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48億被沒收!為什么網(wǎng)友卻拍手叫好?
| hello~我是你們的der(得兒)一個愛好數(shù)碼、喜歡談論時事熱點,挖掘性價比東西的宅,der友們點個關注叭!

最近有小伙伴私信 der,想聊聊小米被印度沒收 48 億元的事件。
有人說,小米被沒收活該,本來賺錢就行了,非要大筆砸錢投資印度,不坑你坑誰?有人說,小米被沒收實慘,畢竟印度就是經(jīng)常干這些事;也有人說,是小米沒根據(jù)印度相關法規(guī)走流程,也就是不合法,被凍結(jié)沒收也是情理之中......總之各有各的道理。
所以今天 der 就和大家聊聊,小米被沒收 48 億元,為什么那么多人拍手叫好?

首先很多人并不知道里面是怎么一回事,der 在這里先和大家過一遍。
印度之所以一直揪著小米,是因為小米違反了它們 1999 年出臺的《外匯管理法》,國內(nèi)對這套法律經(jīng)常用這句話來解釋“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言外之意就是印度為了保障本土的利益,千方百計的想你把錢留在印度發(fā)展。
可小米到印度本來就是為了賺錢,錢不帶走繼續(xù)在印度越賺越多可以,但小米怎么也得給高通等上面的公司支付專利費吧?結(jié)果印度覺得小米把錢給中國公司,再給高通,是違反《外匯管理法》,于是就凍結(jié)小米公司在印度銀行的全部資產(chǎn),也就是這 48 億元。
即便小米澄清是這明明是版權費,是合法的商業(yè)行為,但印度也無動于衷。

der 覺得,原本幫大家把手機等各數(shù)碼產(chǎn)品的價格打下來的小米,在國內(nèi)理應很受歡迎,沒想到的是,當小米在印度被沒收 48 億時,很多人都拍手叫好,其中原因就是小米非要在印度砸錢投資建廠。
眾所周知,早前國內(nèi)手機市場競爭非常內(nèi)卷,什么阿貓阿狗都進來摻一腳,即便是性價比為著的小米,也難逃國內(nèi)銷量的下跌。本來小米手拿投資人的巨額,答應要上市的,結(jié)果這個情況別說上市了,自己能活著都不錯了。
前有華榮OV等手機廠商不斷刷新性價比的極限,各手機品牌涌著入場,后有投資人催雷總趕緊上市,想要同時解決這兩大難題,唯有去隔壁“收割”印度市場。

面對印度市場的吸引力,你小米能想到,全球這么多跨國大企又怎么沒想到呢?只不過都難逃印度的“殺豬盤”。
像早前智能機時代的諾基亞,就在印度建了個很大的廠,沒想到做大做強后,印度某天就要求諾基亞印度分公司補稅 3.6 億美元,那時候諾記也不是也很有錢,只能灰溜溜的關閉印度工廠。隔壁三星才竊喜諾記工廠關閉沒多久,自己也收到印度 2 億美元的罰稅。
除了手機廠商,像高通也曾被印度要求補稅 7.6 億美元,亞馬遜、微軟等大企也都慘遭印度罰錢,甚至不信邪的可口可樂還被坑了兩次。有印媒因此還進行統(tǒng)計,7 年時間就有 2783 家跨國公司撤離印度,其中不乏大家耳熟的微軟、谷歌、麥德龍、諾基亞、松下等世界級大企。

雖說小米手機在印度就很受歡迎,但想要搶占印度手機市場賺大錢,肯定繞不過砸錢建廠,于是小米就率先在印度建廠,真的如雷總所言“Hello,Indian Mi Fans!”僅三年時間,小米就超越三星,成為印度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手機品牌,憑著這筆錢小米還順理成章的上市了。
可隔壁藍綠大廠豈能讓小米一人出盡風頭?于是也加入建廠,開啟了內(nèi)卷模式。der 發(fā)現(xiàn),當時正值風頭的華為,本來也想建廠參一腿,可轉(zhuǎn)頭被印度勒令補稅 5100 萬元,吃了個大虧,便放棄建廠的念頭,及時止損。
而蒸蒸日上的小米,為了保證常年第一,不僅聘請了本土團隊,還投資了很多公司,建立起一系列的產(chǎn)業(yè)鏈,可以說打造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生態(tài)圈。

如今,印度此時真的要沒收小米 48 億元,意味著小米這些年來 70% 左右賺的錢都被“充公”,基本可以說是“白干”了。
不過小米只是給印度送錢,也不至于讓大家這么反感。der 發(fā)現(xiàn)方案的原因,原來是小米給印度送上一條完善的產(chǎn)業(yè)鏈,而且還培養(yǎng)了很多人才,學會了更好的生產(chǎn)制造流程......可以說帶動了印度的制造業(yè),讓其在低端手機市場也有著一定的基礎。
難怪很多人一聽說小米被沒收 48 億元,都紛紛拍手叫好。

其實吧,der 覺得小米肯定也是清楚,有這么多大企“被宰”的先例,在印度建廠是個“必死之局”,但中國廠商出海,就難免會遇到這種情況,如果總是擔心這擔心那,就沒有后面小米的上市,更沒有小米沖擊高端等諸多發(fā)展與成就。再說了,相比印度虧的這 48 億元,der 覺得小米成功上市所獲得的好處肯定會更多。
而且不僅僅是小米,像現(xiàn)在藍綠大廠的中國廠商,印度也開始各種苛刻要求要印度籍人士擔任重要職位,甚至還要求把制造工作委派給印度本土的公司,無疑是和小米一樣“開宰”,但這能怪它們在印度建廠嗎?

不過網(wǎng)友們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只要印度漸漸的學會了我們的制造技術、手持著產(chǎn)業(yè)鏈,自然也能在低端手機市場混的風生云起,而后進軍國際市場也是遲早的事。這樣高端手機市場被歐美占據(jù),低端市場受印度搶奪,甚至一定程度會影響國內(nèi)手機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der 覺得,不管小米是否違反規(guī)則,這回“白給”確實是事實,可以說給國內(nèi)很多廠商敲響警鐘,出海投資更為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