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字說字話 | 朱效鈦、朱恩鉀、朱在鈉……這些都是明朝藩王的名字,你敢相信嗎?

2017-12-11 10:15 作者:中國日報  | 我要投稿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鈣……短短20個字,是不是讓你又回想到了那些年被元素周期表支配的恐懼……

元素周期表真的太難背了!罷特,想象一下,假如當年全班同學的名字恰好跟元素周期表巧妙地重合了……那這些元素是不是就變得好記多了?

真有人給孩子起這種名字?有!大明的老朱家就是這么有個性。

翻翻明朝皇室家譜,有大家日常都會接觸到的元素:

益陽王 朱恩

壽昌王 朱均

兩個遇水就爆炸的元素:

瑞金王 朱在

長垣王 朱恩

還有今天手機電池廣泛應用的元素:

內(nèi)丘王 朱效

以及科技感滿滿的元素:

稷山王 朱效

唐山王 朱詮

有網(wǎng)友總結了個完全版,覆蓋了各種金屬元素:

體現(xiàn)在元素周期表上,標紅的都是老朱家用過的……

“元素周期表上的明代藩王”

什么情況?難道大明皇室真是照著元素周期表給后代起的名字?

不可能啦。拿大家最熟悉的鐳來說,1898年居里夫人才證實鐳的存在,翻譯成中文更晚了,而用了這個字的明代永和王朱慎鐳早在1589年(萬歷二十六年)就去世啦。

那難道是門捷列夫照著老朱家族譜寫的元素周期表?天啦擼,驚天大揭秘?!

玩笑歸玩笑,今天咱就來正經(jīng)看看明代藩王是如何出現(xiàn)在元素周期表上的。故事的開頭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當年最先把元素周期表翻譯成中文的徐壽。

中國近代化學先驅(qū)徐壽

1818年,徐壽出生在江蘇無錫,19世紀60年代因精通技術,開始在安慶內(nèi)軍械所為洋務派造船,設計和制造了中國第一艘完全自制的蒸汽船“黃鵠號”。

“黃鵠號”簡圖

1868年,江南制造總局設翻譯館,他又去那譯書,一生翻譯了13部科技著作。

當時的翻譯跟現(xiàn)在差別有點大。拿到一本書,先要西方教士口譯內(nèi)容,再由中國人理解、執(zhí)筆成書?!痘瘜W鑒原》等中國最早的化學著作就是這么產(chǎn)生的。

《化學鑒原》書影,傅蘭雅是英國傳教士,負責口譯

一個題外話,徐壽還有一篇關于聲學的論文《考證律呂說》,由傅蘭雅翻譯成英文發(fā)表在1881年3月的Nature上。就問你服不服?

在《化學鑒原》中,徐壽制定了一些必要的科學名詞,比如,化學元素的中文名。

《化學鑒原》中的元素周期表↑

這個周期表列舉了64種元素,跟現(xiàn)在的相比,簡單了不少,但在當時也算是科技前沿了。畢竟元素周期表的拉丁文名稱直到1860年才統(tǒng)一起來,這本書的英文原著Well’s Principle of Chemistry也是1870年才在英國出版。兩年以后就有了中文譯本,也算是很快的啦。

表中64種元素的名字,有些以前就有了,如金、銀、鐵、銅、汞、“輕氣”等,就直接沿用下來。還有幾十個徐壽當時連聽都沒聽過,怎么翻譯就成了一個問題。

音譯?意譯?

徐壽覺得元素的拉丁文名又長又難念,音譯估計能繞死人,于是用表音和表意相結合的方式,一個元素只用一個漢字表示。

“譯其意義,殊難簡括,全譯其音,苦于繁冗。今取羅馬文之首音,譯一華字,首音不合,則用次音,并加偏旁,以別其類,而讀仍本音。后表所列,即此類也?!?/span>

也就是說,先用拉丁文的第一個或者第二個音節(jié)翻譯成一個漢字,再加上偏旁以區(qū)分類別,這樣元素就有了中文名字。

對于徐壽當年的這種譯法和創(chuàng)新精神,現(xiàn)在的學者大部分比較贊同。

當然也有反對意見,比如耿直boy魯迅。1934年,他在提倡漢字拉丁化的時候,就在《門外文談》中講:

“現(xiàn)在最會造字的是中國化學家,許多原質(zhì)和化合物的名目,很不容易認得,連音也難以讀出來了。老實說,我是一看見就頭痛的,覺得遠不如就用萬國通用的拉丁名來得爽快,如果二十來個字母都認不得,請恕我直說:那么,化學也大抵學不好的?!?/span>

說了這么多,那這元素周期表跟朱元璋到底有啥關系?難道,當年徐壽翻譯元素周期表的時候,老朱給他托夢了?

托夢不靠譜,咱要講證據(jù)

元素周期表中的字現(xiàn)在看來都比較生僻,居然跟老朱家的族譜有這么多重合。所以有人猜測,清代的徐壽在翻譯時,借鑒了明代皇室的族譜。

網(wǎng)友的猜想(大清圖書館是什么鬼?)

這……靠譜嗎?朱元璋的族譜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這樣的。老朱家子孫眾多,朱元璋一擔心后世有重名的,二來擔心輩分亂了套,思來想去,給自己的子孫們提供了一份御制版“起名大全”。

《皇明祖訓》書影

他在親自主編的《皇明祖訓》中,給每個兒子擬定了二十個不同的字,作為這一支后代名字中的第一個字,也就是確定輩分的“行輩字”。第一世用第一個字,第二世用第二個字,一直到第二十代……掐指一算,老朱把后代名字都打算到二十一世紀了!

第一個字定好了,第二個字也不能隨便起~《明史·諸王世表一》中明確說,子孫第二個字“取五行偏旁”,按火、土、金、水、木來排序。朱元璋的兒子們第二個字都是木字旁的,孫子輩就從火開始。所以上文提到的“金屬名”的諸位藩王,有的是朱元璋的第四代孫,有的是第九代孫。

《明史·諸王世表一》截圖

看到?jīng)]?徐壽和朱元璋都拿漢字的偏旁打起了主意,再加上很多元素都是金屬性質(zhì),這就讓老朱家的族譜看起來像一個大型的“元素周期表”了。

那么徐壽在翻譯時,到底看沒看老朱家族譜?

看了?還是沒看?

以報報有限的閱讀量,除了上述網(wǎng)友的猜測,徐壽的這段“軼事”在別的文章中并沒有出現(xiàn)。

但報報對比了網(wǎng)友總結的“元素周期表上的明代藩王”和徐壽版元素周期表,發(fā)現(xiàn)其中只有9個字是重合的,分別是鋰、鉀、鉻、鐵、銅、鋅、鈀、錫、汞。畢竟,離徐壽他老人家翻譯周期表,已經(jīng)過去將近150年了……

徐壽要想從老朱那么多后人中撈出這9個字來,還不如直接去翻康熙字典。

所以,報報強烈懷疑徐壽在翻譯時可能并沒有借用什么朱氏族譜,熟悉科學史的同學不妨再“小心求證”一下。

那這撞車怎么撞得這么巧呢?除了上面說的偏旁的原因,還有一點:徐壽在翻譯中使用了“舊詞賦新義”的技能。

有學者統(tǒng)計,《化學鑒原》中所列64種元素的中文名稱,有51個漢字是他“創(chuàng)造”的,其中34種沿用至今。

其中有部分字如鎂、矽等是徐壽按加偏旁的規(guī)則“原創(chuàng)”,另外一部分“創(chuàng)造”就是給字典中的生僻字賦予新的含義,如鉀、鋅、鈀等。

鉀《廣韻》(宋代)中釋義“鎧”,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鎧甲

鋅《集韻》(宋代)中釋義為“剛”

鈀《說文解字》(漢代)中釋義“兵車”

這些字早就有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古義逐漸消失,變成了現(xiàn)在人們眼中化學元素的專有名詞。然后又被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朱元璋的后代居然早就用過這些字,然后就有了之后的各種聯(lián)想。

其實呢,徐壽的這種“創(chuàng)造”我們每個人都用過,比如“尬”、“懟”、“吃雞”……這些“舊詞”就是被我們這幫網(wǎng)癮患者賦予了“新義”。

啰嗦了這么多,朱元璋和元素周期表的故事也該結尾了:漢字果然博大精深、與時俱進,不服不行!

來源:中國日報(微信ID:CHINADAILYWX)

編輯:張周項


字說字話 | 朱效鈦、朱恩鉀、朱在鈉……這些都是明朝藩王的名字,你敢相信嗎?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康平县| 永胜县| 清徐县| 安化县| 新郑市| 杂多县| 宿松县| 喀什市| 新民市| 阿拉善右旗| 花莲市| 电白县| 昌乐县| 托里县| 册亨县| 台南市| 望谟县| 寻乌县| 沽源县| 渭南市| 奎屯市| 清流县| 井冈山市| 库车县| 涟源市| 江都市| 沧源| 维西| 霞浦县| 广水市| 永川市| 荔浦县| 裕民县| 栾城县| 兴国县| 马边| 玉树县| 历史| 色达县| 钟祥市|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