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周迅新劇《小敏家》:劇情不錯、民俗到位,口音不像江西人

周迅時隔多年再與黃磊合作的《小敏家》在萬眾期待中終于正式播出,中年離異者的愛情故事迅速引發(fā)廣大網(wǎng)友的熱議,堪稱近幾個月來討論度最高的劇集。作為觀眾中的一員,我對這部劇也有些看法。

首先,這部劇的劇情很不錯,中年離婚、戀愛的主題反映了當(dāng)下社會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相信很多中年觀眾會看得很有共鳴。

難得的是,該劇在針對這個問題上,并非采取單一角度,而是從老、中、青三代的角度分別剖析,折射出現(xiàn)實離異家庭的生活百態(tài),而王素敏(劉莉莉飾)、劉小敏(周迅飾)、劉小捷(唐藝昕飾)等人各自不同的離婚經(jīng)歷和不一樣的生活遭遇,也給不少家庭提供了反思的空間。

在看這部劇之前,我一直覺得這樣的劇集會很油膩,因為中年人的戀愛觀念和方式,與我們年輕人的理解是不同的,但看了周迅、秦海璐、黃磊、涂松巖、馮雷等人真實自然、不矯揉造作的演出后,我徹底改變了看法,或許這就是真正實力派帶來的影響吧。

其次,個人覺得《小敏家》在民俗、生飲食習(xí)慣上盡量做到了本地化。非常難得的是稱謂,劇中王素敏作為江西人,還知道自己是外婆,不是姥姥,而這點其他國產(chǎn)劇里南方角色通常會叫外祖母為姥姥。

另外,小敏、小捷在吃喝上還蠻江西的,不像《喬家的兒女》、《都挺好》等良心國產(chǎn)劇,南方人吃的是餃子大蔥。我粗略的看了一下,《小敏家》三母女吃的是米粉,酒釀圓子,自制臘肉臘腸,飲食細節(jié)上對江西人塑造得不錯。

不過這部劇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這些江西人的普通話沒有任何江西口音,兒化音比較多,演員并沒有因地制宜的適配這些角色。如果說小敏、小捷等人在北京打拼久了,口音被影響了,那一直待在江西的幾個角色呢?

當(dāng)然,我很明白現(xiàn)在國產(chǎn)劇的大趨勢,即無論哪里的角色都一律那幾種口音,甚至某些良心劇里地道的廣東人、福建人、湖南人、江蘇人、浙江人都開始京腔、兒化音了。舉三個例子:《都挺好》、《麥香》、《破冰行動》。

總的來說,《小敏家》是一部好劇,只是還有瑕疵,還能做得更好,作為已經(jīng)陷進去的觀眾,我會一直追的,也希望大家都能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