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考據(jù)】有名字的黑蛇騎士的原型

????????在層巖巨淵有一些帶有稱號和名字的被稱為黑蛇騎士的黯色空殼,比如斯科爾德、羅涅忒、哈夫丹……這些名字和稱號是否有原型和典故呢?

????????帶著這個問題,筆者去查閱了資料,然后找到了一部電影,《第十三位勇士》。這部電影改編自小說《食尸者》,作者是邁克爾·克萊頓,也就是《侏羅紀公園》的作者。

????????《食尸者》和其改編成的這部電影以阿拉伯人阿赫邁德·伊本·法德蘭為第一視角,講述了他在被派遣為使者的途中遇到了一支維京人,但是正巧這些維京人的北歐老家遇到了災(zāi)難,派使者來求救。

????????在一位女巫的占卜下,要選出13位勇士去出征解決這場災(zāi)難。而法德蘭被選為了第十三位勇士,因為第十三位勇士不能是北歐人。這是原作開頭的部分,觀眾們應(yīng)該也猜到了,層巖巨淵的這些黑蛇騎士們便是取自這13位勇士的名字。
????????這里還有個小細節(jié),咱們在巨淵只看到9個有名字和稱號的黑蛇騎士,加上哈夫丹也只有10個;其實在埃德格托和布利維夫這兩個黑蛇騎士旁邊還有沒有標名字的,埃德格托這邊有一個,布利維夫這邊有兩個,所以加起來一共有13個!

????????在電影的介紹里,給每一個勇士都加了一個稱號,原神里這些黑蛇騎士的稱號也是來自于此,比如這個哈爾塔甫,在電影的稱號是“the Boy”,巨淵這里顯示的是“少年”。咱們直接列一張表格更加直觀地看一下所有黑蛇騎士和13勇士的對應(yīng)。

????????這里面有一個例外,就是這個瑟爾克爾,在原作小說里有個叫Thorkel的,他并不是13勇士的一位,而是和Buliwyf爭奪首領(lǐng)位置的競爭者,替換掉了法德蘭的位置,可能是因為法德蘭在原神里出現(xiàn)過了,就是《璃月風(fēng)土志》的作者,從這里“旅行學(xué)者”和“風(fēng)土志”的描述,也能推測出這個“法德蘭”和《食尸者》的法德蘭有著相同的原型。

????????這里英文版把“瑟爾克爾”翻譯成了“Serkir”,這個Serkir并不是小說或電影里的任何一個角色,甚至作為人名都很罕見,所有我猜測“瑟爾克爾”應(yīng)該是原作小說里的Thorkel。還有就是這個“海爾迦”,英文版翻譯成了Herger,但是從其他的名字來看,比如“列瑟勒”、“哈爾塔甫”、“斯克爾德”來看,如果對應(yīng)的是Herger,會被寫成“赫爾格爾”,而原作里的Halga,更接近“海爾迦”的譯名,加之Halga在電影的稱號是the Wise,謀士,Herger的稱號是the Joyous,愉悅者,也應(yīng)該是Halga更接近“血淚的弄臣”這個稱號。
????????解決了這些名字的對應(yīng)問題,那從劇情方面有沒有相關(guān)聯(lián)呢?有,那便是哈夫丹的犧牲。原作里勇士們深入地穴里敵人的老巢,殺死了敵人的首腦,而在逃離的時候,Helfdane主動選擇了殿后跟敵人的追兵糾纏,為其他人爭取了逃跑的機會。正如戴因斯雷布所說,黑蛇騎士的使命是守護坎瑞亞的人民,13位勇士守護的是羅加國王的子民,都是面對未知的災(zāi)厄。
????????那么這些黑蛇騎士為什么出現(xiàn)在層巖巨淵呢?筆者猜是跟第九連隊愚人眾說的,這里是500年前的一個漆黑戰(zhàn)場有關(guān),這些只留保護人民,和與災(zāi)厄?qū)沟目諝?,來到了一個如此相像的“戰(zhàn)場”,把痛苦的正在求救的丘丘人們當(dāng)成他們要保護的國民,繼續(xù)履行自己的使命,貫徹自身的意志。
????????主線一開頭凱瑟琳便提到,這是適合“意料之外的再會”這個主題的日子,然后旅行者與戴因斯雷布是意料之外的再會,旅行者通過因提瓦特的記憶與血親意料之外的再會,也是戴因斯雷布隊長與哈夫丹的靈魂的意料之外的再會。

????????哈夫丹認為自己沒有完成使命,辜負了戴因斯雷布隊長與坎瑞亞的人民。哈夫丹的名字Halfdan一般有兩種解釋,除了主流的Half Dane,“一半丹麥血統(tǒng)”外,還有就是half done,“只完成了一半”。那便是黑蛇騎士的意志,他們守護人民的“未盡之事”(Halfdan)。

????????“坎瑞亞沒有亡國,是嗎?畢竟您還站在這里?!?/p>
????????是的,所以坎瑞亞不需要復(fù)國。
????????不論是原作還是現(xiàn)實的伊本·法德蘭都似一位看客,一位“旅行者”,在伏爾加河畔記錄,寫下羅斯維京人風(fēng)土志,與12勇士同行,記錄守護家園英勇作戰(zhàn)的史詩。來到層巖巨淵的見證者,便是旅行者,Veni, Vidi, Memorari,我來,我見證,我銘記。
????????戴因斯雷布說出了和“磨損”相關(guān)的一件事,那便是“不死”與“詛咒”。生者所承死者之罪業(yè),或許鐘離、若陀、甘雨、魈這樣的長生種的“磨損”也和“不死”的詛咒有關(guān)吧?
????????還有個值得注意的是,已知的坎瑞亞人,包括戴因斯雷布、凱亞·亞爾伯里奇、萊茵多特以及這些黑蛇眾的名字大都是北歐人,或說日耳曼語族的詞源,這可能暗示著坎瑞亞的文化原型是來自日耳曼人,而坎瑞亞的語言寫出來卻又都是拉丁語,那有沒有可能原型參考了神圣羅馬帝國?畢竟是一群寫拉丁語的日耳曼人,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