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第三十一章 愚首

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第三十一章?愚首
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上一章韓非子嚴厲批判所謂的前識先知是“嬰眾人之心”迷人心志,惑人思想,看似玄奧實則兒戲。對于此種行為韓非子認為“華焉殆矣”是華而不實之為,極度危險之舉,危險不單指聽信者,還有行詹子之術者。如果“詹子之術”形成組織,那與邪教無異,后患無窮,韓非子正是看到了前識先知對君主對社會對百姓的禍患才會極力地反對??v使何詹之類有自己的學說與成就,前識之術,也猶如走刀口,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害人利器,這對人的心志要求極高,一般普通人很難把握與控制,這也是韓非子極力批判的原因。有些學說可以普世教育,而有些就只能控制在學術范圍內(nèi)。
老子對于前識之術的態(tài)度也很明確,而且其評價更是釜底抽薪“道之華也”,意思是前識只是“道的虛華的表現(xiàn)。”道,自然規(guī)則,無形無相,無所不在,無所不能,這是道本身的特質(zhì)。前識之術正是利用了道的特質(zhì)與人的認知局限性進行迷惑與欺騙的。前識之術看似有嚴格的程序、莊嚴的形式表相,實則是故弄玄虛毫無實際意義。人類欲望不止想要無盡的財富與權(quán)力,還想擁有“造物主”一樣的能力,前識之人就是這樣。被造者是不可能擁有與創(chuàng)造者一樣的特質(zhì)與能力。
對于何詹與弟子的前識之爭,韓非子很生氣地說了一句: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當然他的原話是“嘗試釋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視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意思是不妨放棄詹何的明察,而叫五尺愚童去看,也知道是黑牛而用白布包著它的角。為什么,明明可以用最簡單的辦法就能解決的問題,還要搞得如此復雜呢?大道至簡,簡單的事情搞復雜要么私利當?shù)?,要么故弄玄虛,終歸與道而論,還是私利當?shù)?。何詹并不是不知道讓書童去看一下自然就知道的道理,只是那樣做了,就體現(xiàn)不出他的“能力”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明白,那些大師越是厲害的把戲越是能用最直接的方式看破,只要你不迷惑其中。
通過“五尺之愚童子視之”韓非子認為“故以詹子之察,苦心傷神,而后與五尺之愚童子同功?!币馑际撬杂谜埠蔚拿鞑欤瑒谛膫?,然后才能和五尺愚童同等效果。同樣的效果,所花費的成本卻不一樣,那就采用成本最低的那個,這是現(xiàn)代經(jīng)濟管理學的經(jīng)典理論。那些所謂的前識之人投入巨大的成本卻換來一個錯誤的結(jié)果,還不如一個書童看一眼的效果。這其中的成本差額才是前識們的目的,他們才不在乎什么結(jié)果。所以老子說:“愚之首也?!币馑际乔白R“是愚蠢的開端”。欲望與貪婪讓人變得愚蠢。
老子對于前識的總結(jié):“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币馑际恰独献印氛f;“前識是道德虛華的表現(xiàn),是愚蠢的開端。”老子在二千多年前就告訴世人,那些所謂的先知都是“道”的虛華表現(xiàn),而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不可以用任何外在的表相所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不管是施術者還是聽信者,前識都是愚蠢的開始,遠離邪惡就是聰明,遵從上帝就是智慧。
【嘗試釋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視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故以詹子之察,苦心傷神,而后與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愚之首也。”故曰:“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薄?/p>
在公司管理中,按制度管理與工作就是大道至簡,旦凡是把事物整復雜的必有貓膩存在。企業(yè)文化是制度深入人心的自然升華,公司制度是實踐證明高效可行的行為準則,所以一切超越和違反公司制度的行為都是“前識”,是道之華與愚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