影響一個國家走向的,也正是一代代青年。我曾經給學生講“中印洞朗沖突”時,播放了阿米爾汗制作的《真相訪談》,讓他們聽下與自己同歲的印度大學生對建設印度的看法,讓他們看下與自己同時代的印度大學生正在致力于對印度的改變。我說道:“不論印度多么的分裂,印度都是充滿希望的。因為印度的年輕人正在體驗國家貧弱之苦,他們心中有斗志?!睔v史有規(guī)律,但歷史從來也充滿意外和驚喜。也許,印度的年輕人真的可以讓積貧積弱的印度變得更好。
? ?因此,從“他者”中看待自我,方能理智與清醒。世界的青年們,我們互相看看彼此、互相認識彼此。我們是競爭的關系,但更是伙伴關系。在互幫互助中互相理解,我們真的可以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截止目前為止,本次捐贈已經發(fā)放給將近3200戶貧困人家一周的食物(按照人口計算已經超過10000人次)。
第三輪捐贈計劃
印度隔離期目前暫定截止時間為5月17日,我們即將開展第三輪隔離期食物捐贈計劃,目標金額如下:
泰米爾納杜邦:4500-5000元
比哈爾邦:3000-4000元
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未來可期!
愿疫情早日過去,我們可以在中國或在印度相見。
項目負責人:瞿楊溢(中國重慶)、Velu(印度泰米爾納杜邦)、Manohar(印度比哈爾邦)
項目合作方:Dreamalive Relief Foundation
文字:瞿楊溢
編輯:紀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