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緒文:4068字長文,說懂自媒體的事!
剛才年年問我,說秦老師,我想做知識付費。
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做,我現(xiàn)在每天輸出內容,但是說實話,比較迷茫。
我應該怎么做比較好?有時間我和你電話聊聊吧。
我說正好你問了,那我就專門寫篇文章,一是把知識付費講清,二是把自媒體講清。
畢竟很多人做了自媒體之后,甚至于過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明白到底應該怎么做自媒體,或者說如何能夠長久的通過做自媒體賺錢。
首先我們來說第一個問題,怎么正確的做自媒體?
上面那句話的重點不是做自媒體,而是正確的。

因為有太多人進入到自媒體,是因為看到不少人賺到錢了,有人一個人賺的比自己幾年賺的都多,心里那個不是滋味啊。
更甚至曾經(jīng)隔壁的二狗過得都不如自己,自從做了自媒體之后,一朝翻身,那感覺,別提了。
于是自己也想加入進來,寫文章,拍視頻,每天花費時間那個多啊,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收入兩毛五。
瞬間就泄氣了,為啥別人能夠賺錢,我就不行呢?
到了這里就出現(xiàn)了兩種局面,一種是直接放棄,算了,我也不做了,那些說賺錢的都是騙人的,比男人的嘴都不如,不干了,于是就退出自媒體江湖。
還有一批人,去到處學習,這里拜師,那里去問,結果學費交了一大堆,學到啥了?
啥也沒學到,還花費了不少錢,本身來是為了賺錢的,誰想到卻花了那么多錢。
心里更憋屈了,一邊到處罵著別人割韭菜,一邊繼續(xù)當著韭菜被別人割,往復循環(huán)。
還有少數(shù)的一些人,他們明白自媒體的用處到底是啥,于是做的風生水起,也就是我們看到現(xiàn)在在網(wǎng)絡上一直活躍的那批人。
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互聯(lián)網(wǎng)上沒有大神,那些讓你羨慕的人,只不過在重復做著一件事。
說了這么多,其實正確做自媒體的方法上面那句話已經(jīng)說出來了。
說白了,自媒體就是一個渠道,就是一個流量平臺,那些做的好的人,他們在線下已經(jīng)很牛逼了。
只是由于在線下,你看不到,聽不到,于是不知道而已。
有了自媒體流量的加持,他們獲得更多的曝光機會,于是乘風而起,通過這個放大器,讓自己的影響力放大了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就成為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所謂很牛的人,認為他們一夜成名,或者短時間成名,但是具體哪一夜?
具體多短的時間?你真的相信嗎?
我們普羅大眾總愛相信奇跡,卻不愿意相信日復一日的力量,你只需要明白,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別人憑啥就能做到?
他比你多了啥呢?還不是花費的時間多而已?

所以做自媒體不是為了那所謂的播放量,不是為了那所謂的閱讀量,而是能夠吸引粉絲的流量。
流量怎么吸引?這是第二個問題。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通過內容,無論是音頻,視頻,還是文字,甚至于直播。
大量的去吸引喜歡你的人,愛你的人,這些實實在在的人就是流量,流量越多,喜歡你的人越多,你也就做的越好。
難嗎?難,難在哪里?
怎么去創(chuàng)作內容?創(chuàng)作什么內容?
沒錯,很多人創(chuàng)作不下去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不知道創(chuàng)作什么內容,不知道持續(xù)創(chuàng)作什么內容。
但是這恰恰是最簡單的,你創(chuàng)作的內容需要符合3個條件,還有一個重要指標。
首先是三個條件,內容一定是你喜歡的,你擅長的,市場需要的,三個條件,滿足一個即可。
如果能夠同時滿足,那成功率更高。
什么意思?你喜歡的,你愿意花在上面更多時間,這對于你的精進非常有好處。
我們都知道一萬小時定律,你搞了一萬小時,想不成為個小名人都難。
你擅長的會降低你進階的時間,讓你在自己的領域里自由馳騁,你說這么自在的事,你不愿意做嗎?
說到這里,我還想插一句,不少人都在倡導叫離開舒適區(qū),稱這為所謂的成長。
我真想一巴掌扇死那些人,你自己咋不離開舒適區(qū)呢?
人只有在舒適區(qū)里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效能,你見誰在特別緊張,特別壓抑的環(huán)境創(chuàng)作出優(yōu)質內容的?
重點根本就不是舒適區(qū),而是能不能持續(xù)一直做,這才是關鍵,和舒適區(qū)有啥關系呢?
所以如果你能在你熟悉的領域很擅長一兩個絕招,別擔心,重復練習,把它練的如火純青,成為一個競爭壁壘。
這也是非常不錯的。
第三個就是市場需要的,這個不需要我說,都能明白,市場需要什么,需求和價值是成正比的。
需求越高,供應的人越少,價值則越大,所以為什么每次風口的時候,總有人能夠富起來,就是因為需求太大,一些人正好能夠滿足,于是就發(fā)了。
所以任意滿足這三個特點的內容,都可以創(chuàng)作,相比于第三個,一二可以說手到擒來。
那么還有一個重要指標是什么?
這個指標就是能夠解決目標受眾的問題,也就是粉絲的問題,再換個說法,能夠給粉絲一個喜歡你,關注你的理由。
你能解決多少粉絲的問題,你就有多大的價值。
如果你能創(chuàng)造出粉絲的需求,那就更牛了,本身沒有需求,通過你有了,這比直接滿足還要高級。
那你想做不好,別說你自己不愿意,粉絲都不愿意。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用心二字,自媒體同樣也是。
那知道了創(chuàng)作內容之后,怎么去創(chuàng)作呢?
是視頻還是文字?是音頻還是直播?
這里面還真沒有固定的規(guī)矩,為什么沒有。
我說個例子你就懂了,我們都上過學,老師相同的教,但是學生成績卻不一樣,為什么?
你信不信有人天生就是學不好習的,而不是他不用功?
知道了這點,我們就不能全部按照一個標準去教,只能是個性化定制。
自己擅長什么,咱就創(chuàng)造什么類型的。

有些人就是天生的話癆,那就做直播,坐在那里和別人嘮嗑,行不行?
有些人寫作水平就是很好,那不用想了,寫作吧,都不用現(xiàn)學,只需要學習下網(wǎng)感,還不會感覺累。
有些人鏡頭表現(xiàn)力就是很好,啥也別說了,短視頻拍攝最適合。
還有些人聲音特別好聽,甚至還學過播音,音頻的內容最適合不過了。
所以法無定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自媒體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長達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長跑。
有人聽到這里可能會不屑一顧,說,自媒體平臺能不能存在十年都不一定呢,你還做十年?
誰說自媒體一定要依托于自媒體平臺了,看現(xiàn)在那些做的風生水起的人,他們離開了任何一個平臺耽誤他們的發(fā)展嗎?
因為已經(jīng)掌握了怎么去自媒體的方法,那么無論換到哪里,都只是重新來一遍,方法不變。
還有人可能會疑惑,現(xiàn)在做會不會太晚,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
任何時候都不晚,重點是做了,不要停下來,所以這也是我為什么強調的,不要做讓自己難完成的事。
不要定讓自己不容易完成的目標,因為不容易完成,半途而廢的可能性非常大。
定下小目標,容易完成,會很有成就感。
所以起心動念,種什么因得什么果。
上面我們把自媒體的定位和題材說了,接下來說什么呢?說說怎么去創(chuàng)作內容。
也就是我想創(chuàng)作內容,無論何種題材,我怎么找到粉絲感興趣的,能夠讓他們看了有感覺的。
我一般最愛給的方式其實就一個,而且是無比有效,立竿見影的,那就是對標同行。
不少人說這是抄襲,但是我想說的,需要換一個詞,這個詞叫作拆解。
就是你把同行的內容進行拆解,他的內容結構,選題方向,側重點,以及表現(xiàn)手法,全部一個個拆解。
之后再按照自己的理解組裝起來,就跟玩樂高一樣,那種感覺不要太爽了。
而且拆解的越多,你就會發(fā)現(xiàn),哎呀我去,自己的進步是突飛猛進,一日千里,大有成為名師之可能啊。
不過拆解的時候需要注意,一個同行一個同行的拆解,不要今天這個,明天那個,你能夠在一年之內拆解100個頭部,你基本上也成頭部了。
另外重點說一下,追熱點,不是特別建議,因為會吸引來非精準粉絲,對于本身毫無意義,也沒有太大的幫助,莫不如精心耕耘,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本本分分。
隨著日積月累的呈現(xiàn),你也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只要看到,就能知道是你,你也有了相應的辨識度,這也就是特色。
這個過程會比較痛苦,因為可能會持續(xù)很久,畢竟你不持續(xù)創(chuàng)作,就沒有人看你。
但是只要過了一年或者半年,就不用擔心了,因為第一有了一定的內容累計,第二你有了不少精準粉絲。
這么運營之后呢?
說來說去,不還是靠閱讀量和播放量賺錢嗎?
還真不是,到了這里,就會走向兩個分支。
因為在定位階段,會有各個領域的選擇出現(xiàn),比如有人想做情感類型的內容,而自己也特別精通。
那么就希望走個情感導師路線,為別人解答情感問題和困惑。
于是在接下來就可以直接進行一對一專門解惑,按小時收費,比如一小時500元。
引導到私域即可進行。

還可以專門制作一些情感課程售賣,在某些自媒體平臺,比如視頻的,圖文的可以在頭條,愛奇藝,百家等。
音頻的可以在千聊,荔枝微課,喜馬拉雅等售賣。
甚至于都可以自己開發(fā)平臺,或者自己錄好了課程,將粉絲引入到私域進行售賣,可以嗎?
只要能夠切實解決粉絲問題的,就可以。
其他的變現(xiàn)模式都以此來展開,可以接品牌廣告嗎?可以,不損害粉絲利益的。
可以售賣產(chǎn)品嗎?可以,能夠為粉絲帶來實惠的。
凡此種種,只要站在粉絲角度,都可以。
不要去欺騙,不要去忽悠,不要去畫餅,不要去傷害。
當然這里依然要重點講,自媒體平臺基本上都是公域流量池,想把自媒體做長久,想能夠和粉絲持續(xù)保持聯(lián)系。
最佳的辦法就是將粉絲吸引進入私域流量池,這是最佳的方法,沒有之一。
雖然現(xiàn)在各個平臺都在打擊往私域流量引,但是公域流量特有的性質決定了,粉絲只要在在公域流量,那么這個粉絲就不會永遠是你的。
不會永遠精準觸達,當然沒人說引入私域一定就是你的了,你沒有優(yōu)質內容,你沒有能夠提供價值,沒有能夠解決問題,粉絲依然會棄你而去。
情侶都有分手的時候,更何況粉絲,但是不可否認,私域依然比公域強。
而且未來公域會越來越貴,付費的將成為主流,免費的空間越來越小,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
其實打造自媒體,說白了就是打造個人品牌的過程,也就是個人IP,不少人說不應該打造。
應該悶聲發(fā)大財,我對此嗤之以鼻,為何?
因為我知道,如果沒有一個個人IP的話,無論做多久,賺到多少錢,最后的結果都是頻繁的換項目。
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那既然這么麻煩,為什么我不一開始就堅持一個項目,一直做呢?
而且還能夠給自己留下點印記,起碼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說,我在某個領域持續(xù)耕耘了幾十年。
雖然沒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已經(jīng)不白來這世上走一回。
到底哪個更好呢?
我們總愛說勝者為王,其實這個勝是剩下的剩,而不是勝利的勝。
爭取做一公里的深度,一厘米的寬度,極致專注,極致踐行,極致聚焦,極致忠誠。
賺錢其實有多難呢?一輩子專注一件事,一件事專注一輩子而已。
持續(xù)專注,然后放大自己優(yōu)勢,打造成功案例。
什么是成功案例?你自己就是最好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