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源”下鄉(xiāng)調(diào)研第二彈——新聞投稿心得
人不學,不知義;玉不琢,不成器。稿件也一樣,不加以潤色修改,很難成為精品。7月5日,嶺南師范學院“心之源”社會實踐隊新宣組展開了對全隊文稿的編輯和投放。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文稿的編輯也一樣,第一天的工作顯得生疏和笨拙。通過對文稿的撰寫和修改,我的感受頗深。
文稿的修改潤色頗為重要。一要粗改,從整篇稿件來看,選題是否有意義,謀篇布局是否恰當,素材是否合適正確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二要細修,寫新聞稿件要對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進行反復斟酌修改,拿不準、不滿意的地方要仔細推敲;三要通篇改,粗改和細修的完成,意味著新聞稿件的工作量完成了90%,剩下10%的工作就是再通讀幾遍,發(fā)現(xiàn)可能存在的包括但不限于個別文字或標點符號錯誤。
工作的內(nèi)容雖然枯燥,但是和隊員的對接探討使我受益匪淺。團隊的工作需要隊員的團結(jié)協(xié)作,齊心協(xié)力,少不了的是對工作的細心和責任心,多不得一點焦慮和煩躁。文稿的寫作潤色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接觸得越多,往后便會對文字的編輯更加敏感,對文案的潤色更加得心應手。第一天的工作隨著回車鍵的最后一下敲打而順利完成,期待著,也希望明天能夠更加順利,每天進步一點點。

2022年7月5日
張邦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