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價值題套話
史料價值題套路(等級考幾乎必有此類題目)
題型特點:給1至3則史料,問該史料對于xxx的研究有什么價值?(或者該史料具有哪些史料價值?)
注意:第一種限制了回答角度,而第二種文法比較寬泛。
技巧:
一、拿到題目先對材料進行提問:
1什么時間?
2【若為文字、繪畫等史料】誰寫的?誰畫的?/【若為實物史料(如:陶器)】誰制作的?(詢問史料的來源,出自誰的手)
3屬于什么史料形式?
4屬于哪種史料分類?
5講的是什么主題?(碎碎念:不僅限于史料價值分析,請做任何大題的時候均要想到這一點。理解并領(lǐng)悟題目給出材料的主題,有助于完成作答。)
二、關(guān)于什么是史料形式:
1實物史料(遺址、遺跡、遺存;墓葬;文物;壁畫;中國畫、書法碑帖)
2文獻史料(訪談、回憶錄、口述歷史;日記、書信;契約、賬簿;官方檔案、官修史書、方志縣志、族譜家譜;歷史學(xué)者著作;地圖冊(例如: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圖);文藝作品-漫畫小說明清筆記、游記:(例如《徐霞客游記》);報刊雜志、電報;供述)、
3口耳相傳(神話傳說)、
4錄音錄像
三、關(guān)于什么是史料分類:
1第一手史料:原始資料,即當(dāng)代的歷史人物、事件、現(xiàn)象發(fā)生的留下來的材料,特別是當(dāng)事人和目擊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當(dāng)時的基本史實情況。實物史料一般都是屬于第一手史料。
2第二手史料:距離那個時代較為久遠的記錄,或者經(jīng)過后人改編、記錄或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的材料,間接反映了當(dāng)時的基本的情況。文獻史料中屬于第二手史料的比較多,口述史料在流傳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需要仔細甄別。
一般來說,第一手史料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對于第二手史料,我們要仔細甄選、辨別;當(dāng)然也要辯證地看待和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史料價值,不能過于絕對化。四、答題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總說
材料選自(材料標(biāo)題)的(史料形式),是什么時候(誰)寫的,對于研究(材料主題)屬于(材料分類),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是研究什么的重要史料)。
一手史料——材料選自(誰)的(史料形式),誰是……的親歷者,其(史料形式)是研究……的一手史料,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二手史料——但某人生活時代與……相差不多,對研究……具有較高史料價值。但某人是專業(yè)的史學(xué)工作者,而且材料是建立在對大量一手材料研究基礎(chǔ)上形成的,對研究……具有較高史料價值。
第二部分:分-總
分:1 回答3到4點
2 從材料提取一個或多個信息點,稍作概括,甚至直接抄材料,反映了(抽象,這幾個信息點反映了哪個歷史現(xiàn)象),可以用于研究(再抽象,該歷史現(xiàn)象屬于歷史哪方面)
總:把分的三四點綜合起來,歸納概括,該史料反映了當(dāng)時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活思想文化教育
?
五、史料形式的利弊
一、回憶錄、口述歷史:
1當(dāng)事者、親歷者
2更生動,更能激發(fā)共鳴
3個人主觀意圖和感情色彩
4記憶偏差
5整體性和全面性不夠
二、實物史料
1它們可能只是很小的一個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歷史的全貌。
2對有些器物,人們還只能猜測它們的意義,并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三、文字史料
個人因素(階級立場、個人修養(yǎng))、 政治因素(政治權(quán)勢纂改歷史)/時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六、史料使用原則
1辨別真?zhèn)危未嬲?/span>
2孤證不立,二重證據(jù)法
3要和實物史料(專業(yè)史學(xué)史料)等其他史料相互印證
4一分史料說一分話,推理嚴謹
5客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