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生挑戰(zhàn)一萬過一個月說起
01
前兩天刷社交媒體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帖子:

既然是挑戰(zhàn),就說明這不是個例。我去社交媒體平臺上搜了搜,發(fā)現(xiàn)這個話題還挺流行的。
大學生挑戰(zhàn)一個月花2000的,花5000的,花7000的都有:


本來我以為到這就結(jié)束了,結(jié)果昨天看梓泉推送,發(fā)現(xiàn)這還不是預算充足的,再往下拉發(fā)現(xiàn)還有更多。
(以下幾張圖來自公眾號“小聲比比”)
挑戰(zhàn)1萬的:

挑戰(zhàn)8000失敗結(jié)果花了15000的:




等等等等。
我微博評論區(qū)表示,現(xiàn)在的物價和以前不一樣了,東西就是這么貴,就是要這么多錢才能生活下來。

還有人說豐儉由人,只要不偷不搶,花多少錢是他們的自由:

當然也有人不服,說既然都發(fā)出來說是挑戰(zhàn)了,憑啥別人不能講兩句呢。

我本科畢業(yè)快七年了,七年下來,確實也不了解現(xiàn)在大學城物價如何,大學生一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食堂飯菜多少錢一份。
但這個話題讓我想到了大學生活。
就從生活費開始,簡單聊聊吧。
02
大學的時候,爸媽給我每個月1500塊錢的生活費。大一大二是1200塊,然后從大三開始漲到了1500塊,說是物價漲了,也給我漲一點讓我可以過好一點。
1200塊在上海能買到什么呢?
我記得學校食堂吃一頓飯,吃飽要至少十二塊錢,宿舍樓下“紅房子餐廳”吃一頓醬爆豬肝蓋澆飯要十五塊錢,如果要加個椒鹽雞腿需要多七塊,加個蛋要兩塊。
這樣算下來,就算不出去吃,每天吃食堂或是小館子,每個月花在吃飯上也要將近900塊,如果偶爾聚餐,可能還要更多。
手機話費每個月至少一百,買書本每個月至少一百,其它還有雜七雜八的各種費用就算一百吧,加起來怎么都要一千兩百塊,應該一分錢都剩不下來。
事實上那會兒,我用這每個月一千兩百塊,還能去市區(qū)看一次話劇,還能買上幾張魔獸世界點卡,還能偶爾和同學去KTV唱一次歌——因為我那時每頓飯都吃五塊錢一個的飯團。
當然新衣服肯定是不可能買的,我那時候也毫不在乎。那種正兒八經(jīng)的昂貴話劇,演出也是不可能看的,基本都是看80元一場的學生作品,或是花80塊,摸進上海的MAO LIVEHOUSE,跟著滿場的窮學生,甩一個晚上的手。
偶爾也去市中心玩,去徐家匯,在美羅城的美食面前逛著,看著,沒錢買。港匯是萬萬不敢去的,那里無論是衣服還是食物,對我來說都太貴了。
我大學后面幾年暑假,除了學費幾乎所有生活費都是自己賺的。
暑假學校宿舍不讓住,市區(qū)又沒地方可以去,最慘的時候只能去民工伯伯多的那種類似工棚的大工地湊合一晚,第二天起來繼續(xù)找工作。
去云南支教,一起去的同學都坐飛機或者至少臥鋪,我只能買得起硬座的火車票,然后就是50個小時一個人坐硬座。
比較極端的時候,手邊只有一百塊,最近的收入要過十天才能拿到。
上海的物價懂的就懂,這100塊根本不夠吃飯。我就餓著,一天只吃一頓最便宜的吃的,最常用的招數(shù)就是去食堂拿免費的湯,泡著幾毛錢一份的飯吃“湯泡飯”。
乃至于大學是我人生最輕的一段時間。
所以說不羨慕上面這些預算充足的大學生,肯定是我在騙人。
我那會兒經(jīng)?;孟?,如果一個月我能有3000塊,那我就能把幾個想看的話劇都看了,每頓飯還都能加個雞腿。簡直不要太幸福哦。
03
大學的幾乎每個暑假我都不回家,而是留在上海實習。
一次是在廣告公司,工資是100元一天,扣除暑假住學校宿舍多交的錢,每個月也就剩下2000元左右生活。但那家公司在常熟路,又是出了名的工資高,所以公司同事沒事喊我們出去一起吃飯的時候我都瑟瑟發(fā)抖。
其實最開始我和他們?nèi)ミ^一次,結(jié)果那家餐廳最便宜的三明治要128元一個,三明治上來后我根本沒吃飽,但幾乎用掉了我三天的伙食費。
從此我再也沒敢和他們一起吃飯過。
還有一次是大四在某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實習。
那時候說起來真的挺可憐的,我學校在松江,實習公司在張江,中間隔著大半個上海,如果每天坐地鐵通勤,那來回得四個多小時,所以只能租房。但我那會兒實習工資是120元一天,租房就要用掉大半收入,還租不起公司附近,不得不公交轉(zhuǎn)地鐵才能去上班。
那時候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呢?我以前也有寫過:
最早實習的公司特別偏遠。附近沒地鐵站,偏偏那又是一家科技公司,口號是什么“人性化的科技”,什么都要講究個科技與自動。到公司自動指紋打卡,進了辦公位自己到郵件里查收今天的任務,完成后在系統(tǒng)里提交然后接下一個任務,午餐晚餐自己在系統(tǒng)里點好,前臺幫我送到辦公位上。在我看來,他們很忙,永遠面無表情,從上班到下班。在他們看來,大概我也是。
整整一個星期,幾乎沒和人面對面說過話。
那個冬天特別冷,每天夜里我都會在網(wǎng)上幫陌生人寫故事。
有一天空調(diào)壞了,縮在被窩里聽一位讀者傾訴。
她說她男朋友不告而別,她非常痛苦,一到晚上腦袋里就全是過去那些事。
“過去他會像這樣抱著我睡覺。你知道嗎,今天好冷”
“恩,確實好冷?!?/p>
“所以我想如果你可以幫我寫個故事,把故事寫溫暖點吧。”
“好,一定讓你們好好告別。早點睡吧,我慢慢寫?!?/p>
打下這行字的時候我正因為寒冷在被窩里縮成一團,剛拿下耳機想要舒展舒展筋骨,隔壁小夫妻夸張的呻吟聲立馬就傳過來,直往耳朵里鉆。
女的動靜大,男人動靜居然比女人還大,我至今想不通一個男人那么大動靜是為什么。加上那會兒剛分手,心情抑郁到無可附加。
當時就想到一句話。
習慣一個人了還好,如果從兩個人的狀態(tài)突然回到一個人,再被刺激一下,那感受絕對難忘。
第二天一樣起床,一樣排隊,一樣擠根本擠不上去的公交,一樣跟著一大群人擠上滿滿當當全是人的車子。
車上人挨著人,都低著頭,拼了老命地以各種奇葩的姿勢掏出手機來刷。
公交站臺上人山人海,公交門口堵著十幾個沒能上車的乘客,無力地拍打著門。
突然明白大概不止我,所有人都很孤獨。
我才明白為什么那個公司所有員工清一色在20多歲時都結(jié)婚了。
我們的孤獨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殘疾。
沒有人能真正解救你的孤獨,但有個人陪著,總歸會好受一點兒。
就像瞎子和瘸子,在這世上互相攙扶著向前走。
其實這樣的生活我維持了挺長時間。
剛開始正式工作的時候,稅前工資是6000元,交完各種稅之后就只有5000不到??鄢夥康?000,在商區(qū)吃午飯,昂貴的1000,以及各種雜費之后,其實經(jīng)濟狀況也沒比大學時候好多少。
那會兒我不敢吃晚飯,每天夜里到家以后,實在餓得受不了,就自己下一碗面吃。

這碗面有葷有素,成本不到7元
也挺慘的對吧。
04
上面說的那些日子是真的沒錢,真的挺慘。但也是真的有活力,每天啥都不想,過得真的非常開心。
記得有一次在佘山一個學生社團組織的Party玩得遲了,回去的公交,地鐵全都沒有了。就大家一起從佘山走兩站地鐵回在松江的宿舍。
我還記得那天有月亮,很大很圓。秋天的夜風涼颼颼的,吹在身上很舒服。我們在party上喝多了贊助商給的酒精飲料,追逐打鬧吹牛逼,談論假期,理想還有關于明天的一切。
如果那會兒有誰在后面偷聽,一定以為我們剛拯救完世界。
記得月薪6000的時候,有一次接到一個月薪稅后8000的職位邀請,去見老板前激動了一個晚上。整晚整晚地計劃要換一個好一點的房子,要買那個看了很久的鞋子,要攢一點錢以防萬一,要把自己手上的“老年機”換掉,至少換成最新的華為或小米。
雖然后來還是沒去那家公司,因為總覺得老板明天就要跑路,太不靠譜,但那時候的開心絕對是真實的。
后來工作換了,自己也做了一些正確的事情,經(jīng)濟狀況漸漸好起來,一直到現(xiàn)在,可能比95%的中國人經(jīng)濟狀況都要好。但卻再也沒像從前一樣開心過。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看了知乎一個答案,來自知乎用戶@KIWI,她在勸解一個月薪7000,在上?;畈怀觥捌焚|(zhì)生活”的答主時寫道:
他們坐定之后,開始聊天,聲音特別大。聽他們聊著,他們四個都是河南農(nóng)村來北京打工的,都在這個超市做理貨員。其中一男一女是一對小情侶,另外兩個人就總開他們玩笑。然后這天是小情侶中男孩子的生日。女孩子本來是要值班,為了跟他一起出來慶生,特地跟別人換班了陪他。他們住的地方是超市給租的集體宿舍,男孩子一直說,很快就要當組長了。當了組長掙了更多的錢,就回老家蓋房子娶她。我記得特別清楚,男孩子喝了幾杯酒之后,舉著杯子豪氣沖天:「我現(xiàn)在每個月有3500塊錢,等下個月當了組長,就能有4000塊錢了!」女孩子就甜蜜地笑著,紅著臉點頭。另外兩個人跟著開心起哄,說到時候就不用住集體宿舍了,還問他們什么時候回老家生孩子。他們還說,在北京真好啊。比在老家掙錢多多了。我和呆呆一直再沒說話。那個時候我們的工資都差不多是10k左右。而2015年北京平均工資是7086元。他們每個月只有幾千塊錢,但是在北京過得好快樂。生活有希望,未來有奔頭。而我掙得比他們多好多,卻還整天陷在糾結(jié)、無望的煩躁中。
答主的答案非常觸動我,但她在后面把這種收入高了,卻沒有更快樂歸結(jié)于“沒有活在當下,沒有知足”,我卻不太同意。
我覺得主要還是因為那時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想,仗著自己年輕,認為未來一切都會有的,而如果一切都有了,那一定什么都會好起來。
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什么都有了,什么都想開了并不會讓人快樂,只會讓人逐漸失去活力,失去欲望,漸漸覺得“什么都沒有意思”,然后在平靜中失去快樂。
馬云說他一開始并不想創(chuàng)辦阿里巴巴,也不想賺這么多錢。丁磊說他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賺錢只是帶給他快樂的很小的一部分。還有許許多多早已財富自由的大佬,依然奮戰(zhàn)在第一線,然后說自己不是為了錢。
大家都說他們是在裝逼,但我理解他們,我曾經(jīng)的老板也說其實根本不是為了錢。
他們都只想保留住心中那一點欲望,那一點火。那種火就是青春和活力本身,失去了,那青春真的就一去不復返了。
到了那個時候,買再多奢侈品,吃再多山珍海味,可能也沒辦法動搖你的心半分。你的心已經(jīng)死了,下面等著的就是軀殼漸漸死去。

想想過去十年里,最開心的,就是父母決定要把我的生活費從1200漲到1500的晚上。這意味著我能每天給我的飯團加個雞腿肉,還意味著我有機會在看演出的時候嘗嘗看他們的酒了。(雖然后來證明,他們家的酒和礦泉水沒什么區(qū)別...)
那一天,我請幾個朋友去宿舍旁的川菜店吃飯,喝了點酒,然后高興的整晚都在聊理想,聊欲望,聊未來。
年輕真好啊。
我已經(jīng)有很久沒線下和人掏心窩子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