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玩分享】萬代HGUC RX-0 全裝備獨角獸高達毀滅模式(紅色版)

嘿!各位,問個事:
你們組完模型剩下的流道會如何處理?
模型包裝盒會扔掉還是會留著?
說明書會留著還是會扔掉?

今天整理時發(fā)現(xiàn)自己從玩模型到現(xiàn)在模型的盒子已經(jīng)攢了三個大袋子。
我一般做完模型會把盒子的粘合縫拆開,壓扁壓平整,然后堆疊在一起,一些放的久的怕積灰,就裝入大的塑料袋封存。

往年是不太整理的,感覺只是偶爾做做模型,并沒有多少。
今天整理家務(wù)的時候感覺平??繅Φ淖雷釉絹碓娇壳傲?,離墻有二三十公分的距離,也被家人說必須把桌子推到靠墻。所以我才把桌子下的東西翻出來看看情況。

我存放盒子的位置在桌子和墻的夾縫中,把裝盒子的袋子立起來塞進去,旁邊書架的后面也留有空間存放堆疊的盒子。翻出來讓我大吃一驚,已經(jīng)攢了整整三大袋。
我是從夾縫中慢慢挪出三個袋子的,要問為什么挪?那是因為根本抬不動。
不知道有多少斤,反正我是氣喘吁吁。

袋子上積滿了灰,為了整理盒子方便,我把臥室的地刻意擦干凈。
打開袋子,把盒子倒出來。
滿滿一地。

我之前會把盒子的頂和底都保留封存,為了縮減體積,只能割愛把盒子底去掉。
以前沒注意整理,一直是頂和底混裝的,還要把盒底挑出來,從天亮整理到天黑,把每個系列模型的盒子進行分類。
我玩萬代的模型多,高達模型也是占主導,其他還有壽屋等其他品牌。整理完,把各系列、各級別、各比例依次排開,鋪滿一地。還是挺有滿足感的嘛。

不得不說萬代的盒繪風格還是在不斷變化的。
之前MG的封繪是電腦3D建模的風格,現(xiàn)在看比較古樸,個人有MG?Zeta 1.0的盒子,里邊的封套背面還有設(shè)定稿;之后到MG B3老虎、Zeta 2.0的時期就改成了更高級一點的手繪風格;再之后到現(xiàn)在手繪風格更加注重特效的運用,更加注重光影體現(xiàn)機體的質(zhì)感,個人的MG收藏基本也就到Delta Plus和高達AGE2時期。當然Ka版的風格一直沒變,個人也僅有鐵球一枚。

HGUC的封繪風格變化更為顯著:最早追求動畫風格,線條粗且硬朗,像是魔蟹、鋼坦克這種追求舊化的效果,也僅是用短線和單一顏色一筆帶過,這個時期機體名稱也是在封繪上部,機體部分會遮擋住機體名稱;之后從獨角獸系列開始,繪畫風格雖然還是動畫感十足,但機體名稱已經(jīng)到封繪下部了,并且機體不再遮擋機體名稱;再之后全高達計劃時期算是繪畫風格逐步改變的時期,開始趨向于MG的CG手繪風格,機體描繪更加真實,質(zhì)感更加強烈,直到現(xiàn)在。

邊欣賞邊整理,挑出了所有的盒底,只有盒頂使得體積壓縮了將近一半,算是又能頂一段時期(買膠路不停,盒子數(shù)量增長也不會停)。
這臺全裝備獨角獸編號199,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單純是為了湊編號,畢竟系列值得紀念的第200號已經(jīng)給了百式。
個人選擇購買“紅骨”一是為了光束戰(zhàn)戟,二是個人覺得紅色跟獨角獸更配。
整體素質(zhì)和之前出的“綠骨”相同,就是同模換色,也繼承了HGUC獨角獸家族的“軟骨病”。雙臂因為搭載盾與格林炮使得肘關(guān)節(jié)不堪重負,把玩時有肘部零件脫開的可能。膝蓋也難以支撐全身,好在模型附帶了燃料罐支架可以支撐整體。

這款模型唯一的零件區(qū)別就是附帶了光束戰(zhàn)戟,用替換件實現(xiàn)折疊伸長。但由于全裝備的搭載和獨角獸素體本身的可動性不強,這把近戰(zhàn)武器基本沒有用武之地,多數(shù)時間就是手臂盾牌上的又一塊“負重”。

把玩的體驗感差,屬于站著好看的類型,把玩基本也就是把裝備一件件卸掉的過程,正如我這個帖子里的圖片一樣,從開頭到結(jié)尾,身上搭載的裝備越來越少。



可惜HGUC沒能實現(xiàn)光束格林炮的分離手持,本來我還是挺期待能實現(xiàn)的。

盾牌浮游狀態(tài)的支架也有附帶,所以這臺算是配件最齊全的HG全裝備獨角獸了。





配件一覽:
從頭拍到尾,裝備一件件卸下,也正好能拍這張全配件展示圖,也正好為回盒做準備。

有像我一樣保留包裝盒的玩家嗎?
你們的保存方式是什么樣的?
以及保留的原因是什么?(看畫?存零件?還是···練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