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唐宋詞十七講》 葉嘉瑩/著——第十一講 周邦彥
【特點】
一:
結北開南——不以感發(fā)取勝,以思力取勝,注重思索安排。
原因:
1.精通音樂,喜歡將繁雜難唱的曲調(diào)結合在一起。
2.聲調(diào)拗折,聲律的格式和口語吟誦的聲音不相近。
3.以寫賦的筆法寫詞,需要鋪張、思索、安排。

二:
以自己的私人得失利害為主,感發(fā)生命的質(zhì)量不夠深厚博大,遭遇政治不幸后就委順知命,望之如木雞。
例1:
渡江云·晴嵐低楚甸
晴嵐低楚甸,暖回雁翼,陣勢起平沙。驟驚春在眼,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涂香暈色,盛粉飾、爭作妍華。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 ? ? ?堪嗟。清江東注,畫舸西流,指長安日下。愁宴闌、風翻旗尾,潮濺烏紗。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驛、深艤蒹葭。沉恨處,時時自剔燈花。
“晴嵐低楚甸,暖回雁翼,陣勢起平沙”:新黨重新得勢,被召回京,重游荊州。
“驟驚春在眼,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山家“指自己,暗指像自己一樣不被注意的人居然也可以回京。
“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美好事物中隱藏的危險信號。
“ 堪嗟。清江東注,畫舸西流,指長安日下”:嘆息這船不是向東回到我的故鄉(xiāng)錢塘,而是指向首都。
“愁宴闌、風翻旗尾,潮濺烏紗”:擔心未來還會有政治上的波瀾。

例2:
?蘭陵王·柳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 ?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 ? ? ? ?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被召回京后在汴京所寫。

三:
為長調(diào)開拓另一種寫法:富于傳奇故事性的轉(zhuǎn)折跳接寫法。
例:
夜飛鵲·河橋送人處
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斜月遠墮余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相將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嫊?,縱揚鞭、亦自行遲。 ? ?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何意重經(jīng)前地,遺鈿不見,斜逕都迷。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
——倒敘,環(huán)繞著離別,寫出一個時間錯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