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9)
九

1
此外,也因為采集者不依賴單一種類的食物,就算某種食物來源斷絕了,影響也不會太大。但如果是農業(yè)社會,一旦來場干旱、火災、地震,把當年的稻子或馬鈴薯摧毀殆盡,就會引發(fā)嚴重的饑荒。雖然采集社會還是難以幸免于自然災害,而且也會碰上食物短缺或饑荒的情形,但通常他們處理起來就比較游刃有余。如果主要食物短缺,他們可以去采集或狩獵其他食物,或者直接遷移到受影響較小的地區(qū)。
朱批:
楊照《將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1:光明與黑暗并存的時代》:
今天在美國的波士頓,還有愛爾蘭后裔的聚居地,這一點光從他們特殊的姓氏就看得出來。而且波士頓的警察機構,到現在都有很多愛爾蘭裔與意大利裔的成員。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波士頓警察制度的建立,正好和愛爾蘭大移民潮同時。
愛爾蘭大移民潮的起因是農產歉收所造成的大饑荒,吃不飽的難民舉家逃到新大陸尋找生路。而愛爾蘭的饑荒主要是馬鈴薯歉收所造成的。這個時候,愛爾蘭的農業(yè)高度依賴馬鈴薯,幾乎變成了馬鈴薯單一作物的生產形態(tài),以至于馬鈴薯歉收就釀成了全國性、無法救治的大災難。那愛爾蘭人為什么不多種其他糧食作物,而是如此集中生產馬鈴薯,給自己制造了這種痛苦困境,導致上百萬人倉皇離開家鄉(xiāng),遠走北美新大陸?因為馬鈴薯太有用了!
馬鈴薯很容易種、很容易長,對于土壤、雨量等自然條件的要求不高,而且可以在較為干燥的地方種植。馬鈴薯比小麥好種,營養(yǎng)成分卻又比小麥完整。于是馬鈴薯傳入愛爾蘭之后,依靠其明顯的優(yōu)勢就排擠了其他的糧食作物。單一作物占據大比例耕地面積,萬一有任何病蟲害因素使得馬鈴薯無法正常采收,那么整個愛爾蘭的民生基礎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2
正因為這些在農業(yè)時代前的采集者有健康和多樣化的飲食、相對較短的工作時間,也少有傳染病的發(fā)生,許多專家將這種社會定義為“最初的富裕社會”。
朱批:孔子所謂的大同世界。

3
其他能夠進到海里的哺乳類動物,都是經過長期演化發(fā)展出專門的器官和符合流體力學的身形,才能進到海里(如海豹、海牛、海豚等等)。然而,印度尼西亞的智人祖先就是在非洲草原上的猿類,既沒有長出鰭,也沒有像鯨魚一樣等著鼻孔一代一代慢慢移到頭頂去,而是做出船來,并學習如何操縱。正是這些技能讓他們能夠移居澳大利亞。

4
在歷史上,人類首次抵達澳大利亞絕對算是大事一件,重要性不亞于哥倫布抵達美洲或者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這是人類第一次成功離開亞非大陸生態(tài)系統(tǒng),也是第一次有大型陸生哺乳動物能夠從亞非大陸抵達澳大利亞。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類先驅究竟在這片新世界做了什么。狩獵采集者首次登上澳大利亞海灘的那一刻,就正式在這片大陸登上食物鏈頂端,也從此成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生物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