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踐哲學體系》通俗談我們能認識的世界
我們人類在古代宗教的時候認識的世界在中國儒家理學或者氣學世界觀下是“理”與“氣”構成的天地人的世界,在西方是上帝創(chuàng)作的天堂地獄人間構成,在印度佛教世界觀是萬物皆空,因緣而生,生成了三千世界,六道輪回眾生。我們從現(xiàn)代哲學乃至科學和工程引導的世界觀中以上一般被認為是迷信的認識。我們當下基于當代的哲學和科學所認識的世界宏觀上是由宇宙空間及其中的星系恒星等星體互相作用的世界,微觀上是電子,夸克這類標準模型的粒子及光子等粒子互相作用的世界。
那么我們現(xiàn)在要思考一個問題,這個世界真如我們現(xiàn)代哲學和科學所觀察認識的那樣是宏觀星系和微觀粒子的世界嗎?脫離了我們人類的認識的世界也是星系和微觀粒子的世界嗎?答案是我們不能脫離我們的觀察思考去觀察思考世界是什么樣,因為我們一觀察思考我們就進入到我們的觀察思考中了。
也就是說,我們當代哲學和科學所認識的這個宏觀星系和微觀粒子的世界是我們主體的觀察思考的認識力和認識對象的客體的世界一起建構的。我們這里可以抽象的將主客之間的區(qū)別稱為互為矛盾性,我們所能認識的世界的形成就是主客的矛盾的辯證運動形成。
我們如何區(qū)別主體和客體呢?我們是通過“是”和“不是”的概念區(qū)別。我們說到區(qū)別,某物“是”其所是而“不是”其所不是,這樣我們在認識中就建立了“是”某物與其所“不是”的區(qū)別。那么我們?yōu)槭裁茨苋绱嗽谖覀兊姆栒J識中建立“是”與“不是”的區(qū)別呢?答案是我們人類作為認識主體開始的符號認識直接就是“是”與“不是”的矛盾的辯證運動。我們通過符號認識區(qū)別的“是”與“不是”也是我們的符號認識。
我們將符號認識的文字的圖形和語言的聲音認識為“符號的能指”,而符號認識的對象認識為“符號的所指”。我們人類符號認識的開始”符號的能指“就不是“符號的所指”。舉個例子,我們看見一塊地上的石頭,我們說的“石頭”的聲音就不是地上那個灰不溜秋的堅硬的石頭的對象。也就是說我們所認識的主體和客體區(qū)別是我們人類作為認識主體的符號認識直接建構的。
那么我們所能認識的主客矛盾的辯證運動抽象化的符號認識是什么?對此我們就進入到了《實踐哲學體系》的質量度-正反合的唯物辯證法的概念運動及符號形式的認識?!秾嵺`哲學體系》的這一成果的完成是基于古代哲學及樸素辯證法到現(xiàn)代哲學及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的辯證法再到當代哲學胡塞爾-海德格爾-伽達默爾及馬克思-列寧-毛澤東及符號哲學家等對辯證法認識的進一步發(fā)展的合題質變。大家可以看我的專欄了解。鏈接放在下面:
我們完成了對唯物辯證法的認識,那么可以說我們就完成了對我們作為認識主體的認識力的度的認識。因為我們完成的這一認識實際上我們通過我們的認識力建立我們能認識的主客辯證運動的尺度,通過我們的達到尺度的認識力實現(xiàn)了我們主體的對“無限制的無限”暨“真無限”的認識。
我們通過我們的實現(xiàn)了“無限制的無限”認識力的引導下與我們所能認識的世界展開主客的辯證運動不斷實現(xiàn)質變量變辨證發(fā)展的無限豐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的實踐。
我完成的這一認識也解釋了為什么觀察會出現(xiàn)量子力學糾纏坍縮現(xiàn)像。因為從我們與我們認識的對象一起建構的我們當下能認識的世界,我們可以認識到我們人類觀察思考的認識力對我們認識的對象世界是一種相互作用力,而且我們從中也可以了解到古代玄學在一定尺度上有其合理性。
而且我的這一哲學體系也回應了當下“孔夫子遇見馬克思”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結合的要求。有人會問這里哪有孔夫子啊,我只見到了唯物辯證法。其實唯物辯證法的正反合的運動中就包含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易經》陰陽運動變化的世界的認識,《易經》可以說是儒家六經之首,可以說是儒家的本體論和”生生世界“的邏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