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研學紀實(1):出上海記


彌漫的熱辣氣息,讓行人紛紛從長袖長褲中逃離,“夏季模式”開始了——題記
候車室的西墻上,左建昌題寫的“軍人之家”和閃閃發(fā)光的八一紅色五角星,訴說著上海站與“橄欖綠”的淵源。“夕陽紅”旅行團的大爺大媽們排隊前往站臺,準備開始屬于他們的“慢生活”。

“檢票員同志請注意,由上海開往寶雞的T116次列車現(xiàn)在開始檢票。請旅客朋友們依次檢票進站”。即將乘坐的T116次,曾經(jīng)在2011年的暑假旅行時邂逅過。藍紅涂裝的國鐵25K型列車讓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本人印象深刻。十多年過去,T116次變得怎么樣了?
上車放好行李后,發(fā)現(xiàn)車玻璃有些模糊。大概是昨日沙塵暴,或者是在列車整備所整理時沒有打掃干凈?同車有三位從上海返回寶雞的旅客,大家相互侃大山,車內(nèi)充滿活潑的氣息。
沿著京滬鐵路西行,窗外的風景在村莊和城市間來回切換。許多車站較2011年已是“兩個世界”:舊式雨棚和“陰陽站臺”?被新的無柱雨棚和更適合高鐵停靠的高站臺替代;普鐵列車的顏色也由藍紅白綠,變?yōu)榻y(tǒng)一的墨綠黃杠。
出于好奇,我打開手機的GPS測速,發(fā)現(xiàn)T116次的最高速度一直在135KM/H左右波動。如果建設貨運專線分流貨車,同時輔以新式動車組,既有線可否“第七次提速”呢?
太陽緩慢地沒入西方,夜的精靈在空中揮灑墨水,人們在《鋼軌奏鳴曲》中安然入夢。

一覺醒來,列車已行至陜西境內(nèi)。這一段的鐵路線緊華山,沒錯,就是金庸筆下的“論劍”比武場,隴海鐵路的華山站也因此得名。2021年改造后,華山站重辦客運,并開通了動車組列車。期待將來可以坐火車暢游此地,再次領(lǐng)略“西岳華山”的旖旎。
T116次轟鳴地越過灞河,西安站到了。作為國鐵西安局的樞紐車站,西安站在歷史上經(jīng)過數(shù)次改造,甚至一度更名“長安站”。2021年4月26日,隨著北站房啟用,南站房和站區(qū)南側(cè)站臺進入封閉改造,于9月1日正式完工。相比部分車站徹底的“推倒重來”,西安局在改造西安站時保留了老候車樓,并且將它辟為商業(yè)空間和鐵路空間。

咸陽之后,遠去的山脈又回到視野中。這一次,它的名字叫秦嶺,享有“中國南北分水嶺”的美譽。相比較華山的獨尊,秦嶺更像一名默默無名的農(nóng)夫,用自己的脊梁為中華大地留下一道魅力的風景,引得歷代文人騷客賦詩題詞。
列車猶入無人之境,沒多久就到了寶雞陳倉區(qū)的虢鎮(zhèn)站,不由想起“假道伐虢”的故事。春秋已遠,但是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無論是國家、社會還是個人,面對一時的引誘需要清醒,而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最后為他人作嫁衣裳;甚至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抵達寶雞站之前,我看到一條支線向南通入居民區(qū),這是通往寶雞機車檢修廠的聯(lián)絡線。明天起,寶雞機車檢修廠即將召開第二屆中國鐵路文化收藏集郵展覽。帶著好奇與期許,我拖著箱子走下T116次。

注釋
客車整備所:客車整備所是指對旅客列車進行檢查、修理及整備的場所。主要辦理旅客列車車底的取送、洗刷、清掃、技術(shù)檢查、改編、修理、消毒、臥具及餐料的整備,以及備用車停留的作業(yè)等。通常設在配屬有大量旅客列車車底的客車車輛段,或設在有大量旅客列車車底折返的客運站上。
提速:1997年至2007年期間,中國鐵路一共進行六次大面積的提速。提速前的1993年,國鐵旅客列車平均時速僅有48.1KM/H。1990年代起,中國的鐵路客運就開始面對來自公路及民航的激烈競爭,鐵路客流量不斷下降;即使鐵道部擁有國營壟斷權(quán)并開始實行浮動票價,仍然面對客運的虧損。為適應運輸市場變化、提升鐵路客運的競爭力、增加鐵路經(jīng)濟效益,鐵道部開始多次全國鐵路大面積提速。六次大提速后,國鐵旅客列車的平均時速由48.1KM/H升至70.18KM/H,動車組列車出現(xiàn)。
陰陽站臺:2007年第六次中國鐵路提速后,動車組列車引入既有線運行。部分動車組列車沒有像普通列車配備有適用于低站臺的登車梯,所以各鐵路局對部分車站的站臺進行特定加高,以配合動車組列車的乘降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