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詩藝》博爾赫斯 第二講-隱喻

2022-08-03 09:11 作者:無有人  | 我要投稿

既然今晚演講的主題是隱喻,就用一個隱喻作開場白好了。沒記錯的話,中國人把世界叫做“十方世界”(the?ten thousand things),也有人叫“十方人間”(the?ten thousand beings)——這完全取決于翻譯者的品味與想象(有人知道出處嗎……)。

也許,僅僅把整個世界預(yù)估為一萬大小是可以接受的。當(dāng)然這個世界絕對有一萬只以上的螞蟻,一萬個以上的人類,一萬個以上的希望、恐懼與夢魘(我一直十分疑惑,為什么博爾赫斯能把看似平平無奇的排比手法用得如此美妙)。不過就先一萬好了,如果所有的隱喻都建立在兩個不同事物的聯(lián)結(jié)之上,那么我們就可以創(chuàng)造數(shù)也數(shù)不盡的隱喻(但不是無窮,是階乘10000?。?。不過,我們可能會疑惑,為什么全世界歷代以來的詩人,都只會運用那些雷同的隱喻呢?不是還有許多可能的排列組合可以運用嗎?

星星與眼睛

隱喻重要的是產(chǎn)生的效果,即要讓讀者或聽眾把隱喻當(dāng)隱喻的效果。今天要講的是被讀者當(dāng)成隱喻看待的隱喻,而不是詞源上的隱喻——那只會沒完沒了。

這里先討論幾個慣用的比喻模式(pattern)。先談一個老套的隱喻好了,也許是最為悠久的隱喻,那就是把星星比喻成眼睛,或反過來把星星比擬成眼睛的隱喻。一個最好引用這個隱喻的來源是希臘作品選,說:“我希望化為夜晚,這樣我才能用數(shù)千只眼睛看著你入睡?!保ㄍ浾页鎏幜?,有人知道嗎~)無疑,我們感受到溫柔的愛意;感受到希望由許多個角度同時注視摯愛的人的希望;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溫柔。

再舉一個沒那么有名的例子:“天上的星星正往下看?!?/strong>(突然想起魯迅的秋夜:“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jīng)]有見過這樣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然而現(xiàn)在卻非常之藍(lán),閃閃地?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仔細(xì)推敲,隱喻還是一樣的,不過這個隱喻留給我們的印象卻截然不同:男人一代接著一代辛勤勞作,以及滿天星空傲慢冷漠的注視。

再舉另一個不同的例子——這是一節(jié)最能振奮我的詩,取自切斯特頓所寫的一首名為《第二個童年》(A?Second?Childhood)的詩:

我不會活到老得看不見壯闊夜色升空,

天邊有一片比世界還大的云

還有一個由眼睛組成的怪獸。

這不是長滿眼睛的怪獸(如圣經(jīng)中的四活物),是一種由眼睛組成的怪獸(記得一些文學(xué)作品也有,就是想不起來……),更為恐怖(我不由想起中東的一些圖畫,天空放著一只大眼睛或無數(shù)小眼睛,科幻作品也有類似的表述,真的好恐怖……)。

三種比喻的意象如出一轍,但帶給人的感受卻截然不同,第一個例子“我希望化為夜晚”,溫柔、焦慮;第二個,一種對人類超凡的冷淡;第三個,稀松平常的夜晚也可能全變成夢魘。


有關(guān)眼睛與星星的詩句

柏拉圖 著 水建馥 譯

我的星你在望著群星。我愿意變作

天空,好得千萬只眼睛來望著你。

從前你是晨星在人世間發(fā)光,

如今死后如晚星在逝者中顯耀。


時光與河流

同樣歷史悠久的比喻,第一個例子取自丁尼生在十三四歲寫的詩。他后來毀了那首詩,不過有一行詩還是流傳下來,在安德魯·朗所寫的丁尼生傳記中可找到這段典故,那就是“時光在深夜中流逝(Time?flow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這首詩在時間點的選擇上非常聰明,世界萬物在夜色中沉靜下來,人們睡夢方酣,不過時間卻依然無聲無息地流逝。(大家不妨想想換成其他詞語會怎樣,白晝、黃昏……)

有一本小說叫做《流水年華》(Of?Time and the River)(所以某人把《追尋逝去的時光》翻譯成《追憶似水年華》233),其中的隱喻很明顯:時光與流水,兩者都會流逝(孔夫子也說,“逝者如斯夫,不分晝夜”)。一位希臘哲學(xué)家的名言:“沒有人能夠把腳放進(jìn)同樣的水中兩次?!蔽覀兏惺艿娇謶郑驗槲覀円婚_始想到源源不斷的河流,也想到每一滴河水都不一樣。然后會想到,我們就是那河流,我們就像那河流一般一去不回頭(高中政治表示不認(rèn)同233)。

我們來看看曼里克的幾行詩:

我們的生命宛如那流水

流入那大海

了然無生氣

這幾句詩譯成英文并不驚艷,但朗費羅在翻譯《曼里克詩歌》時運用了這個概念。在這個公式化的隱喻背后,我們感受到文字莊嚴(yán)肅穆的音韻:

生命如流水,自由奔放

潛入那深不可測、無邊無際的海洋,

這是座寂靜的墳?zāi)模?/p>

所有人間的浮華虛榮都在這里

澎湃洶涌,也都將被吞沒,消弭

在這黑暗的波濤中


女人與花

還有一個老套得掉牙、惹人發(fā)笑的東西:把女人比喻成花朵,以及把花朵比喻成女人的暗喻(讓我想起一個很美的成語,笑靨如花)。我們可以在所有時代、所有語言、所有文學(xué)作品里都能找到類似例子(如果沒記錯,古龍很愛用這個比喻,但他也說過,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材;好吧,很多人都說過,就是不知道誰最早說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54481)。我在這里舉個例子,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在《赫米斯頓的韋爾》(Weir?of Hermistion)提到一位男孩來到蘇格蘭的一所教堂,邂逅了一位女孩——我們都料到這位女孩一定是可愛的女孩,也都猜到男孩就要愛上她了(看來我也得去教堂一趟,祈求上帝讓我遇上唯一的她、正確的她、命中注定的她)。他注視著她,然后心中想,在這美麗的外表下會不會也有一顆不朽的心靈呢,或者她只不過是貌如花嬌的畜生罷了。當(dāng)然,“畜生”(animal)如此粗魯?shù)淖盅廴弧懊踩缁▼伞保╰he?color of flowers)這樣的形容詞所破解。一個例子就夠了。

人生如夢

現(xiàn)在再來討論另一個經(jīng)典的比喻——人生如夢,我們心中常涌現(xiàn)人生宛如一場夢的感受,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人生如夢,那夢該用什么東西比喻好呢?)我們最常碰到的例子就是:“我們的本質(zhì)也如夢一般?!保╓e?are such stuff as dreams are made on.)

另一個同樣模式的比喻來自一位偉大的德國詩人——一位才氣不及莎士比亞的小詩人(不過,除了兩三位大師之外,所有詩人在莎士比亞面前都算小詩人,大家覺得誰又能與莎士比亞比肩呢?),瓦爾特·馮·德·福格威德。他說:“我是夢到了我的人生,抑或這就已經(jīng)是真實的人生了吧?”我認(rèn)為這句話比較接近詩人真正要說的話,因為在驚人的名言背后,我們還是有疑問的。詩人不斷地在思考,這樣的經(jīng)驗都曾發(fā)生在我們身上,只不過我們沒有像他這樣把話說出來而已。他的遲疑更增添了這句話當(dāng)中夢幻般的人生特質(zhì)。

我一輩子都在引用莊子的名言“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與周與?”莊子夢到了他幻化成蝴蝶,不過他醒來之后,反而搞不清楚是他做了一個自己變成蝴蝶的夢,還是他夢到自己是一只幻化成人的蝴蝶呢?這個比喻最棒了。首先,這個比喻從一個夢談起,所以接下來當(dāng)他從夢中醒來之后,他的人生還是有夢幻般的成分在(不知為什么,這時我突然想到仙四,里面也有不少夢的劇情)。其次,他幾乎懷著不可思議的興奮選擇了正確的動物作為隱喻。如果他換成這樣說:“莊子夢虎,夢中他成了一頭老虎?!边@樣的比喻就沒有什么寓意可言了。蝴蝶有種優(yōu)雅、稍縱即逝的特質(zhì)(因此納博科夫才如此鐘愛蝴蝶吧)。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場夢,那么用來暗示的最佳比喻就是蝴蝶,而不是老虎、鯨魚、打字機。

(我不由想起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說《另一個人》,到底誰夢見誰?)

還有一則很棒的關(guān)于人生如夢的比喻,一首美國詩人肯明斯所寫的詩,只有四行:

上帝崢嶸的面容,比起湯匙還要閃亮,

綜合了一個毀滅性字眼的意象,

因此我的生命(就像是那太陽與月亮)

也就模仿著一些從未發(fā)生過的事項。

第一行很遺憾他會用湯匙來比喻,因為大家都期待他會引用劍、蠟燭、太陽、盾牌,或者其他任何傳統(tǒng)上大家想到會閃亮發(fā)光的東西;不過他接著說道,“喔——畢竟我已經(jīng)是現(xiàn)代人了,所以我是用湯匙來吃飯的。”所以他在這里就用湯匙了。第二行寫得比較好,我們從湯匙當(dāng)中常??梢哉业皆S多的意象(此時我不由想起巫師3里愛收集湯匙的老婦人的故事,看來湯匙不是個吉物……)。第四行“模仿著一些從未發(fā)生過的事項”,這句話承擔(dān)了一種怪異的單純。我覺得,就是這種怪異的單純意境才能帶給我們夢幻般的生命本質(zhì),比起其他像莎士比亞與福格威德這樣的大詩人,這種意境更能夠傳達(dá)這種意義。


有關(guān)人生與夢的詩句

世間如夢如真,亦不知是真是夢?!沤窦?/p>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段髦耷坟?/p>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K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K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夢醒人間看微雨,江山還似舊溫柔——仙劍奇?zhèn)b傳四


睡眠與死亡

這也是最常見的比喻,平常人也會說(死后長眠),但例子之間仍有很大差別。荷馬不曉得在什么地方說過,“鋼鐵般沉睡的死亡”(iron?sleep?of?death)。他在這個句子里給了我們兩個相反的觀念:死亡即是永眠,不過這樣的永眠是由一種堅硬、冷酷、殘忍的金屬——鋼鐵所構(gòu)成的。這是一種打不破也碎不了的長眠。當(dāng)然,海涅也曾說過:“死亡猶如夜幕初垂?!保―er?Tod daβ ist die frühe Nacht)。不過既然我們現(xiàn)在就在北波士頓演講,我想我們必定都記得羅伯特·弗羅斯特這首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姡?/p>

這里的樹林是如此可愛、深邃又深遠(yuǎn),

不過我還有未了的承諾要實現(xiàn),

在我入睡之前還有幾里路要趕,

在我入睡之前還有幾里路要趕。

這幾首詩寫得實在太棒了,好到幾乎不會讓我們想到詩中使用的技巧。不過,很不幸的是,所有的文學(xué)無不是由種種技巧所構(gòu)成的。長久下來,這些詭計都會被識破,接著讀者便會感到厭煩。不過在這首詩中,技巧的使用是如此精致,如果硬把這樣的手法稱為技巧,恐怕我都要感到羞愧了。因為弗羅斯特在這首詩當(dāng)中相當(dāng)大膽地嘗試了一些技巧:這首詩最后兩行的每一個字都一模一樣,整整重復(fù)了兩次,不過我們對這兩句話的體驗卻完全不一樣?!霸谖胰胨斑€有幾里路要趕”:這僅僅是物理層次上的感受——這邊的里程是空間上的里程,是在新英格蘭的一段路程,而這里的睡眠真的就是睡眠。這句話第二次出現(xiàn)時——“在我入睡之前還有幾里路要趕”——我們會感到這邊的里程已經(jīng)不只是空間上的里程,還是指時間上的里程,而“睡眠”也就有了“死亡”或“長眠”的意味。要是詩人果真嘮嘮叨叨地說這么多,詩的效果一定會大大減小。因為,就我所知,暗示比任何一句平鋪直敘的話語更加有力(或許,沉默遠(yuǎn)比喧囂更有力量)?;蛟S人們心中總是有點不愛聽人訓(xùn)話的傾向吧!記得愛默生就說過:“爭論無法說服任何人”。(想想網(wǎng)上那些爭論……)其原因就在于你一開始就擺明爭論的態(tài)勢了。然后我們又常會再三檢視、再三估量,我們會把事情從頭到尾都看過,然后才決定要怎樣來爭論。

我想在沃爾特·惠特曼的有些作品中也可以找到類似的說法:一種理論反而不具說服力。他大概是在一篇談及他看見一片夜色,觀看寂寥的幾顆大星星的時候談到了這點,這種情況比起單單的爭論更具有說服力。


戰(zhàn)爭與火

在《伊利亞特》中,我們找到了戰(zhàn)爭如戰(zhàn)火的比喻(這也很常見,因為刀劍碰撞必然產(chǎn)生火花)。在費尼斯堡幾段描述英勇事跡的殘篇中我們也可以找到雷同的說法,找到了丹麥人英勇奮戰(zhàn)北荷蘭人的事跡,談到武器迸出的火花、刀劍與盾牌,以及其他種種。接著作家又說,仿佛整個費尼斯堡都起火燃燒,就仿佛是整座芬蘭城都起火燃燒一樣。


月亮

還記得之前及剛才提到的那些雷同的隱喻嗎?阿根廷詩人盧貢內(nèi)斯大概在一九零九年寫道,他認(rèn)為詩人總是引用那些一成不變的隱喻(看看我們提到過的隱喻吧)。他就想嘗試一下,發(fā)明幾個跟月亮有關(guān)的隱喻。事實上,他也真的想出了好幾百個跟月亮有關(guān)的隱喻。他也曾在一本名為《感傷的月歷》詩集的序言里說過,每一個字都是死去的隱喻。當(dāng)然啦,就連這句陳述本身也是個隱喻。我們也都知道,有些隱喻死氣沉沉(月亮像小船……),有的就活力十足。

這里談?wù)劜ㄋ谷藢υ铝恋囊粋€比喻,是從布朗所撰寫的波斯文學(xué)史讀來的。我們假設(shè)這是法里德丁·阿塔爾、歐瑪爾·哈亞姆、哈菲茲或其他偉大的波斯詩人所說過的話吧。他談到了月亮,把月亮稱呼為“時光的鏡子”(the?mirror of time。從天文學(xué)的角度,把月亮當(dāng)成一面鏡子大概會是一個理所當(dāng)然的想法(不像太陽,月球本身是不發(fā)光的,只是反射太陽光而已)——不過從詩人的角度看來,月亮跟鏡子卻八竿子也打不著。月亮究竟是不是一面鏡子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因為詩人說話的對象是他的想象。那么就讓我們把月亮當(dāng)作鏡子看吧,我覺得這是一個相當(dāng)不錯的比喻——首先,鏡子的意象帶給我們月亮光亮卻又脆弱的感覺;其次,我們在想到時間的時候也會突然憶及,現(xiàn)在所欣賞的這輪明月是相當(dāng)古老的,充滿了詩意與神話典故,而且?guī)缀醺鷷r間一樣的古老(正所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既然提到“跟時間一樣古老”,就不得不援引另一句話,這個比喻曾在吉卜林的《四海之涯》(From?Sea to Sea)引用過:“一座如玫瑰紅艷的城市,已經(jīng)有時間一半久遠(yuǎn)?!?/strong>如果詩人寫的是“一座如玫瑰紅艷的城市,跟時間一樣久遠(yuǎn)”,那他說了等于白說。不過“有時間一半的久遠(yuǎn)”就給我們?nèi)缤Щ冒愕臏?zhǔn)確度——一句奇怪卻又常見的英文同樣擁有魔術(shù)般的準(zhǔn)確,“我要永遠(yuǎn)愛你,而且還多一天”(forever?and a day)。“永遠(yuǎn)”已經(jīng)意味著“一段相當(dāng)漫長的時間”了,不過這樣的說法實在太過抽象,不太能激發(fā)大家的想象空間(所以知道告白怎么做了嗎233)。

《一千零一夜》用的也是同樣的技巧(請原諒我采用這樣的措詞),因為“一千夜”原本就意味著“許多個夜晚”,即使是“四十”在十七世紀(jì)的時候也用來象征“許多”了(沒記錯的話,文言文里,三通常表達(dá)“很多”的意思)。莎士比亞也寫過“四十個冬天圍攻你的容顏”。在這里我們看到“一千零一夜”——類似于“玫瑰紅的城市”與精密計算如“像時間的一半地那么悠久”這樣的表達(dá)方式,當(dāng)然會使時間感覺起來更久。


比喻復(fù)合詞

為了兼顧不同的比喻類型,這里談?wù)勔恍┍扔鲝?fù)合詞(Kenning)。最常見的一個是把大海稱為“巨鯨之路”(the?whale road),不知發(fā)明這個比喻復(fù)合詞的撒克遜人是否感覺到,鯨魚龐大的身軀其實暗示了大海的無涯(雖然這幾乎跟我們沒什么關(guān)系,如果大家有機會見到大海,說不定會想出一個更棒的比喻)。

還有一個挪威文的比喻——有關(guān)血的,把血比喻為“蛇之水”(the?water of the serpent)。在這個比喻中你會看到把刀劍比喻成本質(zhì)邪惡的生命——我們在撒克遜人身上也發(fā)現(xiàn)同樣的比喻——刀劍嗜血,喝血就像喝白開水那樣貪婪(我突然想起以身祭劍還有哈利波特中的蛇……)。



接下來是一個有關(guān)戰(zhàn)爭的比喻。其中有些地方還相當(dāng)老套——比方說,“男人間的聚會”(meeting?of men),不過這里頭也能找到一些不錯的比喻:像是把男人集合起來相互殘殺的點子就是(大逃殺之吃雞,你值得擁有)。不過我們也可以找到“刀劍相會”、“刀劍互舞”、“盔甲碰撞”、“盾牌擦撞”等例子,所有這樣的比喻都可以在布南堡(Brunanburh)之“賦”(ode)當(dāng)中找到。這里還有一個不錯的比喻:“憤怒之聚會”(a?meeting of anger),或許是當(dāng)我們想到聚會的時候,通常都會想到朋友與兄弟之間的情誼,這里的比喻反而讓人印象深刻。

再說一個奇怪的比喻,挪威人與愛爾蘭人把戰(zhàn)爭稱之為“男人間的陣式”(the?web of men)呢!想一想在中古時期戰(zhàn)爭中部隊排列的陣式,在這里使用“陣式”(web)這個字眼實在太棒了:我們看到了劍陣、盾牌,也看到了不同的武器間交錯排列的陣容。同時,交手陣容雙方的陣式都是由活生生的生命所構(gòu)成,這更使這個比喻充滿了噩夢般的質(zhì)感?!澳腥碎g的陣式”:這是一群在垂死邊緣相互殘殺的男人所筑成的網(wǎng)絡(luò)。

突然想到出自貢戈拉的一個比喻,與“男人間的陣式”相當(dāng)類似。他談到一位深入“蠻荒村落”的旅客;而村民卻引來了“一繩串的狗”(a?rope of dogs)包圍這位旅客。

宛如精心的計謀

一座蠻荒村落

一繩串的狗

團團圍住外來客

奇怪得很,我們在這里得到同樣的意象:活生生的生物所構(gòu)成的繩子或網(wǎng)子的意象,不過仍有很大差別,一個有點怪誕,一個有點恐怖。


比喻的小小總結(jié)

我想我還遺漏了許多極為普通的比喻模式。目前為止,我已經(jīng)介紹了眼睛與星星,女人與花朵,時間與河流,生命與夢,死亡與睡眠,火與戰(zhàn)火。如果我們有時間,學(xué)識也夠淵博的話,我還可以再找到其他半打以上的例子,不過我方才舉過的例子大概就已經(jīng)涵蓋大部分文學(xué)作品的隱喻了。

我的重點不在于這些隱喻類型為數(shù)不多,重要的是,光是這幾個隱喻模式幾乎就已經(jīng)足夠演變出無窮無盡的變化了。有些讀者的心中只關(guān)心詩而不在乎詩學(xué)理論,他們可能會讀到“我希望幻化為夜晚”這樣的詩,比如說他可能還會接著讀到“由眼睛組成的怪獸”或者“天上的星空往下注視”等等詞句,卻可能從來都沒想過這幾句詩其實都可以追溯到同樣的一個模式。如果再大膽一點,我當(dāng)然也可以說,比喻的模式實際上只有十幾個而已,而所有的比喻也只不過是任意變換的文字游戲(不過我并不會如此膽大妄為;我的思考其實是相當(dāng)謹(jǐn)慎的,我一直都在摸索自己的路)。這一點也可以強化我剛剛說過的論點,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在“十方世界”當(dāng)中,也只找得到十幾個根本的原則而已。當(dāng)然了,你永遠(yuǎn)都可以找到其他更為驚人的組合變化,不過這樣的驚奇通常也都不會延續(xù)太久。


最后一個比喻

總而言之,還要列舉一個比喻。這首詩是拜倫寫的,想必大家都讀過,不過我最近才發(fā)覺里面的隱喻其實相當(dāng)復(fù)雜,我從來都不認(rèn)為拜倫的作品會這么復(fù)雜。你們一定也都知道這首詩:“她優(yōu)美地走著,就像夜色一樣”。這句話如此完美,以至于我們都把它視為理所當(dāng)然。我們想:“好吧,只要我們想寫的話,我們都可以寫出這樣的詩句”。然而只有拜倫寫下這樣的句子(所以某種程度上,優(yōu)秀的詩人會讓人打消寫詩的沖動)。

現(xiàn)在要來分析隱藏這句話里錯綜復(fù)雜的秘密:“她優(yōu)美地走著,就像夜色一樣”。首先,我們看到一位美麗的女人;接著我們得知這個女人走得很美。這個意象多少暗示了我們在法文里類似的稱贊——有點像“你真美”(vous?êtes en beauté)這樣的話。不過,我們得到的卻是:“她優(yōu)美地走著,就像夜色一樣”。我們馬上得到一個美麗的女人,一位可愛女士的意象,而這個意象跟夜晚也有了聯(lián)絡(luò)。不過為了了解這行詩,我們也要把夜晚了解成女人才行;如果沒有這個聯(lián)結(jié),這句話也就毫無意義:女人跟夜晚有了聯(lián)結(jié),夜晚也跟女人聯(lián)結(jié)起來(就仿佛女人與夜晚融為一體)。我不知道也不在乎究竟拜倫知不知道這點。我在想的是,如果拜倫早就知道的話,那么這首詩就很難寫得這么好了。

我們現(xiàn)在要進(jìn)入這場演講兩個最明顯也最重要的結(jié)論。當(dāng)然啦,第一個結(jié)論就是,雖然我們已經(jīng)有上百種比喻,而且一定可以再找出另外上千種比喻,不過這些比喻其實都可以回溯到幾個最簡單的形態(tài)。不過我們一點也毋須為此感到苦惱,因為每一個比喻都不一樣:每次有人引用這些模式的時候,每次的變化都不一樣。第二個結(jié)論則是,有些比喻無法追溯回我們既定的模式——比如說“男人間的陣式”或“巨鯨之路”這樣的比喻。

所以我認(rèn)為,運用事物的外表來作比喻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哪怕是月亮像小船,太陽像蛋黃233)。因為,如果我們愿意的話,我們也可在幾個主要的比喻模式上寫出新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很美的,而且也只有極少數(shù)的批評家會不厭其煩地提醒你:“喏,你在這里又用了眼睛跟星星的比喻……”比喻可以激化我們的想象。不過這場演講或許給了我們一些啟示——為什么不這么想呢?——我們或許可以從中得到啟示,進(jìn)而發(fā)明不屬于既定模式,或是還不屬于既定模式的比喻呢!(我其實沒怎么搞懂這句話的意思,感覺就是發(fā)明不屬于上面兩個結(jié)論的比喻,有點背離二律背反的意思吧)。



She Walks in Beauty

這是一首歌頌女性美的抒情詩,詩中女性是詩人表妹威爾莫特夫人(Mrs. Wilmot)。1814年六月,詩人在一次舞會上遇到這位身著孝服(“一件金箔閃爍的黑色喪服”(a mourning dress of spangled black))的表妹時,為她那烏黑的長發(fā),嬌美的容貌以及她身上所圍繞的各種光與影所震顫,于是寫作了這首詩。

?

She Walks in Beauty

by Lord Byron

?

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

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

Thus mellowed to that tender light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

?

One 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

Had half impaired the nameless grace

Which waves in every raven tress,

Or softly lightens o’er her face;

Where thoughts serenely sweet express

How pure, how dear their dwelling place.

?

And on that cheek, and o’er that brow,

So soft, so calm, yet eloquent,

The smiles that win, the tints that glow,

But tell of days in goodness spent,

A mind at peace with all below,

A heart whose love is innocent!

?

找了兩個比較好的譯本,但說真的,這首詩很難譯,越是完美的詩歌就越難翻譯,對吧。

如果你看了也蠢蠢欲動,那不妨親自動手一試吧!

?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穆旦 譯

?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

皎潔無云而且繁星滿天;?

明與暗的最美妙的色澤?

在她的儀容和秋波里呈現(xiàn):

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強,?

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

?

增加或減少一份明與暗?

就會損害這難言的美,

美波動在她烏黑的發(fā)上,?

或者散布淡淡的光輝?

在那臉龐,恬靜的思緒?

指明它的來處純潔而珍貴。

?

呵,那額際,那鮮艷的面頰,?

如此溫和,平靜,而又脈脈含情,?

那迷人的微笑,那容顏的光彩,?

都在說明一個善良的生命:?

她的頭腦安于世間的一切,?

她的心充溢著真純的愛情!

?

-----------------------------

?

她走在美的光影里

楊德豫譯

?

她走在美的光影里,好像

無云的夜空,繁星閃爍;

明與暗的最美的形象

凝聚于她的容顏和眼波,

融成一片淡雅的清光——

濃艷的白天得不到的恩澤。

?

多一道陰影,少一縷光芒,

都會有損于這無名之美:

美在她綹綹黑發(fā)間飄蕩,

也在她顏面上灑布柔輝;

愉悅的思想在那兒頌揚

這神圣寓所的純潔高貴。

?

安詳,和婉,富于情態(tài)——

在那臉頰上,在那眉宇間,

迷人的笑容,照人的光彩,

顯示溫情伴送著芳年;

恬靜的、涵容一切的胸懷!

蘊蓄著真純愛情的心田!


最著名的隱喻

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很厲害的隱喻,可以說是無人不曉,而且人人都把這個隱喻當(dāng)成真的,很少發(fā)覺它其實是一個隱喻,大家猜到了嗎。

一個幽靈,共產(chǎn)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

藝術(shù)與隱喻

每件藝術(shù)作品都是一個隱喻,表達(dá)語言所不能表達(dá)的事物,表達(dá)我們不能直接用語言表達(dá)的體驗,表達(dá)世界的邊界。當(dāng)然,廣義來說,一切作品也是語言,所以才有了維特根斯坦的“對于無法言說之物,必須保持沉默”,又或許還有老子的“道可道,非恒道”。

?

博爾赫斯的隱喻

1.人死了,如同水消失在水中

這是博爾赫斯一個很著名的隱喻。當(dāng)然,原話不是這樣的,更復(fù)雜一點,“后來他‘死’了,他那淡淡的形象也就消失,仿佛水消失在水中?!?/p>

這個隱喻出眾之處在于它的本體和喻體是一樣的,都是“水”,而又顯得那么自然。乍看起來似乎很容易想到,渾然天成的比喻,但真讓你想,你還真想不出來……

所以說,作家都是會魔法的呀!

?

我模仿這個比喻寫了兩個,但感覺都一般,放出來讓大家樂樂吧。

“人活著,如同火在火中燃燒。”

“人活著,如同音符與音符交融?!?/p>

?

2.八天過去了,長得像是八個世紀(jì)。《南方》

博爾赫斯還寫了不少文章探討比喻的,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看看。


我收集的隱喻

女人如繁星,是你觸摸不到的。從舍友那里聽來的,他說是某部番里網(wǎng)友拿來調(diào)侃男主追不到后宮們的(大意如此),不得不佩服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這著實是一個很美的比喻。大家可以試試把文中提到的詞語任意搭配一下,說不定有意外收獲喔。

?

我瞎想的比喻

1.命運就像追女孩,不是你想追,就能追到的。

2.命運就像萬花筒。

3.人生就像零食,要多嘗嘗不同的滋味。

4.天氣就像女孩子一樣,說變就變。

5.我要像風(fēng)箏一般追追求自己的夢想

6.等待一輛不知道什么時候來的公交車,就像等一個不知道什么時候來的人。

7.雨像雪一樣飄著,落著。

8.精子像拔下來的胡須。

9.月亮黃黃的,像半個西瓜。

10.今天天氣像首詩。

11.人曬太陽,就像植物吃陽光。

12.回憶,如同遲遲不開學(xué)的校園。

13.命運如同愛情,我們想追求美好的愛情,如同想掌握自己的命運。

14.世界是一個謎,如同我們的命運。

15.冷雨如刀。

16.上床熬夜,如熬湯似的熬夜。


《詩藝》博爾赫斯 第二講-隱喻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新民市| 获嘉县| 昌乐县| 安宁市| 谢通门县| 积石山| 潞西市| 沾化县| 昂仁县| 铁岭市| 海阳市| 屏山县| 会宁县| 霸州市| 宝山区| 麻城市| 达州市| 务川| 石家庄市| 邳州市| 福鼎市| 揭阳市| 北海市| 双流县| 桃源县| 溆浦县| 孝感市| 黎川县| 宁都县| 开化县| 绥滨县| 霸州市| 屯留县| 保德县| 韩城市| 乐业县| 岳西县| 耿马| 梓潼县| 临海市|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