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癥—— 森田誤區(qū)
??森田誤區(qū)
?? ??森田療法是一種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卻被一些患者當成去除癥狀的方法;森田療法教人放棄病態(tài)的執(zhí)著,反倒被一些人當成最后執(zhí)著的手段;森田療法注重的是內(nèi)涵,卻被一些人解讀為形式……因此,在森田療法的實踐中存在諸多誤區(qū)。
? ??森田教授提出,要以事實為真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要以接納的態(tài)度包容自己。“理應如此”與“事實如此”反映了患者內(nèi)心沖突關鍵之所在,“惡智”的存在阻礙了患者領悟放下執(zhí)著。對于治療,并不是簡單的癥狀緩解,更多的是個性的陶冶。
???
????????????????????? ??是態(tài)度,不是方法
森田療法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而不是去除癥狀的方法,但很多患者卻沉浸在對方法的執(zhí)著當中而無法體會森田的真諦。
一位男性患者在社交中害怕和別人對視,總是感覺自己不會說話,表情不自然,因此回避社交,尤其是和異性的交往。更嚴重的是,就算他睡覺的時候都擔心自己的呼吸會影響別人。雖然他一直試圖努力走出來,但他的努力卻僅僅停留在思想的層面,而在生活中卻依然不敢和別人接觸。當我指出他逃避生活,沒有做到“為所當為”的時候,他就努力完成我給他留的任務,逼著自己和女孩說話,參加聚會。但最后他“能量耗竭”了,又退縮到了自己的世界之中。
他依然把“為所當為”當成治愈的手段,而非人生的態(tài)度。在他的內(nèi)心當中依然抗拒自己——他不能接受自己是一個不會講話,緊張不自然,無法讓所有人喜歡的人。
之后他給我發(fā)來了這樣的郵件:“王宇老師,成功的治療是不是要掙扎、冥思苦想,還是靈光乍現(xiàn),反正就是搞明白一些事才算成功,不是說成功需要努力的嗎?”
如果依然把治愈當成是癥狀的解決,那么想必他只會被現(xiàn)實撞的 “頭破血流”。畢竟,真正地治愈是放棄對“治愈”的執(zhí)著,甘心接受自己的缺陷,不如人之處,別人的否定,并停止一切無謂的抗爭。
順應自然,不僅是客觀世界的自然,也包括自己作為一個人存在的自然。而為所當為就是,就算痛苦也要面對生活而不能躲到一個人的世界之中。

?
???????? 是體會,非語言
???? 一些人把森田的理論背誦的滾瓜爛熟,就好像毛主席語錄一般。當他恐懼的時候他會告誡自己“順其自然”,當他逃避的時候告訴自己要“為所當為”,例如,一位失眠的患者,當他失眠的時候就告訴自己睡不著就睡不著吧,結果他滿腦子都想著“睡不著就睡不著”這句話,反倒更加干擾了自己的睡眠。
?? 因此,森田療法是行動,而非語言,或者說要領會要義,而非當成口號。
王宇老師:
??? 您好,我是咨詢過你一次的女大學生,我買了你的書還有一些森田的書,狀態(tài)好一陣,歹一陣的,可能是我沒有體會到書里的精髓,所以我還是感覺沒有真正走出來。
?? 但是老師,我對順其自然有一些疑惑,仿佛走入了誤區(qū),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您在書中強調(diào)要放下這些完美主義的病態(tài)的追求,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病態(tài)追求,就是希望周圍的人都覺得我很好,很完美,成為焦點。所以前一段時間我致力于消除這些病態(tài)要求,比如,睡不好,臉上痘痘多的時候,我就對自己說:“不要在意啦,不好也不要緊,自己就是這個樣,要接受最真實的自己”。但是好像這樣的勸說并沒有在心理上起到什么作用。每次遇到一樣的事還是會糾結一下,難過一下。
???? 安慰自己“不要在意啦,不好也不要緊,自己就是這個樣,要接受最真實的自己”本身并沒有錯,錯在于她的“口不對心”。這些話沒有真正地走進她的心里,她的內(nèi)心依然幻想完美,成為焦點。她只是把這些話當成減輕焦慮的手段而已,她依然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 只有用心“體悟”到自己執(zhí)著,只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惡智”,只有明白“順應自然”的真諦,才能接納癥狀與不完美的自我。這一切并不是語言的命令,而是一種內(nèi)心的感觸,如此才能達到醫(yī)治的效果。
?? “所謂體會,是親身實踐,驗證之后獲得的具體感受。而所謂理解是根據(jù)推理判斷得出的‘應該如此’,‘必須這樣’等抽象知識。不過最深刻的理解是在具體實踐和體驗之后產(chǎn)生的。猶如,不吃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那樣。
?? 所謂釋迦摩尼苦行修煉六年之后始得大徹大悟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諸行無常,生者必滅’。一語所表述的事理。而且對他分析到最后也就是“人縱有死”的意思。由此可見,所謂領悟,主要是主觀上自己本身親身體會到了諸行無常這一自在的至高境界,而不是理解性的認識。理解和體會,在徹底領悟之后,兩者就可以達到完全一致。但是,如果局限在思想矛盾和迷惑不解之中時,其差距之大,真是說不清邊緣?!薄?正馬
?

????????????????????? 何謂“順應自然”
??? 一位患者寫道:按照“順其自然”的理論,出現(xiàn)在意自己形象的思想不是很正常的心態(tài)嗎?不是不應該抗拒它嗎,因為也抗拒不了。但是又說要放下這些想法,這讓我產(chǎn)生很多痛苦。結果是我不知道如何放下,因為您也沒有具體指點當思想掙扎的時候如何理順,我開始矛盾了,我該怎么做,什么才是真正的順其自然?到底是什么地方順其自然呢?很多心態(tài)問題都可以運用這個原理嗎?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狀態(tài)呢?我疑惑了。
?? ?放下的并不是想法,而是把自己變得“正?!钡膱?zhí)著。一些患者非常拘泥于理論,非要把找到一個絕對正確的真理,然后把一切煩惱和痛苦往其中套用,之后用這個“萬金油”來解決一切的難題。這里面既包含了去除癥狀的執(zhí)著,也提示了他十分缺乏安全感,需要一套絕對正確的理論來指導,這樣他才能不那么恐懼。
??? 非要搞清楚該怎么做,什么地方要順其自然,如何理順自己思想矛盾,沉浸在其中反倒是一種強迫。他就好像一個馬上要輸光一切的賭徒,他滿腦子想的是如何逃避失敗,而不是真的要反省自己。
??? 所以,此時的“放下”就是,要“放下”搞清楚、弄明白的執(zhí)著,帶著矛盾去生活。執(zhí)著把一切分清,過于依賴理論只是一種強迫——森田式強迫。
??
???????????????????????? ?森田式強迫
森田療法本是教人“向善”,但對于一些病態(tài)執(zhí)著的患者來說,森田療法反倒成了他與現(xiàn)實對抗的手段。雖然,他在形式上完全按照森田療法的教導去做,但在實質(zhì)上,他依然把這一切當成逃避現(xiàn)實與自我的手段。最終,他反倒落入了“森田式強迫”之中無法自拔——拘泥于治療的形式,而非療法的精髓,他幻想自己成為一個“森田戰(zhàn)士”,來達成他的“治愈”幻想。
一位男性患者因為害怕否定與失敗,他一直都在逃避人際與生活。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他整天沉浸到對森田療法的研究當中。為了“體悟”,也為了“為所當為”,他總是拼命給自己找事情做,不敢讓自己停下來,似乎一停下來就有違森田的教義,就治不好了。因此,就算大過年的他都逼著自己不和親戚來往,一個人躲在家里找事情做,他幻想自己成為森田戰(zhàn)士,進而減輕自己的緊張和恐懼,之后就可以成為一個受歡迎的,成功的人了。
他雖然在做,但他的“做”,不過是一種“逃”——他幻想通過“做”來維系“理應如此”,進而逃避“事實如此”。他太過執(zhí)著以至于走火入魔,因為不能放棄偉大的幻想,所以他把森田療法當成了“修煉”的工具,最后沉浸到理論而忽視了生活。這本身已經(jīng)脫離了該療法的本質(zhì),成了一種強迫。
一些患者為了做到極致,竟然在家里構建了一個森田住院治療的環(huán)境,他竟然也如書上所說,十幾天封閉在家里,不下床,不說,不動。他幻想通過這種“住院森田”可以打破他的束縛。但如此可笑的刻意模仿只會讓他成了一個笑話,如果森田療法本身成了一個人的包袱,那么還不如放棄對森田療法本身的執(zhí)著。森田療法強調(diào)對生活的體悟,而不是對療法本身,所以,越是沉浸在療法,而遠離現(xiàn)實,遠離生活只會加重思想矛盾,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