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世界(連載二十九)
李金鳳推薦了一個線下的少林易經(jīng)經(jīng)體驗活動給梁若草,李金鳳的老公也參加。活動組織者建了一個微信群,幾十個人的樣子。梁若草到的比較早,李金鳳的老公還沒到。走廊的一角坐著幾個穿著不是很好的老太太和一個其貌不揚的中年男人,看到這個陣容,她有點失望,和她想象中的易經(jīng)經(jīng)的活動完全不在一個頻道。
活動開始后,梁若草才知道那個其貌不揚的中年男人就是當天活動的老師,當老師開始教學活動后,整個人的面貌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那種習武之人的精氣神立刻顯現(xiàn),如果說之前坐在老太太群中的他是只打盹的老虎,練起功夫的他有著展翅雄鷹和走獸的感覺。師傅的二指禪的功夫看傻了她,這是她第一次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真功夫。師傅用兩只手指支撐倒立的身體,帥呆了。師傅姓葉,不是專業(yè)練家子,而是一個事業(yè)有成的企業(yè)家。
活動的下半場是走般舟。走般舟是佛教活動,走般舟的人一邊嘴里念著佛號:阿彌陀佛,一邊跺腳行走,一群人一起走般舟的活動用佛教的專業(yè)用語叫:共修。這里的“般”字不讀“ban”,而是發(fā)“bo”的音。更專業(yè)的叫法是:般舟三昧,又稱“十方現(xiàn)在佛悉在前立三昧”。般舟三昧是以一日一夜或更長時間經(jīng)行不斷,不坐不臥,不停念阿彌陀佛的修行法門。因為梁若草參加的是體驗活動,下半場的走般舟進行了三個小時。梁若草的身體素質(zhì)不是很好,走著走著就累了,想要休息,但是看到滿倉頭發(fā)斑白的老太太們都精神抖擻的走著,她倒也不好意思休息,居然也堅持的走了下來。
終于走完般舟,梁若草精疲力盡的走出房間去走廊盡頭的飲水機處取水喝,還沒喝完就聽到活動的組織者小黃在叫她,原來活動還沒結(jié)束,走完般舟,還要一起回向。什么是回向呢?回向也是一個佛教用語,指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叵蚴菍⒆约核薜墓Φ拢腔?,善行,善知識,不愿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zhuǎn)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具體的來說就是大家要念上一段回向文。是佛家于法會結(jié)束時,一般都要齊聲朗誦的一種偈文。這與回向偈的區(qū)別在于字數(shù)的不同,每句字數(shù)相等叫“回向偈”,句子長短不一,就叫“回向文”。佛教文化中,回向即是“回己善根,有所趨向”,將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盡快得以實現(xiàn)。在佛家文化中,不論是念經(jīng)念佛,念完后都要念一遍“回向偈”或“回向文”。哪怕是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就比如許多學佛修行的人放生等,都用在其中。要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叵虻墓Φ略蕉啵南M驮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