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魚鷹社】天降抗日鐵軍-二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場美軍傘降兵(上)裝備和編制

2023-01-26 19:47 作者:阿黃TWINCAM24  | 我要投稿

相比《兄弟連》里的歐洲戰(zhàn)場上的101空降師,太平洋戰(zhàn)場上美軍空降兵并沒有那么有名,而且實際上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的美軍傘降部隊由于種種原因,實際裝備比歐洲戰(zhàn)場要復(fù)雜很多。而且具體到每一個連隊的實際裝備、編制、運用并不是完全依照編制表(TOE)實行的。

根據(jù)42年2月編制表:一個傘兵連有127人,包括一個連部和3個36人的步兵排。排是獨立的,每個排都有自己的M1919A4機槍和60mm迫擊炮,而不是像常規(guī)連隊那樣分為步兵排和武器排。其中兩個步兵班(各12人)都有一個2-3人組成的M1919A4機槍組,另一個排長部有兩支備用槍(應(yīng)該是沖鋒槍)供調(diào)配,這樣做的理由是為傘兵排在進攻或防御任務(wù)中加強自動火力。60迫擊炮的編制原則上在排,實際上因為需求問題不固定,有時候在排長部,有時候干脆取消相關(guān)人員裝備機槍。

太平洋戰(zhàn)場上美軍傘兵連

和常規(guī)部隊一樣,槍榴彈手一般由有經(jīng)驗的士官或副班長操作,最初(大概在42年之前)每個傘兵排有一個人,后來有所增加。槍榴彈在美軍不是特別固定的編制,雖然美軍大力發(fā)展槍榴彈做為火力補充,但是陸軍基層不是特別喜歡使用槍榴彈(可能是因為步驟繁瑣、精度差等問題)。在42年的編制表中沒有BAR,但因為連部有6支備用M1919A4,所以下屬單位獲得更多的機槍也是常見情況。?

1942年的時候,雖然具體編制運用有所不同。但美軍傘兵連常用武器和普通連隊差別不大,主要有柯爾特手槍、春田狙擊步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M1928A1湯普森沖鋒槍、M1卡賓、M1917水冷機槍、M2型60mm迫擊炮等,偶爾能看到太平洋戰(zhàn)場上的傘兵在湯普森和加蘭德不夠用的時候拿雷興沖鋒槍、約翰遜步槍、約翰遜輕機槍充數(shù)等裝備,但這種情況在馬潤傘兵營更常見。

1945年反攻克雷吉多戰(zhàn)斗中的美軍傘兵

下面師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傘兵營在1942年8月以后,進行某次演習(xí)時拍攝的圖片,裝備是非常雜亂的。可以看到春田步槍、M1917水冷機槍以及雷興沖鋒槍。40年-42年的陸軍傘兵部隊也差不多。有說法是陸軍在41年11月本寧堡以及42年阿伯丁測試過雷興,可能陸軍空降兵也接觸過,因為評價太差而放棄,這垃圾最終被陸戰(zhàn)隊撿了。

起初,美軍傘兵大范圍配發(fā)M1911A1手槍,只有少部分勤雜人員沒有配發(fā)。這個原因有兩個,主要是因為美軍傘兵草創(chuàng)時,主武器并不能隨身攜帶跳傘。相對小巧的手槍就成為了落地時的自衛(wèi)武器。另一個原因是傘兵中較多的機槍、迫擊炮小組需要自衛(wèi)武器。

隨著42年開始T-5降落傘以及配套的攜行槍袋逐步普及。手槍失去了大范圍配發(fā)的必要。1944年2月手槍正式從編制表中大范圍撤裝,重武器操作員的手槍被步槍和M1卡賓替代,但是軍官仍有配發(fā),一些士兵也有攜帶自購手槍的行為。?

.由于早期加蘭德產(chǎn)量不足,最初傘兵部隊在訓(xùn)練時同樣使用過春田M1903A1/A3步槍,在41年以后逐步換裝M1加蘭德,這和常規(guī)部隊是一樣的,只是稍早換裝。但是因為槍榴彈發(fā)射器、瞄準(zhǔn)鏡等配套子型號還不成熟,春田的槍榴彈與A4狙擊型仍然在使用,前者一直到43年底才開始被淘汰。

另外由于海軍陸戰(zhàn)隊的換裝優(yōu)先度不夠,到瓜島戰(zhàn)役開始以后才換裝加蘭德,一度還被迫用約翰遜半自動步槍充數(shù)。1942年6月503團2營部署到英國,503團此時正面臨上文提到的重組,2營幾乎是作為獨立營在運作,42年11月2日2營改為509傘兵團2營,改名后該營劃歸英軍第一空降師管理參加了“火炬”行動,這是美軍傘兵第一次參加實戰(zhàn),在行動前傘兵服上首次縫制了軍銜標(biāo)志??梢钥吹狡淙匀辉谑褂么禾颩1903A1步槍配用M1型槍榴彈發(fā)射器,胸前掛著四枚M9A1反坦克槍榴彈,二戰(zhàn)早期美軍裝高爆藥的槍榴彈、手榴彈一般采用黃色涂裝,后期有所調(diào)整。這一時期傘兵的個人被裝基本都來自航空隊,M1936肩帶掛在手槍用腰帶上,腰間從右到左還有M1905軍刺、安全繩、M1932手槍彈匣包、M1924急救包和M1918手槍套。值得一提的是其頭盔為普通的M1鋼盔,而非M2傘兵盔。M2傘兵盔使用量一直不大。

在二戰(zhàn)初期之前美軍高層不喜歡湯普森沖鋒槍,除了保守觀念的原因。高昂的價格,重量大等性能缺陷也是重要因素。但是戰(zhàn)爭爆發(fā)后面對緊迫的形勢,美軍不得不采購湯普森,但是和通常設(shè)想有所不同的是,二戰(zhàn)時期湯普森沖鋒槍一般不作為固定編制武器使用,而是作為備用武器由連部管理,基層根據(jù)需要向上級申調(diào)。

在1944年初之前,每個傘兵排都有一支沖鋒槍,由副班長或一名士官使用。44年2月以后在編制表上被步槍取代,連部有6支備用,根據(jù)需要加強給班排。在43年以前,傘兵部隊一般使用M1928A1湯普森,43年以后1928開始被M1A1湯普森取代。

但是如果去深究照門、防跳器等細(xì)節(jié),你會看到各種排列組合

圖為1943年2月到1944年10月,在新幾內(nèi)亞訓(xùn)練的503傘兵團,光滑頭盔不利偽裝,注意左邊第一個人背著一支M1928A1湯普森沖鋒槍,雖然讀者通常認(rèn)為老舊裝備會逐步被新裝備取代,但事實上實戰(zhàn)中往往是新老裝備一起使用,直到老裝備配件停供報廢,右邊那名軍官腰間掛著M17望遠(yuǎn)鏡盒和M1942砍刀?

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在傘兵部隊的列裝時間不會晚于1941年,相比春田,伽蘭德步槍拆卸后長度更短,在裝入專用的槍袋后可以掛在T-5降落傘的吊帶上攜帶跳傘。落地后組裝使用。M1卡賓槍在1942年中期列裝部隊,其中也包括傘兵部隊,最初的時候傘兵部隊并沒有折疊托的M1A1,只有木托發(fā)給基層軍官和士官,為數(shù)還不少。折疊托的M1A1卡賓槍在1943年初開始配發(fā),在此之前很稀缺。M1A1最初只配發(fā)給傘兵工兵,后來逐步拓展,但是木托M1仍然并存,一直到1944年初,卡賓配套的M8槍榴彈發(fā)射器才下發(fā),但是M1A1的折疊托結(jié)構(gòu)不適合使用。戰(zhàn)后一些老兵回憶,當(dāng)傘兵團從42年下半年開始海外部署時,折疊托的M1A1才開始配發(fā)。1943年中期,木托的M1在西西里和意大利空降時并不理想(具體情況不清楚,可能是尺寸偏大),開始撤裝被M1A1取代,在M1A1到位之前,臨時用手槍和步槍頂替。

為511傘兵團在太平洋戰(zhàn)場查看繳獲的99輕機槍,左邊的人攜帶M1卡賓

在整個二戰(zhàn)期間,M1919A4始終是傘兵部隊最主要的機槍火力。在44年之前,一個傘兵連可能有多達12挺M1919A4機槍,其中一半是備用的歸連部指揮。但實際情況常常是全數(shù)投入使用。在1944年初,M1919A6被少量運用到傘兵排以內(nèi)替換了部分M1919A4,在1944年12月的編制表上面,M1919A6為每一個傘兵班都配了一挺,但是因為M1919A6不算特別成功很多班用BAR代替(這支BAR是編制表首次加入,且允許替換M1919A6),再加上生產(chǎn)數(shù)量遠(yuǎn)遠(yuǎn)不如M1919A4和BAR,M1919A6在傘兵排里并不多見。普遍說法是,傘兵排(能落實這個編制表的)普遍會保留1-2挺M1919A6,其余用BAR加強,另外傘兵營武器排也有M1919A4機槍。?

巴祖卡M1A1火箭筒最初在西西里島空降中裝備美軍傘兵,因為這種火箭筒實在太長了攜行不便,在空降司令部的要求下,兩截式的M9和后續(xù)的M9A1在1944年底,開始定型列裝。每個傘兵排和傘兵連部都會有一具,其余集中在營團。巴祖卡火箭筒沒有專門的編制,但是傘兵連一般會組織3-4人為一組專門操作。有時候傘兵排的60迫擊炮小組會改為操作巴祖卡或M1919A4/A6機槍。巴祖卡是當(dāng)時輕步兵為數(shù)不多的對抗裝甲部隊的手段,因此美軍傘兵十分重視。

在法制布蘭德60迫擊炮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M2迫擊炮同樣是著名裝備,在二戰(zhàn)早期美軍傘兵排內(nèi)有一個60迫擊炮小組

后來部分傘兵部隊把迫擊炮小組縮減,或集中到連指揮。因為傘兵缺乏身管火炮支援,因此迫擊炮就成為了重要的連隊支援火力。

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的第503傘兵團的一些下屬部隊的步槍手,使用了一種特別的彈夾腰包,這是種黃白色的腰包,這種腰包非常罕見。?

T-5備用傘(副傘)

因為T-4降落傘的副傘是豎直掛在胸前十分不便,因此從T-5開始改為橫置,其直徑在22英尺(約6.7米)以下由24塊傘衣縫制而成。副傘的使用十分考驗傘兵的技巧,而且根據(jù)506團F連老兵回憶,因為這種傘在600-800英尺(約182米--244米)高度時難以良好使用,所以傘兵中少數(shù)老兵冒險不攜帶副傘。(800英尺高度是二戰(zhàn)美軍標(biāo)準(zhǔn)跳傘高度)?

總的來說空降時的傘兵是傘兵部隊最出其不意的時候,也是最混亂最脆弱的時刻,而這樣的問題在45年之前十分棘手。

B:第503和第511傘降步兵團,西南太平洋,1944年-1945年

B1:機槍手,第503傘降步兵團,諾??藣u,1944年7月

1942年的傘兵的制服對于熱帶地區(qū)來說又熱又不耐磨,所以在熱帶戰(zhàn)場上,橄欖棕色的兩件式人字斜紋布雜役服就被經(jīng)常作為戰(zhàn)斗服來使用。1943年后期,第503團將其步槍排重組為三支12人班的建制,其中兩個班使用勃朗寧自動步槍,第三個班使用M1919A4型輕機槍;同時,步槍排的所有60毫米口徑迫擊炮被整合進連屬迫擊炮排。雖然勃朗寧自動步槍在叢林中使用更為方便,但輕機槍也同樣有其作用。這名機槍手把輕機槍上下顛倒地(因為輕機槍已經(jīng)安裝了三腳架樞軸)扛在墊著折疊毛巾的肩頭,身上斜背裝250發(fā)裝彈鏈的彈藥包,這種彈藥包還能裝3條48發(fā)裝子彈背囊、8支30發(fā)裝沖鋒槍彈匣,10支20發(fā)裝勃朗寧自動步槍的彈匣、3-4枚槍榴彈或是6枚手雷。每個輕機槍小隊成員都有一把采用帆布或塑料刀鞘的18英尺(約46厘米)長M1942式砍刀,他們的大多數(shù)人會攜帶兩個水壺。

B2:步槍兵,第511傘降步兵團,呂宋島,1945年2月

兩個團仍在他們的行李包里打包了自己的跳傘服并計劃在跳傘時穿著它們。預(yù)計將在數(shù)小時內(nèi)與兩棲登陸的滑翔機部隊會合的第511團傘降在了呂宋島中部的塔蓋泰(Tagaytay)山脈,從圖中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參加這一行動的這名輕裝士兵實際攜帶了大量彈藥,2條48發(fā)裝子彈背囊圍在胸前,而M1923式彈藥腰帶能攜帶80發(fā)子彈。這條腰帶上還支撐著水壺、一只M1942式急救包以及腰帶后部的M2式叢林急救包。橄欖棕色或迷彩織物版本的“叢林包”并不受歡迎;它的主包內(nèi)并未分割出內(nèi)部空間,因此沉重的物品會來回移動,背起來很不舒服。擁有內(nèi)置包的背包蓋往往被裁掉,另外包上會加一條肩帶使它能被作為背包來使用。M1936式“風(fēng)琴包”和防毒面具包也同樣被使用。圖中的背包左側(cè)附了一把M1式刺刀,背面則固定一把M1943式折疊挖壕鏟。在行動早期,這名士兵和他的裝備還是相對干凈的,但在萊特灣戰(zhàn)役的冬雨中條件會變得非常糟糕,Corcoran跳傘靴紛紛開膠,不得不用絕緣膠帶來加固它們。

B3和B4:第503傘降步兵團和第511傘降步兵團的徽章。

B5:第11空降師特別使用的“斯溫帽”,它以該部隊指揮官的名字命名,第503空降步兵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這種帽子。它有土黃色和橄欖棕色斜紋布的兩種版本。帽子上往往不佩戴徽章,但軍官的軍銜標(biāo)、“Airborne”(空降)字樣的標(biāo)簽章或是傘兵的跳傘飛翼章可能會展示在帽子的正前方,而降落傘徽章會佩戴在帽子一側(cè)。

B6:裝防水火柴的塑料盒,它的可以擰下來的蓋子實際上是一只微型羅盤,這些都是叢林中使用的裝備。

B7:在塔蓋泰(Tagaytay)山脈的行動中,第511團發(fā)現(xiàn)了日本人的“膝射迫擊炮”發(fā)射了未爆的九一式手雷,未爆原因是安全銷未拔除。傘兵們將其推進裝藥拆下,然后用膠帶在其下方綁上了Mk IIA1型破片手雷使其爆炸威力加倍。

B8:M2型叢林急救包中裝有運動員護足液、一瓶1盎司裝碘酒、驅(qū)蟲劑、哈拉宗凈水藥片、阿的平抗瘧疾藥片、8片磺胺嘧啶藥片、一個野戰(zhàn)止血包和3卷膠布繃帶。

在諾埃姆福爾(Noemfoor)進行空降作戰(zhàn)的503團官兵



【魚鷹社】天降抗日鐵軍-二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場美軍傘降兵(上)裝備和編制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越西县| 浦江县| 改则县| 黄平县| 甘肃省| 临城县| 宽城| 康马县| 尚义县| 兴国县| 班戈县| 平原县| 浮梁县| 达尔| 子洲县| 福安市| 西充县| 金塔县| 通州市| 南雄市| 龙江县| 济阳县| 仙游县| 广灵县| 安岳县| 虹口区| 普陀区| 公安县| 保靖县| 陕西省| 平顶山市| 洛阳市| 富蕴县| 平和县| 休宁县| 肇源县| 仁化县| 库伦旗| 海口市| 大关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