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人物之辛棄疾:英雄與詞人

辛棄疾是很多人喜歡的詞人,他的詞既有軍營生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也有鄉(xiāng)間野趣“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還有家人之間的親情“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更是一位傳奇人物。最讓人稱奇的是他年輕時的從軍經(jīng)歷和在湖南任職地方行政官員和軍事長官的作為。
辛棄疾少年時生活在濟南,當時屬于金國的地盤,也就是敵占區(qū)。他為了獲得情報,參加金國的科舉。
22歲時辛棄疾加入了耿京領導的義軍,擔任掌書記。為取得朝廷支持,他追到南京面見高宗。返回義軍時,得知義軍首領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他率領50名騎兵,奇襲5萬人的金營,生擒張安國。其時年僅23歲。
辛棄疾少年時的好友黨懷英出仕金國,后來成為金國的文壇領袖,他卻念念不忘驅(qū)除韃虜,恢復中原。但由于“歸正人”(敵占區(qū)過來人)的身份,辛棄疾很長時間不得重用。
辛棄疾的很多詞總能讀出悲憤之情,但他并非懷才不遇,他在湖南、江西都是一省大員,政軍首腦。
因為沒有機會領軍殺敵,辛棄疾感到憂憤;因為朝廷沒有聽從建議,輕敵冒進,在符離戰(zhàn)敗,他感到失望。他希望自己是在前線引兵作戰(zhàn)的將軍,以此“贏得生前身后名”,而不是一名文職人員,在后方當個地方官。
辛棄疾的遠見超越了時代。在金國正盛的時候,他就提醒朝廷,金國不可怕,蒙古國才是更大的威脅。但朝廷時不時受到被金國戰(zhàn)敗的打擊,沒有人相信他。
作為地方官員,辛棄疾是強勢的鷹派。在湖南任安撫使時,為了建立抗擊金國的軍隊“飛虎軍”,在朝廷沒有撥給經(jīng)費的情況下,他用府庫的錢向百姓買瓦建設軍營,罪犯可以用石料抵罪。在得到朝廷不得建立軍隊的命令后,他藏起寫有皇帝命令的金字牌,加快軍隊建設,將生米做成熟飯。
在人生最后的20多年,辛棄疾在江西鉛山被迫過著隱居的生活。他以陶淵明為榜樣,但仍希望東山再起,啟用他與金作戰(zhàn)。臨終前他大呼:“殺賊!殺賊!”
在鉛山隱居期間,?辛棄疾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詞,以酒尋求解脫。殺敵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他只能“醉里且貪歡笑,要愁哪得功夫”。
今天我們知道辛棄疾,是因為他是一位詞人,但他的理想是做一位在沙場戰(zhàn)斗的英雄,這是他人生的失落,卻是宋詞的幸運。
紀錄片《千古風流人物》辛棄疾,是宋朝一位文化界重磅人物,于他自己,卻是不得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