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讀書筆記與感悟(二)
感悟
從小看大,從這本書中找到了原理和解釋。
兒童心里方面的健康, 其實從小就基本已經定了。
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如果了解了這個人的童年,那么就更容易得出判斷。
與另一本書《自卑與超越》,一個人在自己的人性(人生態(tài)度、行為模式)基礎上,可以自卑,也可以超越
核心觀點
玩耍中體現人生態(tài)度。 一名兒童玩游戲時采用的方式、對游戲的選擇和重視程度,都表明他的態(tài)度及他和所處環(huán)境直接的關系,而他與同胞之間的相處方式,是非常友好,還是心懷敵意,尤其是他是不是有想當統(tǒng)治者的心理傾向,也會在游戲中表露無遺。
例子:那些逃避游戲與玩耍的兒童,都不太適合人生。原因就是: 自負,缺少信心,以及因此害怕自己表現糟糕
注意力不集中。原因: 排除掉疲勞和疾病,就是原本應該去關注的東西,并不適合他們的行為模式,他關注的是別的東西罷了,因此集中不了注意力。 如果換個與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相關的問題,他們的注意力會馬上集中起來。
潛意識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人類只敢正視對自己有用的事物。凡是有用的東西,我們都會覺察到,凡是有可能干擾到我們所持觀點的東西,我們都會將其打入潛意識。
一個人的價值。 任何一個人的價值,都是由他對同胞的態(tài)度,他參與集體生活所要求的勞動分工 的程度決定的。
家庭系統(tǒng)排列。
最小的孩子,往往希望變成一個征服其他人,只有出類拔萃才滿足的人。但卻沒有必需的主動性和信心,往往找借口逃避自己的義務。實際上,一個人是不是真的不如別人,這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對自身所處環(huán)境的詮釋。兒童時期非常容易犯下錯誤,面臨諸多可能性,也面臨諸多后果。
教育孩子的方式。通過鼓勵孩子的虛榮心,把刺激性因素強加給孩子,是不妥的。把永當第一教給孩子,會讓孩子變得狹隘,孩子只會想自己、產生對同伴的嫉妒、對自身所處地位的焦慮
家里的長子長女,處于家庭比較有利的處境,往往獲得權力和常識幫助父母。如果其成長沒有受干擾的話,他們身上具有維護法律與秩序的性格特質。會尤其重視權力,也往往屬于明顯守舊的人。
次子,始終都在全力以赴、都處于壓力之下追求優(yōu)勢??赡苁艿搅死渎渑c忽視,破壞了內心的和諧。
家中的獨子,已經過慣了沒有任何困難的生活,總有人替他們解決成長路上的種種問題,會形成種種錯誤的態(tài)度。有困難時,認為整個世界非常不友好,進而對困難產生畏懼心理,還用不熟練的方式應對這些困難。
不論一名兒童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錯誤的影響,最嚴重的后果,其實來源于他渴望把自己抬高的蓋過所有同伴,尋求更多讓他獲得優(yōu)勢來超越同伴的個人權力的那種心態(tài)。解決方法,就是 培養(yǎng)社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