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春華:啟智三部曲——我的帶班育人方略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他的名著《烏合之眾》中指出,一個良好的群體應然具備三個特質:觀念的認同,行動的一致,力量的無窮。事實上,任何一個班級都是由學生、教師和家長三類人組成的團體。當我們送走一個成熟優(yōu)秀的團隊,又迎來新的成員團隊的時候,用什么不二法寶讓這三類人較快地成為一個良性集體呢?我的做法是:家訪,建立親密關系。

19年來,我引領過5屆班級,正引領著第6屆。每當我將要接手一個新班時,我總是第一個到學校教導處去領取《班級學生信息表》的班主任。在學生入校前,我就根據信息表上提供的學生家庭住址,逐一走訪每一個將來學生的家庭,告訴他們我的學歷、經歷和閱歷,聽取他們對自家孩子的看法、評價和期望。我、學生、家長,有了相互了解的基礎,就有了實現“觀念認同、行動一致、積聚力量”的要件,也就實現了我的班級建設的第一級目標:成為親情共同體!
《學記》說:“發(fā)慮憲,求善良……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其意思是:要建設一個好的團隊,制度、關愛都比不上共同學習。我在班級體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建立班級家長通訊錄、微信群、家長委員會等方式,搭建家校溝通的“連心橋”,致密家校關系的“親情網”,成就養(yǎng)育培育的“同理心”,實現“發(fā)現不足同學習、面對問題同解決、取得收獲同快樂”的“三同育人”樣態(tài)。此時,已經達成了我班級建設的第二級目標:構建學習共同體!
葉圣陶老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所引領的班級,無論是家庭的養(yǎng)育,還是學校的培育,為的都是一個又一個鮮活而又存在著個性差異的學生。在促進他們成長發(fā)展的旅途中,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都心懷一個共同的價值追求——教真育愛!讓每一個班級最終都成為了富有生機活力的發(fā)展共同體。
誠然,駕駛無熟路,教育有常新。在未來的教育人生路上,我將繼續(xù)演進班級建設的“三部曲”,拓寬班級建設的“共育路”,培養(yǎng)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接班人”!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