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15.6 德國古典哲學
【本文轉載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僅供學習參考】
6、德國古典哲學
? 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德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的哲學,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
? 德國古典哲學是西方哲學思想發(fā)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它繼承和總結了以前哲學思想發(fā)展的成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chǎn)生準備了條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先驅。
? 德國古典哲學主要代表人物中,除費爾巴哈是唯物主義者之外,都是唯心主義者??档率堑聡诺湮ㄐ闹髁x創(chuàng)始人,他建立了先驗的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費希特繼承和批判了康德,建立了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謝林改造了費希特的主觀唯心主義,建立了客觀唯心主義的“同一哲學”。黑格爾在批判、改造康德、費希特、謝林的唯心主義過程中,建立了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最后完成者。
? 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大成果是創(chuàng)立了唯心主義辯證法。恩格斯說:辯證法的第二個形態(tài),“就是從康德到黑格爾的德國古典哲學”[i]。康德肯定了人的心理結構和知性范疇的意義,看到了認知主體的積極作用,揭示了理性思維產(chǎn)生矛盾的必然性。費希特表述了“自我”與“非我”、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系。他在“自我”既是認識的主體又是行動的主體的規(guī)定中,抽象地闡述了精神的能動作用,以及理論認識和實踐活動的辯證統(tǒng)一。謝林更明確地敘述了主體與客體、思維與存在、“自我”與“非我”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為黑格爾辯證法的產(chǎn)生作了更為直接的思想準備。黑格爾系統(tǒng)地發(fā)揮了康德、費希特和謝林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他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全面地有意識地敘述了辯證法的一般運動形式”[ii]。黑格爾更為系統(tǒng)地論述了主體與客體、思維與存在的辯證原理,批判了形而上學思維方式,闡述了辯證法的主要內(nèi)容,并把辯證法提升為客觀真理和普遍規(guī)律。黑格爾把發(fā)展的觀念應用于人類社會,揭示了某些歷史辯證法,從而使他的哲學中包藏有歷史唯物主義可貴的思想萌芽。恩格斯說:“黑格爾第一次 ???這是他的巨大功績? ? ? ??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即把它描寫為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轉變和發(fā)展中,并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fā)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iii]但是,德國古典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因而是不徹底的。
? 費爾巴哈從人本主義出發(fā),批判了宗教神學和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地解決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建立了人本主義唯物主義,“恢復了唯物主義的王位”,成為從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中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但是,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仍然保有18世紀唯物主義的局限性。
? 德國古典哲學是德國資產(chǎn)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中辯證法思想和唯心主義的矛盾,是德國資產(chǎn)階級既要求革命又害怕實際斗爭,既反對封建又向封建勢力妥協(xié)的階級性格的反映。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則是德國資產(chǎn)階級激進集團反封建斗爭的理論表現(xiàn)。
? 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之一。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德國古典哲學,尤其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吸取了黑格爾哲學中的“合理內(nèi)核”和費爾巴哈哲學的“基本內(nèi)核”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使哲學思想發(fā)生了革命變革,并進入到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
注:
[i]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69頁。
[ii]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218頁。
[iii]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