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50 |《佛畏系統(tǒng)》:誓約和婚姻


《佛畏系統(tǒng)》這本書是萬維鋼老師今年的新書,等了很久都沒有在電子書app中上架,于是就去買了紙質(zhì)書。倒不是因為怕花錢,而是因為習慣了電子書,再讀紙質(zhì)書感覺還是有些不方便,想寫筆記的時候不能像電子書一樣做全局搜索,只能一頁一頁的翻。

正好看到了有一節(jié)講婚姻的,趁著上一篇的熱乎勁兒,聊聊書中談婚姻的部分。
1.誓約
「誓約」的英文是commitment,一般翻譯為「承諾」。意思是自己主動提出要做到什么事,然后自己約束自己,豁出性命也要做到。
在中國古代,承諾是一個非常莊重的詞,比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一言九鼎」、「一諾千金」這些成語,還有「韓信報恩」、「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些故事,那個時候中國人的承諾是不需要附帶違約責任的,因為承諾是自己對自己的約束,這樣的約束最厲害。
當然我們現(xiàn)代社會常用的承諾工具叫「合同」,其中會寫明了如果沒做到,需要履行違約責任,而且我們也不可能因為沒做到某個承諾而自己了結(jié)了性命。

不過在某些特殊的場合,我們會宣誓,比如:
「我志愿加入少先隊/共青團」
或者
「無論貧窮或富有,健康或疾病,你都會一直愛TA,照顧TA,接納TA嗎?」
有人說喜歡就一起生活唄,為啥非得整個結(jié)婚的程序呢?現(xiàn)在領結(jié)婚證容易,領離婚證可不容易了。
根據(jù)《民法典》第1077條規(guī)定:
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任何一方不愿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前款規(guī)定期限屆滿后三十日內(nèi),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fā)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離婚,得夫妻雙方先去民政局登記一下,說我們想離婚,然后等30天以后再去民政局說:“沒錯我們就是想離婚”,才可以領離婚證。并且這期間如果有一個人反悔了,都離不成。而且,如果第31-60天內(nèi)沒有再次去民政局領離婚證,申請就失效了…
既然誓約給我們帶來這么多麻煩,為什么有人愿意自己束縛自己呢?
因為不管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情侶之間,甚至人和事業(yè)之間,愛到一定程度,就想把自己生命中的某一部分拿出來,無條件地奉獻給對方?;橐鲆彩且粯樱瑑蓚€人互相喜歡到一定程度,就想整個正式的承諾。為啥讀書就非得讀個學位呢?結(jié)婚非得領個結(jié)婚證呢?這都是對自己的約束,我會告訴自己,哪怕將來某個時刻我覺得這不好玩了,我也不能放棄。
誓約可能會帶來痛苦,但是也會帶來好處。比如誓約會給了我們身份認同,別人問你是什么人,你可以說我是XXX的妻子,我是信仰XXX的人,我是XX組織的人。除此之外,誓約還能讓我們建立品格,品格不是自律、自控和毅力這些東西,品格是道德的要求,是仁義禮智信那些自古以來就被人推崇的東西。
2.婚姻
婚姻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

出于各種原因,你對一個人心生好感,然后你們勾勾搭搭,最后成為了戀人。正式確定了戀愛關系,你們開始建立起了「親密關系」會成雙成對地做各種事情,從「我」變成了「我們」。
這個時候,你覺得對方太完美了。
專家說這是個好事兒,他們發(fā)現(xiàn)在這個階段你覺得對方越完美,將來你們的婚姻關系就會越長。
然后,就進入了危機時刻。
你的本性和各種缺點都會暴露出來:你出門拖沓,TA總是很守時;你覺得應該節(jié)儉,TA卻花錢大手大腳;你的東西總是亂扔亂放,TA卻非常愛整潔。兩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可能完全一樣,這時候該怎么整?
然后下一步就是原諒。
一方愿意改變,關系才能繼續(xù)發(fā)展。如果雙方都秉著「老子(老娘)就這樣,愛咋咋地」的態(tài)度,這段關系大概率不會繼續(xù)下去。
然后就是融合。
當個人的自我能讓步于二人的關系時,你們就可以考慮進入婚姻了。

你知道TA是個好人,你們之間不僅有男女之間激情的愛,還要有朋友的愛和無私的愛。這還不夠,如果從理性層面來說,你還要考慮TA的性格,人的有些性格是可以變的,有些卻不容易變。對于結(jié)婚來說,你需要特別關注TA的「情感依戀類型(attachment) 」。
3.依戀理論
正巧前幾天看到一本《不要挑戰(zhàn)人性:史上20個經(jīng)典人性實驗》還有《讀懂孩子的情緒》這兩本書中都提到了「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 ?!敢缿佟惯@個概念最早是英國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兒童精神病學家約翰·鮑爾(John Bowlby)比提出的,由于他為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理論做的大貢獻,也被人稱為「依戀理論之父」。他的同事瑪麗·愛因斯沃斯(Mary Dinsmore Salter Ainsworth),也是一位著名的發(fā)展心理學家,曾經(jīng)做了一個實驗,通過觀察孩子對陌生人的反應,來評估母親與孩子之間的依戀關系。
實驗選取了一些12至14個月大的小朋友。讓TA們和母親一起在一間有許多玩具的「游戲室」里互動玩耍。當孩子熟悉環(huán)境之后,母親會逐漸和孩子減少互動,最終讓孩子自己玩耍。當孩子自己玩兒的開心時,女性工作人員假扮陌生人進來和孩子還有母親一起互動。工作人員是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界的高手,懂得和孩子相處的「套路」。這樣,工作人員很快就和孩子混熟了,當她們在一起玩耍時,母親則悄悄地走出「游戲室」,這樣房間里就只剩下孩子和一位陌生阿姨了。

當孩子發(fā)現(xiàn)母親不在時,這些孩子開始放飛自我了。有的是「戲精派」,上來就開始大哭大鬧,有的是「行動派」想打開房門去外面找媽媽;有的是「高冷派」,媽媽在或者不在,我都在這不悲不喜;還有的是「淡定派」,表面淡定,實則慌的一批。當工作人員會去哄這些孩子的時候,有的情緒會緩和很多,有的則是怎么哄都不行。最有意思的是「高冷派」的孩子,不管工作人員做什么,孩子完全不搭理。
過了一會兒,孩子的母親回來了,世間百態(tài)又開始上演。有的孩子去找媽媽抱抱之后心情就會平復下來,然后接著玩兒去了;有的孩子則表現(xiàn)的很憤怒,好像是在抱怨媽媽怎么才回來;有的孩子則無動于衷,媽媽回來我也不搭理。
當孩子和工作人員玩兒的投入時,媽媽再次悄悄離開,然后孩子再次開始「戲精上身」,然后媽媽又突然回來,「世間百態(tài)」再次上演。幾個回合下來,實驗終于結(jié)束了。
重點來了——研究者根據(jù)孩子發(fā)現(xiàn)母親不在和母親回來的行為反應,把孩子與母親的「依戀」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是安全型依戀,這類孩子把媽媽視為「避風港」。媽媽在的時候,孩子可以自由玩耍,情緒積極且平穩(wěn);媽媽不在時他們是「淡定派」雖然表面上不哭不鬧,但內(nèi)心焦慮不安。當媽媽回來時,孩子之前的焦慮情緒也會消失,好像什么事也沒發(fā)生一樣。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類孩子的媽媽總是用欣賞和愛的目光來看孩子,他們會在旁邊陪伴孩子但不會主動干涉,孩子遇到困難時,他們能很快理解孩子的感受并給予幫助。
第二類是回避型依戀?!父呃渑伞沟暮⒆泳蛯儆谶@一類,陌生人一般不會使這類孩子感到緊張,而且媽媽離開和回來時他們都不予理會,即使迎接媽媽,他們也會在短暫接觸后又回到原來「高冷」的樣子。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類孩子的媽媽大多對孩子缺乏耐心,如果孩子打翻食物、鬧情緒或者突然打亂自己的計劃時,他們常常情緒失控,并責罵孩子甚至出現(xiàn)過激行為。孩子每次對媽媽的期待都得到冷漠的回應,最后孩子啟動了自己內(nèi)心的保護機制,變成了一個「高冷派」。
第三類是焦慮矛盾型依戀。「戲精派」和「行動派」的孩子都屬于這一類,這類孩子在玩兒玩具的時候心不在焉,注意力全都放在媽媽身上,媽媽離開時,他們會大喊大叫。媽媽回來時想抱抱孩子,孩子會表現(xiàn)的非常抗拒。這類孩子的媽媽的情緒飄忽不定,時而對孩子非常積極,時而對孩子愛搭不理。而且喜歡強迫孩子和自己保持一致,而不去關心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
4.成年后的依戀
依戀關系不僅存在于孩子和媽媽之間,成年人的依戀關系也是存在的,尤其是戀人和夫妻。并且兒童時期的依戀和成年后的依戀有很大關系。

鮑爾比和愛因斯沃斯等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長大后會積極地與他人交往,跟親密關系的另一半相處時也是一種輕松自在的狀態(tài)。據(jù)統(tǒng)計,這一類型的人大概有65%~70%,他們長大后其中有90%的人會結(jié)婚,離婚率也是最低的。
回避型依戀的孩子長大后會經(jīng)常懷疑和遷怒他人,也不容易和別人建立親密關系。據(jù)統(tǒng)計,這一類型的人大概有20%,他們長大后的結(jié)婚率只有70%,而且結(jié)婚后的離婚率高達50%。
焦慮矛盾型依戀的孩子長大后會對親密關系的另一半患得患失,跟愛人相處的時候也是緊張的狀態(tài)。據(jù)統(tǒng)計,這一類型的人大概有10%~15%,而他們長大后的結(jié)婚率更低,離婚率也比回避型的人更高。
理性的說,我們要盡量找安全型的人結(jié)婚。
但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人都選擇和自己同一類型的人結(jié)婚,可見感性還是勝過了理性。
5.進入婚姻
當你們步入了婚姻以后,也別抱有太多美好的幻想。據(jù)統(tǒng)計,只有15%的婚姻中兩人關系會一直像初戀一樣美好,他們一天不見就會相互思念,彼此之間有說不完的話,激情永不消散。
大部分婚姻還是湊合著過。
不過我們還是應該追求完美婚姻,完美的婚姻不是為了湊合,而是為了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要跟另一個人融合。
而事實上,不管對方是個多好的人,婚姻都會限制你的自由。
婚姻是個人主義最嚴重的危機。
你的缺點會暴露給對方,你身邊一直有個人對你各種評判。你發(fā)現(xiàn)了以前你根本不知道的缺點,結(jié)了婚才知道,原來自己起床氣那么重,從來不關心別人的感受,你還喜歡給別人制造負罪感…
你咋是個這樣的人啊…
而婚姻能不能幸福,取決于你愿不愿意改變。
在良好的婚姻中,夫妻雙方都必須失去一部分自我,讓位給婚姻關系。關系比個人重要,這就是美滿婚姻的秘密。

6.尾巴
如果不是伊諾很早之前提出結(jié)婚,我可能還想等一切準備妥當再結(jié)。而我時常在想,其實根本不存在「一切都準備好」的時候,即使一切外在條件準備好了,那個愛你的人可能也早已不在你身邊了。
兩個人一起努力的日子是平淡且幸福的。
感謝你的陪伴,
讓我在實踐誓約的過程中慢慢被改變,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
感謝你花時間讀到這里。
注:以上圖片均已獲得付費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