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主義】認知主義(1-1-3)——人類追求人工智能、建構心靈模型的一整個錯誤

認知主義(Cognitivism),代表人物:馮·諾依曼,圖靈。認知主義是個心理學流派,是用神經(jīng)生理學去研究認知現(xiàn)象、功能、機制,它形成了一個科學范式,同時形成了一個垃圾的前康德的哲學范式,它預設了物理實在論、基礎主義等。
會有一幫科學信徒以類似哲學的話語并用實驗的方式,來對意識、心靈、體驗、認識、知識等維度進行探索。
認知主義的頂峰即研究AI的可能性。
認知主義要提出各種”心靈“模型,會和分析哲學、心靈哲學茍合在一起,這些玩意都是邏輯(經(jīng)驗)主義立場,是前辯證法、前符號學的蛇皮反思,是直接投靠/借助數(shù)理學術話語的合法性權威(不反思這些東西)。
認知主義者想研究認知的發(fā)生學機制,但自身是表征主義的水準,以representation為內(nèi)核。他們對哲學一無所知,根本不配談哲學。
場域論(1):科學實在論的宇宙
本體論(1):物質(基礎、基質、硬件)“多重可實現(xiàn)性”,把物質當材料/硬件,認知/智能相當于軟件/程序
認識論(3):認識論即智能、設計維度;自然(干凈、原本、經(jīng)驗主義、實證主義[word軟件的底層聲光電)vs社會(扭曲、歷史主義、建構主義[作為軟件的word軟件),由認知(獨立性,設計維度、用戶體驗維度、交互維度[滾動word頁面時好像在滾動紙張,一種紙的表象與認識在發(fā)生])來調和。
認知主義最終要把用戶本身(主體、意識)變成用戶體驗(效果、臨時的、結構性的產(chǎn)物)。所以認知主義雖然在哲學上很垃圾,但其思維模式是受符號學影響的,因為它講到了一個符號系統(tǒng)的相對獨立性,這個相對獨立性使得它能生成出主體性、意識的維度,以及認識與對象的維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