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止(深度好文)

來源:晚讀書房(ID: DC001234)

《道德經(jīng)》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是知道滿足,就不會自取其辱;知道停止,就不會陷于險境,如此這樣便能長久。
有為有不為,是君子的修養(yǎng);拿捏得好分寸,是智者的從容。
走過漫漫風雨人生路,行至中年豁然時,才會真正明白,真正的智者,貴在知止。
1
止 語
《易經(jīng)》說:“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span>
簡而言之,就是過從口出的道理,不可以不慎。
居上位的人,說話不周會失去人心;處下位的人,說話不周會損害自己。
有個人請客,時間過了不少客人還沒有來。
主人很著急說:“該來的怎么還不來?”
一些客人心想:“這么說,我是不該來的?”
于是紛紛離席走掉了。
主人很疑惑說:“不該走的,怎么又走了?”
剩下的客人心想:“這么說,我們才是該走的人?”
結果大家都走掉了。
如果不是他那么碎嘴,也不會得罪了滿場的嘉賓。
古人云:“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什么能說,什么不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聽話的人是誰。
寧可無言,也別話多,話說得越多,越是在自找煩惱。
懂得止語,才能把無妄之災解于無形。

2
止 欲
欲望,好似一把雙刃劍。有的人因為有了欲望更有前進的動力,有的人深陷欲望之海無法脫身,最終悔恨終生。
從前有個富翁,太多的財富也給他帶來了太多勞心費神的煩惱,因此他每天都滿面愁容。
富翁的鄰居是一對靠磨豆腐度日的夫妻,他們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每天其樂融融。
富翁的妻子感慨:“我們?nèi)绱烁挥?,卻不如磨豆腐的鄰居快樂!”
富翁說道:“要想讓他們不快樂,那很簡單。”晚上,富翁朝著隔壁扔了一個金元寶。
次日,那對磨豆腐的夫妻果然再無歡聲笑語。原來他們在計劃著如何支配那金元寶的財富,并打算放棄磨豆腐的苦差事。
丈夫想到如果生意做大了,是休了糟糠之妻還是另娶一房太太,想到此處,心中煩憂更甚。

妻子則在琢磨著當初為何要嫁給一個磨豆腐的,以至于受了這么多年的苦,煩惱也因此占據(jù)了她的內(nèi)心。
更讓他們苦惱的是,為何不能撿到更多的金元寶呢,那樣以后就可以紙醉金迷肆意揮霍了。
如此種種,煩惱猶如吐著信子的蛇一般追隨著他們。
當欲望之火被點燃,煩惱也會星火燎原般折磨著你。止不住欲望的執(zhí)念,便會被困擾在煩惱的藩籬中。
人生知止即是得。
歲月之路漫漫,修行亦無止境。這世間,名利無邊、誘惑無盡、煩惱無疆,唯有知止,才能給生命留有舒展的空間。

3
止 悲
心學創(chuàng)始人王陽明言:“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人生在世,沒有誰的路途是一帆風順的。?
應對挫折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外界的轉機,也并非別人的幫助,而是來自你止住悲傷和喪氣的韌勁。
面對的環(huán)境越是糟糕,越要守住內(nèi)心,境轉心不轉,才是煉心之道。
王陽明先生在二十四歲的時候,再一次會試落榜。
在發(fā)榜現(xiàn)場,很多落榜的考生痛哭不止,唯有王陽明神情淡然。

眾人皆以為王陽明傷心過度,紛紛前來勸導,試圖幫他打開心結。
可王陽明卻笑道:“你們以落第為恥,我以落第動心為恥。”?
真正體現(xiàn)一個人心性修養(yǎng)的,是遭遇不順時的表現(xiàn)。當挫折來臨,任你千般悲傷都無濟于事,反倒只會影響了心緒。?
假使你夠聰明,那就學會止住悲情,別讓壞情緒遮住了前方的萬丈光芒。
《小窗幽記》云: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
當環(huán)境復雜如花繁葉茂、柳密如織時,能夠保持內(nèi)心從容的,才是有手段的人;
在狂風驟雨中能夠站穩(wěn)腳跟的,才真正體現(xiàn)一個人的修為。?
人生境界,如果用年齡劃分。
三十而立,是立馬橫刀百無禁忌;四十不惑,是明晰世事了然自己。
五十知天命,是順其自然;六十而耳順,是再無拂意。
唯獨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行于可行,止于當止,隨心所欲,任意東西。
知止,是人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