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施瓦茨 從外遇事件中復原 不是你一個人在學
2023-07-10 17:58 作者:bili_1469121520 | 我要投稿

具體內容放在我的首頁動態(tài)介紹了

第一次失戀,她的感受是:真恨!真想報復他!
第二次,她更進一步談到:我一定要想辦法報復他,恨不得殺死他!
跟蔓晴通話后,使我在昏暗的小區(qū)再三徘徊,抬頭看著遠天的星星,月光如洗,呀!這世界原是這樣的美好,為什么人的心中要充滿恨意呢?由于懷恨,我們的心眼渾濁,就看不見世間一切得好,自然也看不到自己在這里面的角色了。
?我們時常談到愛恨,但很少人去深思愛恨的問題。
什么是恨呢?經典里把憤恨連在一起。憤,恨之意,對有情、非情產生憤怒之心。恨,于憤所緣之事,數數尋思,結怨不舍。
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些有趣的問題,一是愛雖然會轉為恨,卻不一定會轉為恨,也可以說,失戀會使一些人意志消沉、憤恨難平,卻也能使另外一些人更懂得去愛,開發(fā)更廣大的胸懷,不幸的,你是屬于前者。二是愛恨雖能束縛我們,它只是心的感受,猶如波浪之于大海,其中并沒有實體,是緣起緣滅罷了,可嘆的是,大部分人不能隨緣,反而緣起即住,愛的時候陷溺在愛里,恨的時候沉淪于恨中。
?一般人在愛恨的時候很少有檢驗的精神,很少反觀這情緒的變化,因此就難以革新與創(chuàng)發(fā)。久而久之,愛恨逐成為一種模式。
“由愛生恨”是最固定的模式,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了這種模式,我們在電視、小說、電影里學習到這種模式,在親戚朋友身上感染這種模式,反映到真實生活里,我們在愛情失敗時,隨之而起的便是恨,沒有一個例外,我把這種叫做“模式反應”,那有點像蚊子從我們眼前飛過,它不一定會傷害我們,但我們會下意識地舉手去撲殺它一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