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高考前
——這并非是第一次,也絕不是最后一次。
六年前,在高考的前一夜,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轉折的我處于一個相當亢奮的狀態(tài)——臉紅脖子粗的轉載著一切與考試順利相關的東西,仿佛理想的人生在向我招手。義務教育的路已然走到盡頭,就這樣輕率的為前半生定下基調……
但,不應是那樣?。侩m然未嘗涉足,但我也旁觀過無數次高考,哥哥、姐姐們曾踏上過無法反悔的獨木橋,而未來成長中的弟弟、妹妹們也必然會抵達相同的起點。昨天是他們、今天是我們、明天是你們,高考,或許有的人只會踏足一次、有的人會缺席、還有人會反復經歷幾次,但從來不會缺少經歷它的人……
我想到了:罪魁禍首,是那狂熱到無法呼吸的環(huán)境!那日的晨曦,比往日還更早些,而學校旁的小巷中早已擠滿了準備應考的學生,通過渺小的鏡片看著那些熟悉的、陌生的臉龐,自發(fā)的讀書聲已經開始灼燒著空氣,而翻動的讀書筆記更是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雖然教學樓南坐北朝南,但從教室左邊的窗戶望去,仍然可以看到學校前不寬的街道上圍滿了焦急的家長,答題握著筆的手悄悄浸滿了汗水……在熟悉的食堂門口看見圍聚著的同學們,雖然不能就餐,但饑餓擋不住他們對答案的熱情,在一個個選項念出后,有喜悅、有懊惱、而更多的則是對自己選擇的自信,平時考試養(yǎng)成的壞習慣到如今已經在深深的影響著在場每一個人。當時年少的我對著這群傻瓜微微嘆息,轉身走向已經租了快一年的出租房,但沒有參與熱鬧的我并沒有杜絕環(huán)境對我的影響,反而是沉浸在“甩掉了一個包袱”的喜悅中,而“包袱”伴隨著時間流逝被甩掉的越來越多……
在完成所有試的當晚,我們有一個“小小的聚會”,我忍住了通宵的誘惑,在深夜里沿著平日熟悉的路回到出租房,路上安靜的只剩幾聲狗吠,這讓我意識到,拋光包袱的內心中似乎什么也不曾剩下,就像游戲里的師傅向我祝賀“恭喜高考結束云云”的時候,就已經意味著:真正純真的學生時代,已經畫上句號,已經不存在了!
那晚聽著窗外的雨聲,在床上翻來覆去我心中空空落落,盡管連夜的大雨拉低了成都當日的溫度,可雨霧中的學生們卻在操場上發(fā)泄著他們最后的瘋狂——歇斯底里的用馬克筆在同學身上簽字留念,口語考試已經不再是阻遏萬千學生的難關!大家伙發(fā)誓:不管如何一定要在學生生涯的最后留下些什么,在班級聚餐時因為男生人數過多被分到女生那桌,隨之而來的便是連綿不斷的被勸酒,在吞咽刺口啤酒的我偶爾也想到:這樣充滿歡聲笑語的畫面是否每年都存在?而他們如今是否也能充滿歡聲笑語的聚在一起?最后以醉酒為借口跑去上網,一個人默默待到平日下午放學時分,才戀戀不舍的收拾起那件簽滿同學名字的校服離去,隨著雨過天晴酒醒了,燥熱似乎也消退了……
自那以后,我大概沒再見過那其中的大部分人。
瞳孔縮回,今日的飯桌上又老生常談起妹妹的高考,看著叔叔眉飛色舞的盤點著國內的學校,爸爸故作高深的細數各個專業(yè),我不禁有些氣短:已經被既定好的人生,每每都是這樣,人生還沒有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便被遵循著“傳統”涂上了“正確”的色彩,所以當他們要我向妹妹傳達我的祝福時,我干涸的喉嚨實在發(fā)不出一點聲音,這并非我對她抱有偏見,而是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曾經”……桌子上的人們還在暢談未來,而我確實沒法想象如何能在三診考試到高考這個小小的時間段中能猛增一百多分,就如同父親在幾年前希望語言、預科連讀的學渣我能在英國取得一等榮譽學士的夢想,深知無法達到,可又無力辯駁……
人生啊,高考不過就像象征未來的起點,說得絕對,與其他沒有任何不同……
晚間妹妹又因突然來了月經,而對這屆高考的看法變得極度負面,打電話向她的父親尋求心理安慰,我不知道月經究竟會對女孩本身產生多大影響只能平聲相勸。
事實的發(fā)展總以意想不到的滑稽進行著,如果我不是主角之一,或許已經笑出聲了,有時候這個世界便是如此,滑稽的讓人笑容都凝固了。
加油妹妹,加油高三的考生。
這樣的激勵即便沒有半分實際上的作用,但所求一方心安也可,而我更希望的則是你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沒有什么會是“最后一考”。
有的人奢望大學自由,可社會的韁繩會逐年纏繞他;有的人奢望校園戀情,可事實是近半大學生究其四年仍是單身;有的人為了崇高的理想,可真相卻擔不起這份純真、配不上“偉大”二字;有的人……
悲慘的事實已經夠了。
生活仍舊會繼續(xù)無論以怎樣的面目。
所以啊,『請』為自己加油吧,哪怕再施加任何方向上微小的力也能改變“既定”的軌跡,與狂妄自大一樣不可取的是迷惘而混沌的自卑,熱鬧可以有,但喧囂終究會是過往云煙。
?!愣炅铝?/p>
致敬我可愛的后輩們
及曾經的母校玉林
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