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回 資治通鑒:唯有功利性社交,方能找到最合適的人脈
《資治通鑒》第一卷 周紀(jì)一
【原文】
三月,盜殺韓相俠累。俠累與濮陽嚴仲子有惡。仲子聞軹人聶政之勇,以黃金百鎰為政母壽,欲因以報仇。政不受,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俠累。俠累方坐府上,兵衛(wèi)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腸。韓人暴其尸于市,購問,莫能識。
【譯文】
三月,盜匪殺死了韓國國相俠累。俠累與濮陽人嚴仲子有仇,嚴仲子聽說軹地人聶政很勇敢,便拿出一百鎰黃金為聶政母親祝壽,想讓聶政為他報仇。聶政卻不接受,說:“我的老母親還健在,我不敢為別人去獻身!”等到他的母親去世,嚴仲子便派聶政去行刺俠累。俠累正端坐府中,有許多護衛(wèi)兵丁,聶政一直沖上廳階,把俠累刺死。然后劃破自己的面皮,挖出雙眼,割出肚腸而死。韓國人把聶政的尸體放在集市中暴尸。并懸賞查找,但無人知曉。
【材料解析】
上述材料只是簡單介紹了俠累與嚴仲子有仇,然后嚴仲子便花重金聘請高人聶政刺殺俠累。俠累被殺后,聶政為了不連累家人,自殘面皮,挖去雙眼等方式毀掉自己,韓國朝堂將其拋尸于街,草草了事。
但是仔細閱讀,越感覺事情不是那么簡單,而且里面肯定隱含更大的利益交換。首先俠累是戰(zhàn)國初期韓國貴族,韓景侯的弟弟,韓烈侯的叔父。這樣的人物,除了韓王想動他,誰敢動他?其次嚴仲子假如真的跟俠累有仇想殺對方,會將殺人的機密隨隨便便告訴一個道聽途說的普通老百姓?再者,聶政接受了嚴仲子的請求刺殺韓國丞相,那可是有去無回的,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所以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這幾個人背后的利益交換。
第一,嚴仲子想刺殺俠累,兩人有仇只是一個幌子,背后一定有大佬支持。
韓烈侯在位初期,權(quán)力不穩(wěn)定,作為叔父的俠累固然出來主持大局,時間長了就容易成為權(quán)臣。韓烈侯對手握重權(quán)的叔叔肯定有不滿的時候,但是苦于沒有多少信得過的人幫忙,所以只能先做對方的傀儡。俠累過分的事情做多了后,肯定會引起韓烈候的不滿,甚至心生殺機。剛好嚴仲子能看出韓王心事,所以順?biāo)浦?,以自己與對方有仇為借口想方設(shè)法找人刺殺俠累。后文可以看到,堂堂一國丞相被一個普通盜賊殺死,朝廷一定要給韓人一個交代,找出幕后主使,而不是直接拋尸于街頭草草了事。因為韓王知道有人替自己解除了權(quán)力危機,不想追查下去,所以才草率結(jié)案。解決了韓相后,從此嚴仲子便在韓國平步青云。
第二,聶政替嚴仲子刺殺俠累,表面上是還人情實際上為了攀附權(quán)貴
嚴仲子花幾百兩黃金請聶政幫自己鏟除韓相,這種請求相當(dāng)于拿這些錢買刺客聶政的命。因為刺殺韓相無論成功與否都只有死路一條,只要不是傻子都不會接單買賣,除非有更大的利益或把柄在。
聶政只是普通老百姓,嚴仲子可是權(quán)貴,兩個人能扯上關(guān)系,以前肯定認識并且非常熟悉。不然嚴仲子不可能把刺殺韓相的機密隨隨便便告訴一個老百姓。一個人如果對另外一個人不是特別了解,就貿(mào)然將重要事情委托給他,這會讓自己陷入巨大風(fēng)險中,因為你不知道這個人會不會反手出賣你。
是什么條件能讓聶政甘愿放棄生命?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刺客大多以“士為知己者死”的俠義精神著稱。有人或許認為聶政,能得到嚴仲子等權(quán)貴的賞識,是人生莫大的榮耀,為了報答對方,心甘情愿淪為別人利用的工具。這點確實可以說得過去,因為在古代,人民都很單純,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是當(dāng)時人們最真實的寫照。
不過我認為,聶政的想法遠不止如此,他之所以攀上權(quán)貴,并不是想給對方當(dāng)工具人,而是希望對方成為自己的貴人,給自己一個平臺,讓自己有展示才華的機會。就好比吳起,韓信等等都是到處結(jié)交朋友,向外人展示自己的水平。只不過韓信和吳起向別人展示的是自己才學(xué),所以才了用武之地。而聶政向別人展示的是自己的刺客水平。很可惜,實力不濟,最后成為別人向上爬的棋子。既然成為了別人的棋子,沒有退路,與其毀約不如犧牲自己,為自己的子孫后代謀一個好前程。
第三,嚴仲子為何知道聶政一定會答應(yīng)他,去刺殺韓相俠累呢?
其一,嚴仲子在身份上完全可以碾壓聶政。就好比我們普通老百姓,對方是省委書記,能認識這樣的牛人已經(jīng)是莫大的榮幸了,現(xiàn)如今對方有求于自己,無論自己能不能完成,先接了這個任務(wù)再說。
其二,嚴仲子平常也會時不時給對方恩惠,讓這些小人物對自己感恩戴德,就好比吳起外出行軍打仗時,經(jīng)常與士兵同吃同住,甚至士兵化膿自己都替對方吸出來。這種小恩小惠給予身份卑微的人,他們一定會非常感動。甚至打心底里面,想辦法還這份人情。但是由于小人物沒有什么資源,唯一的資源就是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為什么荊軻甘愿為燕太子刺殺秦王,是因為欠對方人情太多了,不得不采用這種極端的方式還了對方。
其三,人最大的成就莫過于讓自己的父母知道。聶政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只是苦于一身本領(lǐng),奔波一輩子都沒能為其母親過上好日子。而嚴仲子恰恰是利用了這點,于是在其母親過生日的時候,故意拿出幾百兩黃金為其母親祝壽。聶政母親看到國家省委書記級別的人物親自為自己祝壽,又帶那么多禮物過來,是不是受寵若驚?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兒子聶政有出息了。聶政看到自己母親如此高興,自己也得到充分尊重,一定會想辦法報答對方。無以為報,只好靠自己的命來換取對方的恩情。這樣不僅完成了對方的心愿,也為自己的后代謀個好前程。
【啟發(fā)】
1、能力不濟時不要胡亂結(jié)交身份比你高一大截的人。因為你請對方幫忙的事情,在他眼里是小事情。他請你幫忙的時候,你很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完成,這樣一來就不對等了,反而成為別人往上爬的工具。
2、學(xué)會功利性社交,用人情去綁定人脈。人世間最難還的東西就是人情,其次是錢財。要把人情錢財花在點上,比如對你能幫得上忙的人要出手大方,送禮要送對方輕易買不到的東西,要么好吃要么好用,要么當(dāng)著他的面討他父母開心。時間長了,自然而然會欠你一份人情,下次你哪怕不送禮物,對方會想辦法幫你解決,不要臨時抱佛腳。
3、走出去,多結(jié)交品性好的朋友,不要戴著有色眼鏡。人一生很多機會都是別人給的,只有極少部分是靠自己努力得來。一個人你能力再強,再有才華,沒有人給你機會,給你平臺,也只能空悲切白了少年頭。比如關(guān)羽沒有遇到貴人劉備時,只是空有一身本領(lǐng),靠賣綠豆來維持生計,自從遇到了劉備,人生才有了方向,才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如果他一直在家里苦讀,不愿意出去,就算你是諸葛亮也會被埋沒。諸葛亮能留名青史,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認識很多大牛朋友,當(dāng)劉備苦找賢才時,對方立馬推薦諸葛亮。上文中嚴仲子結(jié)交了俠客聶政幫自己解圍,聶政認識了嚴仲子,成就了自己。
閱讀更多文章,請關(guān)注首發(fā)公眾號:【鑒史悟道】,免費獲取10萬冊電子書 。
和20萬歷史愛好者共同研讀《資治通鑒》,學(xué)點通鑒智慧,少走十年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