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導演徐崢的中年危機

庚子年大年初一,原定于在院線上映的春節(jié)檔電影《囧媽》成功在頭條系網(wǎng)絡(luò)平臺播出,成為史上首部網(wǎng)絡(luò)在線免費首播的春節(jié)檔熱門電影。
至此,“潘多拉魔盒”被打開,國內(nèi)影視行業(yè)的歷史極有可能被大規(guī)模改寫,至于未來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現(xiàn)在誰都不敢妄下結(jié)論,我個人對此有點兒擔憂……

話雖如此,電影都上了,熱鬧終歸不能錯過。凌晨看完后,我第一個想法是:別的片子我不知道,單就《囧媽》這個品質(zhì),真放春節(jié)檔里八成是爆不了的……
因為本片導演是徐崢,我才更覺得失望,以他的才情和水平,《囧媽》無疑是大跌水準的平庸之作,它既沒有在“喜劇”的層面上做到足夠好笑,又沒有在“情感”的維度上爭取到足夠共鳴。
向來能給人驚喜的山爭哥哥,這回在創(chuàng)作上碰到了自己的中年危機。
【溫馨提示:下文僅評價電影本身,暫時不討論電影之外的東西,包含全面劇透,請酌情閱讀?!?/h1>
作為一部喜劇片,用最簡單粗暴的標準來評判,那就是看它“好不好笑”。
先不論幽默也分三六九等,像《囧媽》這樣(包括徐崢“囧系列”)的電影,它的“好笑”就是字面意義上的意思。

從這點來說,《囧媽》的“笑果”是不如人意的,甚至于之前宣傳時用的預告片段里就涵蓋了影片近半笑點。
實際上,徐崢在一開始就給自己套了個巨大的枷鎖:不同于《人在囧途》《泰囧》《心花路放》這樣自由度較大的公路片,《囧媽》的主舞臺發(fā)生在一列從北京到莫斯科的長途火車上,這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舞臺,許多額外人物與插曲,在缺乏鋪墊和邏輯的情況下粉墨登場,勢必會讓影片整體觀感進一步碎片化和段子化,比如徐伊萬在車廂尾凍了一路變“冰矬子”那出戲,真的是為了囧而囧……
大概是意識到了這點,影片后半段讓徐伊萬和徐媽媽盧小花下了火車,但突遇大熊襲擊、背著媽媽過冰河、天降熱氣球救場等橋段,依舊是治標不治本。

《囧媽》的另一個先天不足,是把配合男主的搭檔換成了媽媽。
母子倆登臺唱戲其實是個好主意,事實上影片中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優(yōu)質(zhì)笑點也都來源于兩人的互動:例如媽媽不分場合地給兒子投喂食物,逼得徐伊萬偷偷丟掉了小番茄;媽媽動輒就發(fā)60秒微信語音方陣,以及迷信各種公眾號養(yǎng)生文訣竅和生活小常識,讓徐伊萬無話可說;另外像花式催生、介入兒子兒媳婚姻感情生活等全民頭疼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
兩代人天然的代溝,加上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使得這段關(guān)系成為了挖掘笑料的無限寶藏。

可惜影片在這方面的呈現(xiàn)和探討并不深入,像上述那些互動笑點,基本都只流于表面,缺乏適度的延展和升華。
而這也放大了我所說的“先天不足”——正因為搭檔的角色是母親,所以大家潛意識里都明白,這段旅途不會發(fā)生真正的“危險”(徐伊萬和盧小花必然會和解)。
不妨對比一下徐崢之前幾部電影里的主角和搭檔,《泰囧》里徐朗的臨時哥們王寶,《港囧》里徐來的神煩小舅子蔡拉拉,徐朗答應(yīng)組團“泰國傳奇”是為了利用王寶,徐來是因為蔡波的關(guān)系甩不掉蔡拉拉……換句話說,他們的搭檔關(guān)系隨時都有可能結(jié)束(遠不如母子間那般穩(wěn)固),只是出于“因緣際會”不得不綁在一起。

即便是《我和我的祖國》之《奪冠》篇那樣有限的時間里,徐崢依然在憋著“壞水兒”用各種狀況狠虐冬冬,最后還是沒讓他見到小美。
發(fā)現(xiàn)了沒?在徐崢屈指可數(shù)的導演作品里,他總是把主角緩緩摁進一個真正危險的環(huán)境里,剝除掉所有僥幸和幻想,讓角色體驗千奇百怪的凄慘與絕望,正是因為一次又一次把男主的臉按在地上摩擦、乃至按進骯臟的泥水里,那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反彈才能達到徐崢所理想的喜劇效果。
《泰囧》的核心是男人沒有兼顧事業(yè)和家庭后的一地雞毛,《港囧》的核心是男人七年之癢時渴求青春激情的騷動不安,《囧媽》和這兩部片子一樣,都是講述中年人(中高產(chǎn)階級)的中年危機,但遺憾的是,它沒能真正虐到徐伊萬,也就沒有真正觸及到這次危機的筋骨。

影片同樣給徐伊萬安排了一場婚姻危機,他和張璐既是夫妻又是事業(yè)伙伴。
就我個人看來,這段夫妻關(guān)系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徐伊萬和盧小花的母子關(guān)系,偏偏《囧媽》選擇了后者作為敘事重點,而把前者作為輔助敘事的副線,這就造成了這場中年危機的錯位感——和我前文說的“危險感”也有關(guān)系,畢竟,夫妻倆真走不下去了大不了離婚,而母子倆就算真的是喊“斷絕關(guān)系”都很難斷掉。
與此同時,徐伊萬和張璐的感情設(shè)計也不太理想,我不懷疑有人會產(chǎn)生共鳴,可相比起中年男人對妻子孩子的虧欠以及對偷腥的希冀,電影里“我不講道理就是因為你一直都太講道理了!”這樣的故事,就顯得沒那么有普遍性……
除了“不抓人”,《囧媽》剩下的東西倒是都還過得去。

黃梅瑩飾演的盧小花是影片中最大驚喜,她舉手投足間都頗有上海“知青”女性的風采,說有過建設(shè)兵團和駐外生活經(jīng)歷能讓人信服,而且她的表演也正好和徐崢“上海小男人”式幽默相得益彰。
此外,這部本該叫《俄囧》的電影中有著濃濃的特殊情懷,由于歷史關(guān)系,咱們上一代很多人擁有“蘇俄情結(jié)”(蘇俄時期的藝術(shù)成就確實也高),用電影《伊萬的童年》、歌曲《紅莓花兒開》等文化元素來致敬,想必也會獲得部分觀眾的青睞。
如果《囧媽》是由一個新人或者履歷不太漂亮的導演拍的,那我興許會予以肯定,但偏偏是徐崢。

作為演員,相信沒多少人會否定徐崢的演技,可作為導演,徐崢所受的爭議就多了,盡管他很愛惜羽毛,迄今為止也才導過三部半電影——我個人是很欣賞并喜歡他的,包括惡評如潮的《港囧》,我也覺得被嚴重低估了。
因為他一直以一個“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在推陳出新,(在國內(nèi)環(huán)境下)講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可這次《囧媽》的成片情況,卻反映出他處在一個糾結(jié)、掙扎、矛盾的焦慮狀態(tài):是要商業(yè)訴求還是要自我表達?是追求嫻熟還是挑戰(zhàn)極限?
在電影之外,徐老板依然是那個百無禁忌的大玩客;可在電影之內(nèi),徐崢導演卻正經(jīng)歷著一場缺乏安全感的“中年危機”。
【也歡迎關(guān)注我的公號“有愛評論區(q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