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VS新聞學教授:新聞是全中國最差的專業(yè)嘛?
可能張雪峰都沒想到,自己會連上三天熱搜。
那是半年前的一個視頻。
當時一位孩子母親在直播間里提問,孩子學理科,考了590分,想報考四川大學的新聞專業(yè),好不好?
他明確告訴家長你會后悔的,新聞幾乎是全中國最差的專業(yè)之一了。

為了防止家長縱容孩子,他補充道:打暈孩子,給他隨便報其他專業(yè)。

家長反復解釋這是孩子的愛好。
但張雪峰當著網友們的面說,數學130分是沒必要報考新聞的,新聞專業(yè)可以成為愛好,但不能是職業(yè)。
所以,“一定要把他打暈,一定要管住他。”

千言萬語一句話:不報新聞后悔一時,報了新聞后悔一家。
至于張雪峰的話是否準確,暫且不表。
這個半年前的視頻被挖墳后,媒體去采訪他,他詳細說明了理由。
1,你要進媒體行業(yè)工作,可以學漢語言文學,萬一進不了媒體,出路和崗位也比學新聞的孩子要多。
2,一個985院校教新聞傳播的教授,自媒體賬號粉絲數和流量不如我這么一個鄭州大學給排水專業(yè)的本科畢業(yè)生,這里面是不是多少有點問題?

熟悉張雪峰的人知道,他向來語出驚人。反對者也不計其數。
這次,新聞學教授就站了出來。
針對張雪峰的2點理由,重慶大學新聞學教授張小強反駁道:
新聞專業(yè)是文科中的理工科,一專多能;新聞專業(yè)的價值不應該比誰粉絲多,應該比誰發(fā)的文章能上權威期刊。
新聞專業(yè)就業(yè)很好,你看我的研究生,有的去了大企業(yè),有的考了公務員,就業(yè)前景很不錯啊。
所以,新聞專業(yè)依然吸引人,歡迎大家來報考我們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聶書江在新京報寫了文章:《要不要學新聞,不能只憑網紅一張嘴》,從頭到尾批評了張雪峰。

在他看來現在信息污染這么嚴重,人人都該學一學新聞。

學了后也好找工作,因為新聞業(yè)能容納百萬人就業(yè)。

所以不該信網紅張雪峰的胡說。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鄒振東還列了7條理由。
比如,張雪峰動不了他們的奶酪。
比如,學術自嗨是整個學界的事,不能只針對新聞學的。
比如,學文科的,畢業(yè)后工作基本都和大學專業(yè)沒什么關系,所以不要只針對新聞學。

新聞學教授粉絲比不過張雪峰,不代表他們不懂傳播,蘇炳添教練還跑不過蘇炳添呢。
最后,他也相信喜歡新聞的孩子還是會報新聞專業(yè)的。

這些反對意見來自教授,措辭方面比較含蓄克制,甚至有教授客氣邀請張雪峰一起吃面。
而體育博主常新宇則直接了當地表示,張雪峰是在不負責任地口嗨。

貼吧吧友和虎撲JRs更是一句話總結了。
比如,諷刺張雪峰在制造焦慮為自己帶貨。


認為他蹭熱度打雞血。

沒啥理由,就說他天天騙大專生。

人身攻擊方面的謾罵不勝枚舉,我不再羅列。
而且,輿情恐怕短時間內不會結束,畢竟很多人也在幫張雪峰說話。

雖然教授們說的有條有理,但更多網友不買他們的賬,而是選擇支持張雪峰。
比如廈大教授說學文學的,學歷史的,學哲學的,做大老板的大有人在。
還說那些把企業(yè)家作為人生追求的學子,會熱情報考經濟類專業(yè)。

說實話,我還真沒見過誰去報經濟學專業(yè),是為了以后做大老板的....
你去看看現在福布斯榜上的老板們,哪個手上沒一門技術啊。
李彥宏擁有“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當時全球頂尖搜索引擎工程師,后來打造了百度;
張一鳴畢業(yè)后用2年時間,從普通程序員做到技術高管,后來創(chuàng)立字節(jié)跳動。

非互聯網領域也如此。
大疆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讀的是電子計算機相關專業(yè);
商湯科技的創(chuàng)始人是全球人臉識別技術的權威專家;
寒武紀的創(chuàng)始人曾是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這些創(chuàng)始人往往讀的是理工科,他們的技術是企業(yè)建立的重要基石。相比之下,馬云才是個例。
做好自媒體的道理也差不多,大V的出圈依仗的是自己的一門技術。
寫文章的技術;
做美食的技術;
打造新奇器具的技術。
無論是企業(yè)家還是自媒體大V,他們基本沒讀過新聞專業(yè),但都有一技之長,而不是隨便什么條件都能上的。
所以廈大教授“研究經濟的能當好企業(yè)家”的觀點有失偏頗了。
接下來,我們看看聶書江副教授的觀點,他說新聞專業(yè)就業(yè)好,依據是2020年從業(yè)人員超過100萬。
首先這數字從規(guī)模上來說實在不多,其次里面的報紙媒體、廣播電視早已人滿為患,應屆生想擠進去很困難,就算擠進去了待遇方面也很難順心。
我們再看常新宇的觀點,他的潛臺詞是,大家可以盡情報考新聞,因為他過得就很好。
眼尖的網友發(fā)現,10年前的他就能到NBA現場看比賽,這樣的條件,恐怕是普通學生所不敢奢望的。
至于重慶大學張小強教授“新聞從業(yè)者應該比科研能力”的說法更讓網友反感了。
因為沒多少自媒體會不夸自己的視頻百萬點贊,而是去宣傳自己的文章發(fā)了C刊,要知道后者帶不來什么收入。
另外,張小強教授的履歷不正說明外行可以轉做新聞嗎?既然新聞專業(yè)的門檻不高,那為什么還要本科花4年去學習呢?

最后,這些專家一起對張雪峰網紅身份的質疑,更像是身份攻擊。
仿佛在說你不踢球,憑啥罵國足,顯然這個說法也沒有什么說服力。

反而會遭到網友簡單粗暴的質疑: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若是沒人報考新聞學專業(yè),這些大學教授何去何從呢?恐怕連教育經費都拿不到了,這不是斷人財路嗎?人家懟你也沒錯。”
幾天后高考成績就要發(fā)布了,不知道考生們愿意信哪一方。

以前的輿論并不是這樣的。?
五年前,張雪峰說不建議大家去報西南大學獸醫(yī)專業(yè)后,有學生反駁:
“只要還有一個人熱愛這個專業(yè),它就不值得被你傷害,西大很好,我們專業(yè)也不差就不勞張老師你費心了?!?/p>


面對張雪峰這種比較功利的選專業(yè)方式,當時會有人說,我讀這個專業(yè)不是為了有用,不是為了找工作,而是為了理想。
非常多見。?
但現在再次有人這么反駁張雪峰的話,只會遭到撲面而來的嘲笑。?
時代變了。
因為短短幾年間,我們從增量社會過渡了到存量社會。?
增量社會里,大家不需要為生計發(fā)愁,只要肯干,你總能找到工作。所以想學一個感興趣的東西就去學,大不了重頭再來。?
2017年,互聯網人才需求排前八位的企業(yè)總需求量約17萬人,人才供應前八位的高校能夠供應的畢業(yè)生人數1.5萬人。
2017年,外賣行業(yè)高速發(fā)展,配送小哥賺錢回老家的故事俯拾即是。
2016年、2017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頂峰,提供巨量的就業(yè)崗位。
那時,想改變世界,就去創(chuàng)業(yè);
那時,想探索世界,就去研究冷門學科。
那時候,空氣里都飄著理想主義的味道?;ヂ摼W都在說“我絕對不會去考公務員的,我不想要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生活?!?/p>
生活里充滿了無限可能。
但現在變了。
存量社會里,就業(yè)形勢一天比一天困難。找不到工作直接意味著沒收入,只能喝西北風去。?

一位讀文案策劃專業(yè)的大學生,面試了30多家公司,公司告訴她,實習沒有工資,實習完不能轉正。
而她年紀更小的發(fā)小鄰居,沒有讀大學,早早進社會,現在事業(yè)有成,為此她開始懷疑起了讀書的價值。

畢業(yè)后就失業(yè)的情況比比皆是,各種怪現象出現。
我們是雙休,一個月兩天;
只給你800元工資不就是為了你好嗎?

年輕人沒有辦法,要不就是接受較低薪酬。
要不就是主動延畢,保留應屆生身份,享受學校一帶房租低、食堂便宜等福利。


走一條反向內卷的通道路。

學歷在過剩,人才在過剩,打工人更在過剩……
這一切的源頭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所以現在你站出來談自由,談星辰大海,拿虛的東西催眠他們。
可能會有一些人繼續(xù)懷有理想,但大部分人早已被現實錘得不能自理。
大家不得不現實一些,不能踏錯一步。?
這個過程里,張雪峰一直是張雪峰,他沒有變。
他很多建議是講給普通家庭聽的,如果你希望聽后好就業(yè),好賺錢,那你可以去學習經驗。?
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表達個性,選專業(yè)是為了興趣而學,那你把視頻關掉就好了。?
從這個角度看,教授們關于新聞價值的陳述也沒錯,現代社會離不開新聞專業(yè),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去報考。?
只不過在存量社會里,一味強調新聞專業(yè)好就業(yè),會讓人覺得有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總之,報考志愿從來都是自由的。
當然有時候也不需要聽聽別人的意見。
之前,我們采訪過幾百位師生,得出了填報志愿方面的一些經驗。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