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踏足山巔,也曾進入低谷,二者都使我受益良多”
這首詞56字,寫盡了少年的春風得意和老年的落寞衰敗。用文章的分析方法來看的話,貫穿全文的線索就是,雨。 同樣的一場雨,卻因為時間不同,有三重意境。少年志得意滿,佳人伴身旁,窗外管他是微風細雨還是狂風驟雨,樓上歌舞總不休,喝到興起還要高歌一曲“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時候似乎感覺人生有無限的可能,放縱也罷,浪蕩也好,這些都是獨屬于那個少年的。 等到中年經(jīng)歷社會毒打之后,一個人漂泊異鄉(xiāng),顛沛流離,感覺自己就跟秋天的離群的大雁一樣,步入人生的秋天,除了凄凄西風,一無所獲。這時候一個人坐在船上,黑燈瞎火,外面天昏地暗,回憶當面同樣的雨夜,自己那時候是多放浪不羈,說不定心里嘆一句“卻道天涼好個秋” 再過幾年,折騰了一輩子之后,帶了一身傷病,無兒無女,孤苦伶仃,無處可依,只能寄身與僧廬,此生已了了。踏足過山巔與低谷,經(jīng)歷過悲歡離合之后,選擇了歸于平淡,以佛經(jīng)求得解脫與安慰,但是其實他也知道,這不過是自己逃避現(xiàn)實的方法而已。因為在這個雨夜,他又失眠了,年少的歌舞和中年的羈旅不斷在眼前交織,伴著窗外的秋雨,一夜無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