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律的背后,是家長高質(zhì)量的培養(yǎng)
檸檬心理丨作者
檸檬心理&QQ音樂丨音頻
如果我們問一些家長關于他們心中理想的孩子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話,我想,他們的回答中一定會出現(xiàn)這樣類似的語句:孩子能按時學習,好好聽話,不要什么事情都靠催,讓父母少操點心等等。
歸根結底其實也就是兩個字:自律。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很好的自律性,但是在生活中卻總是忽略這方面的教育,說什么調(diào)皮是孩子的天性,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確實,愛玩是小孩子們的本能,但是如果家長真的一味地放縱,那么對孩子其實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xiàn)。
心理學上有個特別有名的棉花糖實驗,
專家們讓32名4歲左右的孩子待在一個房間,告訴他們,棉花糖可以隨時吃,不過,如果等到實驗人員回來再吃,他們就可以額外獲得一顆棉花糖。
實驗開始,有的孩子立即大口吃掉;有的堅持了一會,最后沒忍??;有的孩子通過蒙眼睛、唱歌、踢桌子等來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堅持到最后,得到了額外的棉花糖。
實驗結束后對這些孩子跟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那些堅持到最后的孩子明顯比其他小孩長大之后身材更苗條,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更強,在學術成就方面表現(xiàn)更為優(yōu)異,認知能力也更好。?
你看,自律與不自律之間,差的是一整個人生。 ?
那么,父母們可以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性呢?
一、經(jīng)??隙ê⒆?/p>
一個自律的孩子,一定是對自己非常滿意的人。
他們從心底里覺得自己很棒,自己的父母很愛自己,所以才會自發(fā)地想去提升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
而那些沒有自我價值感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無所謂學不學習,自然更喜歡隨便浪費時間,盡情玩耍了。
這就要求各位家長,要在生活中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多多肯定他們,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是有人愛著的。
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變得自律,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二、引導孩子獨立自主
自律,就是說孩子自己主動去做一些事情。
如果家長總是霸占著孩子生活的“方向盤”,那么孩子很難變得自律。
當然,這也并不意味父母要完全放手,而是要懂得適當引導,讓孩子從小事做起,越發(fā)地獨立。
比如孩子能做的一些家務讓他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獨立完成等等。
當孩子在生活中反復體驗到成功的感覺,他會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更容易變成一個自律的孩子。
三、給予孩子正向反饋
鍛煉孩子自律,不是說天天看著孩子吃苦就可以,畢竟孩子還小,會很容易打退堂鼓,家長要想速成,絕對是不可能的。
所以,家長們要多給予孩子正向激勵,讓他們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只有在一次次地自律中嘗到了喜悅,他們才會更愿意去堅持,最后才能變成一種習慣。
《最有生產(chǎn)力的一年》一書中說:自律,是可以訓練的。
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多一些耐心,多一些信任,不要總是過度干預孩子的生活,讓他們自己去面對一些事情,我相信,孩子也一定不會讓你們失望。
孩子自律的背后,是家長高質(zhì)量的培養(yǎng)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