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 3:夢
?? ? ? ? 夢,一個萬千變化的東西。每個人都有對“夢”獨道的理解。有蘇軾那“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哀思;亦有辛棄疾那“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躊躇;還有李煜“夢里不知身是客,一響貪歡”的感傷。詩人往往借夢來抒發(fā)自己那不稱意的感嘆。我想詩人們并未想過人為何會做夢,他們只給后人留下“如夢似幻月,若即若離花”的華美篇章。
不過筆者個人對“夢”也有不少好奇。
“夢”在科學角度解釋是:睡眠時局部大腦皮質還沒有完全停止活動,從而引起腦中的表像活動。
從“大腦皮質”和“表象活動”這兩個點還可以細細分析。
大腦皮質分為六層,依次為分子層、外顆粒層、錐體細胞層、內顆粒層、節(jié)細胞層和多形層。這些大腦皮質多為細胞和組織,是大腦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對外界信息的存儲與接收都是在大腦皮質上完成。在聯(lián)系到夢,夢境中所形成人、事物、場景與情景等等……往往都基于我們記憶基礎。
再說大腦的“表象活動”分為兩大類:自發(fā)表象活動與自覺表象活動。自發(fā)表象活動是一種不自覺或無意識的感性心理活動。相反自覺表象活動在創(chuàng)作構思時是自覺的有意識的感性心理活動。
或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自覺表象活動”的合理解釋。這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夢。
而“自發(fā)表象活動”這種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往往被看作人類潛意識中的愿望和情感。這就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夢。
不知道為什么我此時此刻我想起那些夢,那些噩夢,那些美夢,那些天馬行空的夢,我有些傷感。即使我知道“他們”是怎么產生的又能怎樣樣?那就是我永遠的一抹感傷,我還是那個每天四點被夢驚醒的造夢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