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何淪為原材料國家?真的是美國人的陰謀嗎?
今天的俄羅斯經濟,50%的財政收入來自石油、天然氣,已深陷資源陷阱,從一個先進的工業(yè)國,墮落成了賣資源的落后國家。
為何俄羅斯經濟會搞成今天這個樣子?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美國人稱:俄羅斯1992年啟動經濟轉軌時,美國人派了很多經濟學家協同葉利欽改革。
這些經濟學家都是美國的臥底,他們利用葉利欽急于求成的心理,偷偷設計了一套包藏禍心的“休克療法”。
當時,從計劃經濟轉軌成市場經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中國的漸進式轉軌,摸著石頭過河,其實就是沒有現成的方案;
另一種是美國經濟學家提倡的“休克療法”,在極短時間內賣光國企,忍受一小段時間的高通脹后,市場經濟會自動恢復平衡,一步完成轉軌。
結果,俄羅斯實行“休克療法”后,把經濟搞崩潰了,再也沒有恢復過來,經濟變成了“有休克無療效”的狀態(tài)。
甚至連很多美國人都相信這種陰謀論。有個流傳很廣的笑話是,美國總統問FBI:“如何能一步搞垮俄羅斯經濟?”FBI回答:“送兩個經濟學家去。”
實事求是的說,“休克療法”本身沒太大問題。其實施者薩克斯教授,在玻利維亞和波蘭等國,都做過實踐,在極短時間內幫助他們實現了經濟轉軌和增長。
“休克療法”在俄羅斯的失敗,要怪葉利欽和寡頭的小算盤,他們的自私導致了俄羅斯經濟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俄羅斯剛開始實施休克療法時,比較保守,僅把一些中小型國企通過“認購券”私有化掉了。
做法是,凡是1992年前出生的俄羅斯人,都能去銀行花25盧布購買一張價值1萬盧布的認購券。
認購券可換取國企的股份,俄羅斯政府給了公民低價購買國企股份的機會。一夜間大家都從無產者變成了有產者,即股東。
而且,美國人給俄羅斯設置了兩道防火墻:一道是僅私有化中小國企,大型國企,如能源、電信、金融等并不在此列。
第二道是私有化的中小型國企,有51%的股份直接分給在職員工,49%拿認購券購買,保護了原廠工人的利益。
所以,第一波“休克療法”沒有出現大亂子。
出問題的是1996年開始的第二波私有化浪潮。在中小國企成功私有化的鼓勵下,葉利欽決定推進大型國企的私有化,但他為了連任,急于求成,自私自利,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1996年是俄羅斯大選之年。葉利欽的選情非常差,政府已窮得揭不開鍋了,公務員、教師、軍人、警察工資發(fā)不出來,老百姓還要忍受通脹之苦。
一股回到蘇聯的思潮活躍了起來,俄共領導人久加洛夫支持率一路高漲,大有拿下選舉的風頭。
一群在第一波私有化浪潮中得利的小寡頭如別列佐夫斯基,不愿意重回蘇聯時代,他們利用手中控制的電視臺(當時還沒有網絡),瘋狂宣傳葉利欽的政績并抹黑久加洛夫。
但俄羅斯最棘手的問題是財政短缺,不把退休金和欠薪發(fā)了,退休工人和公務員、國企員工不會支持葉利欽的。
于是,葉利欽為了籌錢,邁出了擊垮俄羅斯的經濟的關鍵一步。
有個叫波塔寧的小寡頭跟葉利欽說:政府不是沒錢嗎?可手中有大型國企呀!把這些國企抵押給我們私企,換取一批貸款不就得了?等一年后,政府有錢了可再贖回國企。
病急亂投醫(yī)的葉利欽立刻同意了該提議,一場侵吞國有資產的盛宴再俄羅斯大地上展開。
石油、天然氣公司以極低的價格“抵押”給了小寡頭,小寡頭一下子變成了大寡頭,共為葉利欽籌得了11億英鎊的資金,補發(fā)了退休金和公務員的欠薪,葉利欽得以連任。
但“抵押”卻變成了永久竊取。比如提建議的波塔寧,用1.3億美元買下了俄羅斯第三大石油公司51%的股權后,為了坐實交易,轉賣了一部分股權給美國人,有美國資本從中作梗,葉利欽想再贖回國企已是不可能。
自此,俄羅斯出現了大大小小幾百個寡頭,最富有的七大寡頭有6個是猶太人,他們被稱作“總統的總統”,綁架了整個俄羅斯的經濟。
有人問,缺錢的葉利欽為何不發(fā)國債讓銀行購買?因為銀行怕政府還不起錢,不愿購買。老百姓連工資都發(fā)不出來,更別說買國債了。葉利欽手上唯一有價值的就是這批大型國企。
后來的普京,跟七大寡頭翻臉,有坐牢的,有流亡的,有神秘去世的,有主動投降的。
表面上,普京取得了勝利,但新寡頭又重新崛起,他們與七大寡頭唯一不同的是新寡頭聽話,普京利用他們大量向外出口石油天然氣,賺到了巨額外匯,改善了民生,但俄羅斯經濟結構依舊沒有改變。
所以說,別世界上發(fā)生什么壞事,第一反應就是“美國人的陰謀”,美國人沒那么多小心思,他們是群現實的資本家。俄羅斯落到今天這副田地,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