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
劉瑜談到為什么到處都是極端觀點:
「極端太有誘惑力了,它的確定性、以及確定性帶來的自信,它的簡單,以及簡單帶來的省心,它的易辨識,以及因辨識度所迅速集結(jié)的情感群體,真的是太有誘惑力了。
從此不用在不同的觀念之間顛沛流離,不用根據(jù)路況不斷調(diào)整方向,不用經(jīng)受自我懷疑的折磨……」
「極端的聲音未必更有市場,它只是更有戰(zhàn)斗力。因為聲音越極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很容易形成觀念的同伴群體,而一旦形成群體,哪怕是非正式組織的群體,只要他們形成一擁而上的集體行動態(tài)勢,其力量就是幾何基數(shù)增長的。10個相互配合、并肩作戰(zhàn)的人,力量可能足以壓倒100個、1000個一盤散沙的人。所以極化是危險的,因為他們可以四兩撥千斤,綁架整個社會。
相比之下,模糊的聲音、遲疑的聲音、中間的聲音比較難以形成觀念共同體,因為你缺乏激情,缺乏“布道”精神,懶得行動,也不抱團,那就等于拱手把世界交給了極端的人。
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上并不缺乏溫和的人,缺的是溫和而意志堅定的人,也不缺理性的人,缺的是理性而有使命感的人。
寬容的人肯定也是多數(shù),但是充滿激情地捍衛(wèi)寬容,這聽上去就像是悖論。這就是為什么理性的聲音常常明明是多數(shù),卻被邊緣化?!?/p>
是這么回事沒錯。
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溫和而理性的人一定是多數(shù),只是極端的聲音太吵,有的時候很容易被蒙蔽。
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輕易被極端和戾氣所綁架,拱手將世界讓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