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新星(第119期)/姜徐寧:科幻也不是很特別的
姜徐寧
語言學本科大三在讀,在谷臻故事工坊(原“科幻空間站”)周二寫作計劃中得過數(shù)次優(yōu)秀作品獎,做過一次評委;平時會寫科幻安利,也寫科幻小說,同時翻譯科幻科普作品。目前有幾篇語言學科普《傳聞中的bot子》等發(fā)表在“theLuxStudio”
高??苹茫含F(xiàn)在國內科幻的概念炒的比較熱了,相關的作品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出來,最近您有特別關注的科幻活動舉辦或者作品發(fā)表了嗎?姜徐寧:8月底的亞太科幻大會(APSFCon)還有進行了很久的申幻(申辦世界科幻大會)。最近沒有作品發(fā)表…尷尬。
高??苹茫耗X得現(xiàn)在中國科幻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對此您有什么見解?
姜徐寧:我有一年沒有認真關注新的科幻作品了,所以我說的可能是一年前的問題,但我想大概也差不多?
我覺得現(xiàn)在中國科幻最突出的問題在于,它太“科幻”了。
我是覺得這個領域最新的創(chuàng)作和閱讀都還有點局限于小圈子,而對于新的入門者來說,我們傾向于向西方取經(jīng)。國內的新作出現(xiàn)大流行的情況不多,《三體》可能算是,但畢竟也差不多十年了吧,不算新作了;倒是國外的《黑鏡》、《瑞克和莫蒂》、《西部世界》等等新的科幻作品,不停地吸引國內的(潛在)科幻迷。
嗯,說起這個,國內新的科幻作品不出圈,大概也有國內科幻創(chuàng)作的媒體比較有限的原因,我們都是在寫小說,創(chuàng)作電影、電視劇或者動漫什么的人和嘗試太少了,科幻漫畫也少。
而且,新作一般有把握不好人和科技的距離的問題,還有科學知識、對人的理解和創(chuàng)作技巧之間的協(xié)調的問題。新意太難找了,中國元素也很難加,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不容易寫好小說,從小說的角度出發(fā)又需要對科技與人互相的影響有深刻的理解,同時做到的作品是鳳毛麟角。
一本中國科幻雜志看下來,我個人會有疑問:很多人對科幻的理解是不是有誤區(qū)?味兒不正啊,太長啊,這個設定有什么意思?尬到我了,好像都知道作者碰到什么問題。但是,我發(fā)現(xiàn)是每個人對科幻的定義都蠻不一樣的,這一點對科幻有研究的人或者學者、科幻創(chuàng)作者一定都體悟深刻,相關的討論層出不窮。
但誰知道我覺得是問題的,到底是不是個問題呢?
科幻這個產(chǎn)業(yè)也還不是很發(fā)達,圍繞它的創(chuàng)作還挺讓人沒安全感的,可能根本原因是這個呢…待遇不好的話,吸引不到人,就也比較難比較少有人能全心全意投入寫出好作品。
高??苹茫耗钕矚g科幻里包含什么內容?就筆者來說,我很喜歡軍事題材的科幻。
姜徐寧:我最喜歡科幻里包含日常還有互動的內容。我喜歡科幻里面的現(xiàn)實感,“互動”則是說能讓讀者感覺到自己在這個故事某個角落也有被安排位置。
高??苹茫菏欠駮紤]從事科幻創(chuàng)作相關的工作?為什么呢?
姜徐寧:會,但是估計不會當成主業(yè),因為個人能力不夠,也沒有集中火力。這幾年的嘗試讓我覺得,我還是憑著自己的興趣搞科幻比較好,沒有能力、機會和其它條件把它當成工作。
而且,我已經(jīng)慢慢覺得,科幻沒有那么特別了,就跟阿特伍德在巴黎評論里說得差不多,以后的創(chuàng)作者可能不會再把科幻當成一個多特別或者多獨立的類型了,而是就跟愛情這種元素差不多,有需要就用唄??苹脛?chuàng)作者的思考方式,也慢慢在變成所有人在見證科技發(fā)展的時候或多或少自發(fā)會有的思考方式。
所以,換句話說,既然科幻元素漸漸要融入尋常百姓家,也許所有工作都是科幻創(chuàng)作相關的?那就輪不到我考不考慮了,更輪不到我安排,哈哈哈。
高校科幻:您印象最深的一部作品是什么?為何給您如此大震撼?
姜徐寧: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科幻作品嗎?電視劇《西部世界》。它思考的是很接近我覺得是科幻內核的東西,機器和人的區(qū)別是什么,意識是怎樣誕生的,等等。同時設定又很自然,人為了娛樂做那種事是高度合理的。情節(jié)推進、表演、制作、氛圍全都鋪設得一流,把這個話題設定下能作的思考全都推到了淋漓盡致。
高校科幻:您會和朋友時常交流有關科幻的信息嗎?感覺這種氛圍對培養(yǎng)科幻人才還是挺重要的。
姜徐寧:不會。感覺我身邊明確喜歡科幻的人還挺少的,但是欣賞文藝的大有人在。所以,雖然會很偶爾、自然而然地交流到,但我們也不會明確感覺到那是和科幻有關的信息。
我覺得創(chuàng)作者的氛圍比較重要,或者有人欣賞、有人能批評就夠了,不一定要時常交流有關科幻的信息。
高??苹茫耗硐胫械目苹米髌窇撌窃鯓拥模?/strong>
姜徐寧:哈哈哈,這個問題有點像“你理想的伴侶是什么樣的?”、“你理想的人生是什么樣的?”、“你覺得一個怎樣的人是好的?”,好宏大哦。我懷疑是否有人能精準描述出自己想要讀到什么樣的科幻作品,這種“我理想的xxx”,好像都是等ta出現(xiàn)了,我們才知道的。難道或許這么想的人并不多?我個人總是給很多事情都保留可能性,畢竟人能知道的太少了。
我只能說,它得關注人,但是也不過分關注人,發(fā)展要出人意外,最好是所有人都沒想到這是ta會欣賞的科幻作品,但是品味之后發(fā)現(xiàn)就是很理想。
高??苹茫荷钪?,有哪些其他樂趣對您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姜徐寧:學習語言和觀察語言現(xiàn)象,哈哈哈。讀論文和研究,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理解透。
另外,鍛煉自己的身體,還有去了解人和人的事情也是我的愛好。
高??苹茫菏聦嵣细咝?苹脛?chuàng)作者獲得的關注還是不夠的,他們出線獲得更多發(fā)展的機會比較少。您覺得,我們平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有什么能做的以彌補這以缺陷嗎?
姜徐寧:可以做一點圓桌活動,或者辯論賽、辦播客。
至少,我在星火訓練營里看到的大家都非常有想法,也很愿意抒發(fā)自己的意見,實干家很多,實干當中積累的困惑和思考也很多。
高校科幻這個平臺的創(chuàng)始者(們)讓我挺敬佩的,能一步步穩(wěn)固發(fā)展,到今天和高校以外不少知名科幻組織都有聯(lián)絡,也許也可以在學校里找到同好的學生,思考怎么把自己校內的組織辦好,再與其他社團加強聯(lián)系,這樣會有更多同齡人關注同齡人的作品。
高??苹茫焊兄x您的受訪!希望您能在科幻創(chuàng)作上能更進一步!
姜徐寧:謝謝!也衷心祝愿高校科幻越辦越好,招攬到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輕人一起認真討論、研究、創(chuàng)作科幻,為中國科幻培養(yǎng)和熏陶出更多人才,幫助他們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認可。
采訪 | 未名
文字編輯 |?吳如其
排版?| 崔惠荔
審核?|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