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十八——曹沫手劍劫齊侯 桓公舉火爵寧戚
? ? ? ? 周釐王元年春,齊桓公見齊國國力旺盛,想要和諸侯們會盟稱霸。管仲為齊桓公建議應(yīng)該借著天子的名義而令諸侯臣服,齊桓公覺得管仲說的有理,聽從了管仲的意見。于是齊桓公派人去洛邑請周釐王參加諸侯大會。周釐王心想還有人能夠看得起自己,答應(yīng)了齊桓公的請求。齊桓公以天子名義向宋、魯、陳、蔡、衛(wèi)、鄭、曹、邾等國君通知在三月份在北杏開會。 齊國出資為這次聚會搭建會臺。
? ? ? ?快到約定日期的時候,宋桓公、陳宣公、邾侯、蔡哀侯四人先到。齊桓公見來的人少,產(chǎn)生了擇日再會的想法,管仲及時制止了齊桓公,并勸說再等等。到了約定日期,只有五國諸侯相聚,五國國君商討過后以齊桓公為主,其次為宋桓公,接著是陳侯、蔡侯、邾侯的順序祭告天子。禮畢,管仲說:“魯、衛(wèi)、鄭、曹,違背天子命令,不來赴會,應(yīng)該討伐?!饼R、陳、蔡、邾四君都表明要討伐的態(tài)度,只有宋桓公默然不語。宋桓公因為自己的爵位比齊桓公大,卻排列在齊侯后面,心里很不是滋味,當(dāng)晚就駕車回國去了。
? ? ? ?齊桓公聽說宋桓公背盟回國后,大怒,幸虧管仲攔住,不然齊桓公就要先討伐宋國。接著管仲為齊桓公建議先把臣服魯國的遂國滅掉,就可以強迫魯國結(jié)盟。齊桓公聽從了建議,派兵駐扎在遂城之下。魯莊公見四國大軍壓境,忙向群臣問計,公子慶父主戰(zhàn),施伯和曹劌主和,正在討論之間,齊桓公的書信到了。魯莊公拆開一看,從字里行間看出來滿滿的“威脅”二字。魯莊公回答齊桓公說不能簽城下之盟,只要齊桓公退軍就可以結(jié)盟。齊桓公看后大喜過望,傳令退兵。
? ? ? 魯莊公和曹沫一起去往齊國結(jié)盟。齊桓公卻在周圍布滿軍隊。曹沫身穿鎧甲,手提利劍,跟著魯莊公上著階梯。壇上,齊桓公、魯莊公兩君相見。公孫隰朋跪請魯莊公歃血為盟,曹沫緊握利劍,面露怒色看著齊桓公,向齊桓公提出只有歸還齊國奪走魯國的土地才可以結(jié)盟,齊桓公怕曹沫亂來,只好答應(yīng)了。然后齊桓公、魯莊公才和和氣氣的結(jié)盟。結(jié)盟后,王子成父等人都憤憤不平,請求齊桓公拘留魯侯,齊桓公認(rèn)為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不能反悔就沒有聽從建議。
? ? ? ?各國諸侯聽說了這件事,都佩服齊桓公守信仁義。于是曹、衛(wèi)兩侯請求入盟。齊桓公許諾攻打宋國之后再結(jié)盟。之后齊桓公向周釐王上書說宋國不聽從天子的命令,請求討伐。周釐王命大夫單蔑帶兵攻打宋國,并命陳侯、曹侯助戰(zhàn)。齊桓公命管仲帶兵與陳、曹兩軍相會,自己帶著公孫隰朋、王子成父、東郭牙等人統(tǒng)領(lǐng)大軍向宋國出發(fā)。
? ? ? ?就在管仲帶兵出征的路上遇見衛(wèi)國人寧戚,管仲發(fā)現(xiàn)寧戚是個人才,由于事情緊急,就讓寧戚帶著自己的介紹信等齊桓公的到來。三日之后,寧戚等來了齊桓公。齊桓公看到管仲留下的介紹信,一番交談過后,就把寧戚帶上出征。當(dāng)晚,齊桓公不在乎寧戚的過去直接封為大夫,同管仲執(zhí)掌國家大事。
齊桓公和陳宣公、曹莊公,單蔑合兵一處駐扎在宋國邊境。寧戚請求齊桓公讓自己去說服宋桓公,齊桓公怕寧戚出意外,派人保護著面見宋桓公。宋桓公聽說寧戚以前是個放牛的,心里很是看不起。寧戚向宋桓公施禮,宋桓公也不回禮。寧戚看見宋桓公無禮,先列出周公在王朝鼎盛時還吐哺握發(fā)的典故,與宋桓公做了比較,宋桓公聽后羞愧難當(dāng)。又列出魯莊公結(jié)盟之事說明齊桓公仁義,宋桓公聽后被寧戚深深折服,隨后派人向齊桓公請和,齊桓公不敢決定,就讓單蔑請?zhí)熳佣▕Z,眾諸侯見宋國求和,就各回各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