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rtist5人物雜談(萊特妮絲,蕾拉)
? ??咕咕了三個多月后終于開始更新了!這里是個人向的解讀,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篇文章對這個系列曲有更深的感悟。
———————分割線————————
? ?


萊特妮絲,系列曲的起始之章?萊特妮絲是“輕”(lightness)的音譯,也是無重力的直接體現。在故事里。萊特妮絲是舞步最為高潔的舞者,在烏甸陷落后失去重力,也失去了與被灰死病感染的人類交流的交流能力,最后被世人遺忘,向天邊飄去。

? ?? 萊特妮絲最重要的一個意象是心臟,在視頻中反復出現強調,對應的品質即是真誠。在小說里,萊特妮絲和蕾拉是一同來到了象牙塔朝圣。和蕾拉相比,萊特妮絲顯得不那么虔誠,更多的是一種坦率的性格。她的舞步無比的圣潔,以至于所有人都夸贊她。蕾拉擁有最虔誠的信仰,可她卻因為相對不高的才華而被排擠。(二者的關系類似于成績好但是不努力的同學和努力但是成績不好的同學)

?????萊特妮絲是詩篇的開始,她的悲劇性在于遺忘,在于消逝,在于從被眾人敬仰到無人知曉。她過分的單純,所以沒有辦法融入灰死病的集體;她無法改變,也無法允許自己就此墮落。雖然她沒有做錯什么,但是時代選擇了放棄她,于是她便成為了烏甸制度下的犧牲品
無重力的少女 無歸屬的心正飄向天際
最后的舞蹈 也 被驅逐出人們的記憶
即使我在此刻停止了呼吸
也不會有人祝我安息
? ?這是萊特妮絲的結局,她一生的寫照,是她最后的歸宿。

? ? 黑羊少女蕾拉是所有人物中最為復雜的那個,也是我很長時間都沒有讀懂的一位。接下來就請看這位流浪世間的目盲旅人,象牙塔和女神的狂信徒,(烏甸的最強戰(zhàn)力)蕾拉!
? ? ?

? ? 蕾拉在前三個人的PV里都是以旅人的形式出現,如:



? ? 沒錯,這三個故事里蕾拉是作為線索人物串聯起整個故事的。在女神墮落的時間線往前,所有的故事可以說都是由蕾拉結束的。對于維坦她尊重她的信仰并安息了她的死亡;對于詩蘿,她在塔下看著曾經的天堂而無力離去;對于萊特妮絲,她是這世間唯一銘記她的人。她以最溫柔的方式,終結了每個人的故事。
? ? ?
? ? 蕾拉的故事難解釋在于她身上爆炸的矛盾和沖突。有她與放逐地的矛盾,烏甸與放逐地的矛盾,女神與她的矛盾,女神與放逐地的矛盾,在她身上一并爆發(fā),才會有這種令人迷惑效果。
? ??矛盾一:放逐地與蕾拉
? ? 黑羊是很鄙夷放逐地的人的。盡管從小從放逐地長大,盡管她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對象牙塔表示不屑,她仍然向望著象牙塔。

? ? 這一段說的是黑羊埋葬白鳥的片段,這里的白鳥象征著美好的事物,是它喚醒了蕾拉,喚醒了她對美的追求。也就是從這里開始,蕾拉開始厭棄自己的罪人身份,即歌詞中“漂白全身絨毛”。
? ? 矛盾二:烏甸與放逐地
? ? 烏甸與放逐地原本就是相對立的兩個地方。烏甸是永晝之城,而放逐地是永夜之地;烏甸崇尚藝術,依靠藝術來維持世界,靠創(chuàng)作來維持生命,而放逐地厭棄藝術,他們對于藝術嗤之以鼻,即使不會餓不會困依舊保留了生活的習性,麻木地在放逐地生活。
? ? 放到現實生活中對應的人生觀有兩種: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這兩種生活狀態(tài)沒有高下之分,就好比李白與杜甫。你不可能說李白不懂體恤國事,不能明白百姓疾苦;你也不能說杜甫古板,不能明白風花雪月。
? ? 回到矛盾上來,烏甸凸顯的是浪漫主義,而放逐地凸顯的是一種極端的現實主義,人們都被現實生活所異化,進而放棄了精神層面的追求,停留在放逐地。因此,二者的碰撞更像是一種價值觀的碰撞,但放逐地代表的是絕對惡化的一面,所以才會與烏甸完全對立。(題外話:霾大的作品中曾流露出她對理想主義以及浪漫主義的追求,《一半的夢》,《我不活在》等都有所提及,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 ??
? ? 矛盾三:蕾拉與莉可莉絲
? ? 莉可莉絲的墮落是前期故事的一個重要線索,對于語言密度高到爆炸的系列曲來說,這件事可以說影響了前面四位。這里把蕾拉的矛盾單獨拎出來說一下。

? ? 這段話是蕾拉對莉可莉絲說的,很有力地表現出主人公的絕望與崩潰。自己崇拜的人在背后違背了本心,喪失了自我,在放逐地淪落,在這種癲狂的情感下,蕾拉選擇了弒神——這是她眼中的解脫,使女神不再被放逐地的眾人蹂躪。
? ? 矛盾四:放逐地與莉可莉絲
? ? 這個矛盾是烏甸滅亡的主要原因。在艾爾法的個人曲里面,艾爾法預言了烏甸的結局,并勸誡莉可莉絲不要去放逐地,否則烏甸必然會毀滅。她甚至因此付出生命,仍沒有救回這個世界。
? ?
? ? 莉可莉絲有兩個特質:才華與天真。因為才華滿溢,所以她創(chuàng)造了烏甸;因為天真,她被凱奧斯誘惑。高貴的藝術因為潔白所以極易被污濁感染,而曾經的女神也因為天真被人利用,因此墮落。

? ? 總結一下,四個矛盾集中爆炸是蕾拉弒神的直接原因。矛盾二是貫穿始終的故事背景,矛盾四是烏甸陷落的直接原因,矛盾一是來烏甸前蕾拉與莉可莉絲的矛盾,矛盾二是來烏甸后兩人的矛盾。二四致使三發(fā)生,進而導致一發(fā)生,最后導致了弒神的結果。

? ? 我的語文老師曾說過:“矛盾是推動情節(jié)和塑造人物的最好方式。”蕾拉身上大量的矛盾點,豐富了她的人物形象,使之成為最為復雜生動的人物之一。

? ? 第二篇到這里就結束了。下一篇大概是寫給莉可莉絲的,希望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想看什么也可以在評論區(qū)跟我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