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種花家事·孟春紀(jì)】006衛(wèi)石碏大義滅親 鄭莊公假命伐宋『東周列國志』

2021-09-10 10:48 作者:山嵓  | 我要投稿

【閱前提醒】本系列『種花家事』專欄是采用“附經(jīng)而作”的整理模式,即先將“馮夢龍-蔡東藩”十二部歷史演義的公版原經(jīng)抄錄于專欄;然后進(jìn)行分段分節(jié),并添加小標(biāo)題;之后對各部分進(jìn)行敘述,置于節(jié)前;最后注解附錄于相應(yīng)位置。由于工程量浩大,因此每篇專欄發(fā)表時并不完善,前期以跑馬圈地為主,寫得較為簡略。待第一遍完成后,會再進(jìn)行第二遍、第三遍……增修,以求能趨于完善。總而言之,本系列是以種花家十二部信史流歷史演義小說為大綱底本,以種花家古典傳統(tǒng)歷史文獻(xiàn)為參照準(zhǔn)繩,兼采歷史演義與歷代筆記小說為補充,最終雜糅整合而成。在初步計劃中,『種花家事』系列共有本紀(jì)十二,上起諸夏共和行政,下迄中華再造共和,以求取其間兩千七百九十年歷史之精要:

孟春紀(jì)·東周列國志;仲春紀(jì)·前漢演義;季春紀(jì)·后漢演義;孟夏紀(jì)·兩晉演義;仲夏紀(jì)·南北史演義;季夏紀(jì)·唐史演義;

孟秋紀(jì)·五代史演義;仲秋紀(jì)·宋史演義;季秋紀(jì)·元史演義;孟冬紀(jì)·明史演義;仲冬紀(jì)·清史演義;季冬紀(jì)·民國演義……

〇、山話嵓語

? ? ? ? 今天繼續(xù)更新馮夢龍先生的《東周列國志》,書接上回CV13083846,本篇是第006章回,主要講的是衛(wèi)國誅殺弒君逆賊州吁撥亂反正,以及鄭莊公縱橫捭闔洗刷東門之辱的故事。

? ? ????①石碏奇謀——衛(wèi)國州吁弒君篡權(quán)后,因得國不正,遲遲無法穩(wěn)定朝局,于是請心腹石厚求教大夫石碏,石碏立刻將計就計,建議石碏讓陳侯牽線請周天子冊封背書,州吁不通權(quán)謀,不知是計,竟然同意了。

????????②梟賊末路——州吁帶著石厚按照石碏的謀劃前往陳國拜見陳侯,立刻被陳侯擒下,原因很簡單,州吁弒殺的衛(wèi)桓公乃是陳侯之妹戴媯所生。州吁殺了陳侯最有出息的外甥,竟然還敢跑過去要求幫忙牽線……我讀史至此,實在無法理解這是什么腦回路!

????????③大義滅親——陳侯擒下了州吁和石厚,但二人干系重大,一為衛(wèi)公子,一為重臣石碏之子。陳是小國,不敢與衛(wèi)結(jié)仇,于是就立刻知會衛(wèi)國。衛(wèi)國朝臣商議之后,由重臣石碏親自拍板,派人誅殺了弒君篡位的州吁和助紂為虐的親子石厚。

????????④鄭莊復(fù)仇——衛(wèi)州吁生前為轉(zhuǎn)移國內(nèi)矛盾,打著為周天子報刈麥之仇的旗號,聯(lián)合宋、陳、蔡、魯四國之軍討伐鄭國,后兵圍新鄭東門后,割新鄭城外之麥而歸。鄭莊公為雪此恥,先后兵伐衛(wèi)、宋兩國。伐衛(wèi)時,衛(wèi)聯(lián)合南燕攻虎牢,鄭軍于虎牢北大破之;伐宋時,鄭莊公動用王師并聯(lián)合邾國一舉大破宋都之郛。

????????⑤鄭陳交鋒——宋為報復(fù)破郛之辱,全軍攻打鄭國,并最終奪取鄭國長葛。鄭莊公為了再次報復(fù)宋國,決定先緩解與周邊的緊張關(guān)系,遂決定與陳國講和,經(jīng)過一些列明爭暗斗,最終陳國不僅同意了鄭國的講和,并將孫女嫁給鄭世子忽,以使聯(lián)姻。

????????⑥伐宋奇謀——鄭伯穩(wěn)定外交關(guān)系后,就開始了復(fù)仇計劃,先趁著洛邑糧荒的時機帶糧援助天子以緩和周鄭關(guān)系,然后假意與宋衛(wèi)講和以麻痹敵人,最后忽然偽托天子王命傳檄諸侯討伐宋國。

????????⑦諸侯伐宋——齊魯響應(yīng)王命,與鄭國聯(lián)兵討伐宋國,連破宋國數(shù)城。宋國不敵,遂暗派兵馬聯(lián)合衛(wèi)國反襲鄭。聯(lián)軍在取得不小戰(zhàn)果的情況下決定見好就收班師還朝,鄭莊公則立刻回援以御衛(wèi)宋聯(lián)軍。

一、石碏奇謀

【周桓王元年(魯隱公四年,衛(wèi)桓公十六年,鄭莊公二十五年,宋殤公元年,陳桓公二十六年,蔡宣侯三十一年,元始前719年)】?

? ? ? ??桓王元年(隱公四年,元始前719年)秋,州吁帶兵回到衛(wèi)國,大肆宣揚自己的戰(zhàn)功,逢人便展示自己為給天子報刈麥之仇而繳獲的鄭國首都新鄭的禾稻,可惜此時依然無人買賬山錄||《左傳·隱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畢竟州吁打小就聲名狼藉,而被弒殺的衛(wèi)桓公又無錯處。因此即使攜大勝鄭國的戰(zhàn)功依然無法服眾。州吁無奈只得再次問計,而石厚此時又出了一個主意:即請其父石碏重新出山。

? ? ? ??石碏是州吁父親衛(wèi)莊公的重臣,但自衛(wèi)桓公繼位后,就告老退休了,并一直杜門不出〖山錄||《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而且石碏一直反對石厚與州吁交往,甚至曾因此對其行使家法,無效后直接將其鎖在家中。但奈何石厚最終悖逆其父,翻墻逃出。至此,兩父子關(guān)系異常緊張山錄||《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不過石碏雖然早已離開朝堂,但威望卻一直很高,因此石厚想讓州吁想辦法請石碏出山,只要石碏在朝堂上表示支持州吁,那百官就一定會支持州吁。

? ? ? ? 州吁大喜,立刻著人提重禮去請石碏出山入朝為官。但是石碏堅決拒絕。州吁雖心中不喜,但也不敢強迫,便不再堅持,不過也未索回重禮,而是只讓石碏提供一個能解決現(xiàn)在州吁自身困境的辦法就行山錄||《左傳·隱公四年》——厚問定君于石子。。

? ? ? ? 于是石碏就出了一個主意,讓州吁去面見周天子,只要東周天子承認(rèn)州吁是衛(wèi)國國君,并賜下諸侯冕服行輦,那衛(wèi)國將無人再敢怨懟。畢竟此時尚處春秋初年,天子威儀尚存,擁立諸侯國君并不是靠幾個大臣口上認(rèn)同就能成的,至少且必須得到周王的正式冊封才能算數(shù)山錄||《左傳·隱公四年》——石子曰:“王覲為可?!?strong>。

????????并且為防止周天子拒絕賜見,過于尷尬,石碏還十分貼心的讓州吁先去找陳桓公。因為陳桓公是周天子的近臣,跟著陳桓公去見周天子,就算被拒絕,周天子當(dāng)面也不會做得太難看,并且此次伐鄭,為周天子出了氣,周天子內(nèi)心歡喜,成事幾率極大山錄||《左傳·隱公四年》——曰:“何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于王,陳、衛(wèi)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strong>。

? ? ? ? 州吁大喜,不斷夸贊此乃老成謀國之言,便立刻帶著石厚,拿上大量玉帛珠寶,向陳國進(jìn)發(fā)。而其走后不久,石碏立刻嚙指血書,將事情原委如實寫下,并請求陳國協(xié)助拿下這兩個亂臣賊子,然后著心腹快馬加鞭,趕在州吁車隊之前送達(dá)陳國山錄||《左傳·隱公四年》——厚從州吁如陳。石碏使告于陳曰:“衛(wèi)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strong>

【01】話說石厚才勝鄭兵一陣,便欲傳令班師,諸將皆不解其意,齊來稟復(fù)州吁曰:“我兵銳氣方盛,正好乘勝進(jìn)兵,如何遽退?”州吁亦以為疑,召厚問之。

【02】厚對曰:“臣有一言,請屏左右。”州吁麾左右使退。

【03】厚乃曰:“鄭兵素強,且其君乃王朝卿士也。今為我所勝,足以立威。主公初立,國事未定,若久在外方,恐有內(nèi)變。”

【04】州吁曰:“微卿言,寡人慮不及此?!?/strong>

【05】少頃,魯、陳、蔡三國,俱來賀勝,各請班師,遂解圍而去。計合圍至解圍,才五日耳。石厚自矜有功,令三軍齊唱凱歌,擁衛(wèi)州吁揚揚歸國。

【06】但聞野人歌曰:“一雄斃,一雄興。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恨無人兮訴洛京!”

【07】州吁曰:“國人尚不和也,奈何?”

【08】石厚曰:“臣父碏,昔位上卿,素為國人所信服,主公若征之入朝,與共國政,位必定矣?!?/strong>

【09】州吁命取白璧一雙,白粟五百鍾,候問石碏,即征碏入朝議事。石碏托言病篤,堅辭不受。

【10】州吁又問石厚曰:“卿父不肯入朝,寡人欲就而問計,何如?”

【11】石厚曰:“主公雖往,未必相見,臣當(dāng)以君命叩之?!蹦嘶丶乙姼?,致新君敬慕之意。

【12】石碏曰:“新主相召,欲何為也?”

【13】石厚曰:“只為人心未和,恐君位不定,欲求父親決一良策。”

【14】石碏曰:“諸侯即位,以稟命于王朝為正。新主若能覲周,得周王錫以黻冕車服,奉命為君,國人更有何說?”

【15】石厚曰:“此言甚當(dāng),但無故入朝,周王必然起疑,必先得人通情于王方可?!?/strong>

【16】石碏曰:“今陳侯忠順周王,朝聘不缺,王甚嘉寵之。吾國與陳素相親睦,近又有借兵之好,若新主親往朝陳,央陳侯通情周王,然后入覲,有何難哉?”

【17】石厚即將父碏之言,述于州吁。州吁大喜,當(dāng)備玉帛禮儀,命上大夫石厚護(hù)駕,往陳國進(jìn)發(fā)。

【18】石碏與陳國大夫子針,素相厚善。乃割指瀝血,寫下一書,密遣心腹人,竟到子針處,托彼呈達(dá)陳桓公。書曰——外臣石石碏百拜致書陳賢侯殿下:衛(wèi)國褊小,天降重殃,不幸有弒君之禍。此雖逆弟州吁所為,實臣之逆子厚貪位助桀。二逆不誅,亂臣賊子,行將接踵于天下矣。老夫年耄,力不能制,負(fù)罪先公。今二逆聯(lián)車入朝上國,實出老夫之謀。幸上國拘執(zhí)正罪,以正臣子之綱,實天下之幸,不獨臣國之幸也!

二、梟賊末路

【周桓王元年(魯隱公四年,衛(wèi)桓公十六年,鄭莊公二十五年,宋殤公元年,陳桓公二十六年,蔡宣侯三十一年,元始前719年)】

????????陳桓公收到石碏血書后大喜,原來陳桓公聽聞外甥衛(wèi)桓公被州吁弒殺篡位,大怒,但衛(wèi)乃大國,且陳衛(wèi)本就是姻親之國,雙方利益勾連太大,直接開戰(zhàn)后果難料。因此陳桓公為了大局著想就打算捏著鼻子認(rèn)了,甚至還同意參加了州吁組織的五國伐鄭的團(tuán)建活動。但萬萬沒想到,州吁此僚實在不知好歹,等到陳桓公打完東門之役班師回國后,竟然見到了自己的妹妹戴媯!

????????兄妹相逢,本應(yīng)是一件樂事,但戴媯此時出現(xiàn)在陳國卻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昔衛(wèi)莊公執(zhí)政時,衛(wèi)陳兩國友好。陳桓公的父親陳文公聞聽衛(wèi)國正宮夫人莊姜美卻無子,就當(dāng)機立斷立刻找人說媒,將自己的兩個掌上明珠厲媯、戴媯一口氣全都嫁給了衛(wèi)莊公,一定要產(chǎn)下嫡嗣。而后來的歷史走向也確如陳文公所料,姐姐厲媯所生之子孝伯,雖然福薄命淺早夭而亡,但妹妹戴媯卻不負(fù)眾望,產(chǎn)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嬰。衛(wèi)莊公和莊姜都很喜歡這個孩子,故取其名為“完”,以示此子降生,衛(wèi)室江山便已完整。之后衛(wèi)莊公當(dāng)機立斷,立刻封姬完為世子儲君,由莊姜和戴媯共同撫養(yǎng)山錄||《左傳·隱公三年》——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之后衛(wèi)桓公姬完也的確不負(fù)重托,成為了衛(wèi)國的合格君主,甚至能與春秋小霸鄭莊公打得有來有回。

????????衛(wèi)桓公執(zhí)政后,自然沒有虧待自己的母族陳國,雙邊關(guān)系飛速猛進(jìn)。但正當(dāng)陳國高興于自己的投資即將結(jié)下累累碩果時,噩耗傳來了,衛(wèi)莊公的妾生子州吁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弒殺衛(wèi)君而自立。然后陳國就尷尬了,外甥衛(wèi)桓的死不僅會導(dǎo)致兩國以前的協(xié)議可能作廢,而且陳國花重金在衛(wèi)國聯(lián)系經(jīng)營的關(guān)系網(wǎng),也幾乎全被打成舊君逆黨,從而遭到州吁的大肆清洗。

????????本來陳桓公打算通過這次五國伐鄭的團(tuán)建,緩和兩國關(guān)系,保住一些利益,減少損失??扇f萬沒想到,州吁為了掃除清洗的障礙,竟然絲毫不顧任何情面的將衛(wèi)桓公之母戴媯給驅(qū)逐回陳國了,這可不是簡單的回娘家,而是被休“大歸”山錄||《毛詩傳箋·燕燕》——莊公薨,完立而州吁殺之,戴媯于是大歸。。這表明雙方的姻親關(guān)系徹底破裂,對于普通嫁女人家這都已屬于要被周圍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的奇恥大辱了,更何況是堂堂諸侯國。

????????此時陳桓公正愁無法找州吁報仇,而州吁竟然在石碏的一番忽悠下自己找上了門,因此當(dāng)陳桓公看到石碏傳來的協(xié)助除逆的血書后,自然沒什么猶豫,立刻著手安排,這正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來投。于是陳國就沒有任何波折的拿下了州吁及其心腹石厚。不過二人雖實為逆賊,但名義上仍是衛(wèi)國的國君重臣,尤其是石厚,還是石碏的親子,陳國的確不好動手。因此陳桓公權(quán)衡利弊后,還是決定將二人交由衛(wèi)國自己處置,于是便將二獠被擒的消息告知給了衛(wèi)國,讓衛(wèi)國自己決定二獠的下場山錄||《左傳·隱公四年》——陳人執(zhí)之,而請蒞于衛(wèi)。

【01】陳桓公看畢,問子針曰:“此事如何?”子針對曰:“衛(wèi)之惡,猶陳之惡。今之來陳,乃自送死,不能縱之?!?/strong>

【02】桓公曰:“善。”遂定下擒州吁之計。

【03】卻說州吁同石厚到陳,尚未知石碏之謀。一君一臣昂然而入。陳侯使公子佗出郭迎接,留于客館安置,遂致陳侯之命,請來日太廟中相見。州吁見陳侯禮意殷勤,不勝之喜。次日,設(shè)庭燎于太廟,陳桓公立于主位,左儐右相,擺列得甚是整齊。

【04】石厚先到,見太廟門首立著白牌一面,上寫:“為臣不忠,為子不孝者,不許入廟!”

【05】石厚大驚,問大夫子針曰:“立此牌者何意?”

【06】子針曰:“此吾先之訓(xùn),吾君不敢忘也?!笔袼觳灰?。

【07】須臾,州吁駕到,石厚導(dǎo)引下車,立于賓位,儐相啟請入廟。

【08】州吁佩玉秉圭,方欲鞠躬行禮,只見子針立于陳侯之側(cè),大聲喝曰:“周天子有命:‘只拿弒君賊州吁、石厚二人,余人俱免!' ”說聲未畢,先將州吁擒下。

【09】石厚急拔佩劍,一時著忙,不能出鞘,只用手格斗,打倒二人。廟中左右壁廂,俱伏有甲士,一齊攏來,將石厚綁縛,從車兵眾,尚然在廟外觀望。子針將石碏來書宣揚一遍,眾人方知吁、厚被擒,皆石碏主謀,假手于陳,天理當(dāng)然,遂紛然而散。史官有詩嘆曰:

州吁昔日餞桓公,今日朝陳受禍同。

屈指為君能幾日,好將天理質(zhì)蒼穹。

【10】陳侯即欲將吁、厚行戮正罪,群臣皆曰:“石厚乃石碏親子,未知碏意如何,不若請衛(wèi)自來議罪,庶無后言。”陳侯曰:“諸卿之言是也?!蹦藢⒕级?,分作兩處監(jiān)禁,州吁囚于濮邑,石厚囚于本國,使其音信隔絕。遣人星夜馳報衛(wèi)國,竟投石碏。

山箋||? 關(guān)于戴媯大歸于陳的歷史疑云

????????其實歷史上并沒有關(guān)于“戴媯大歸于陳”的明確記載,此事所傳源自于毛詩小序《毛詩序》——《燕燕》衛(wèi)莊姜送歸妾也。,然后鄭玄箋注此處時根據(jù)歷史進(jìn)一步具體化為《毛詩傳箋》——莊姜無子,陳女戴媯生子名完,莊姜以為己子。莊公薨,完立而州吁殺之,戴媯于是大歸。莊姜遠(yuǎn)送之于野,作詩見已志。,之后孔疏朱傳皆從此說。

????????不過由于當(dāng)年詩經(jīng)之解,并不只出于毛詩,還有韓、魯、齊等詩解,其中韓、魯之解認(rèn)為此詩作者乃是衛(wèi)定姜,當(dāng)然兩詩也有分歧,韓詩認(rèn)為此乃衛(wèi)定姜送別自己的妹妹《內(nèi)傳征》——韓詩曰:衛(wèi)定姜歸其娣,送之而作。;而魯詩認(rèn)為是衛(wèi)定姜送別自己的寡婦兒媳《集疏》——魯說曰:衛(wèi)姑定姜者,衛(wèi)定公之夫人,公子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婦無子,畢三年之喪,定姜歸其婦,送之至于野,恩愛哀思,悲以感慟,立而望之,揮泣垂涕,乃賦。。劉向的《列女傳·母儀》從此說。

????????當(dāng)然,還有其他的說法,尤其是關(guān)于作者的性別分歧,這很重要,因為詩的最后一句作者自稱寡人,若作者是女,則可證明寡人在春秋時亦可作為君夫人的自稱,《辭源》就是認(rèn)同這一觀點,故“寡人”詞條中,有此說法。

????????當(dāng)然我最喜歡的仍然是毛鄭的說法,因為這很符合歷史人物州吁與陳桓公的行為邏輯,因此我特將此事添加復(fù)述于此,以使此次衛(wèi)國撥亂反正的故事更加具有邏輯性、故事性和可讀性。

三、大義滅親

【周桓王元年(魯隱公四年,衛(wèi)桓公十六年,鄭莊公二十五年,宋殤公元年,陳桓公二十六年,蔡宣侯三十一年,元始前719年)】

????????桓王元年,陳侯拿下州吁和石厚后,立刻遣人告知衛(wèi)國。石碏接報后立刻出山,召集群臣議政。對于州吁大家沒什么好說的,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但對于石厚,群臣卻開始含糊其辭了,畢竟石厚的老爹就站在臺上,沒錯就是此時的政議主持者石碏。因此誰也不敢開口議死,反而不斷為石厚開脫。石碏一看情況大怒,立刻大義滅親的派自己的家臣獳羊肩赴陳國斬殺親子石厚。于是議政結(jié)束后,群臣達(dá)成共識:衛(wèi)國右宰丑前往陳國于濮斬殺叛逆賊子州吁,而石碏派家臣宰獳羊肩赴陳國斬殺亂臣石厚山錄||《左傳·隱公四年》——陳人執(zhí)之,而請蒞于衛(wèi)。九月,衛(wèi)人使右宰丑蒞殺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蒞殺石厚于陳。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罅x滅親’,其是之謂乎!”。

????????桓王元年(隱公四年,元始前719年)九月,州吁和石厚在陳國被斬殺,衛(wèi)國需要再選新君,而此時衛(wèi)桓公的子嗣無力繼承大統(tǒng),就只有迎回逃亡邢國的公子晉?;竿踉甓?,因州吁之亂而逃亡邢國的公子晉,在衛(wèi)臣的簇?fù)硐?,返回并繼承了衛(wèi)國君位,是為衛(wèi)宣公。公子晉是萬萬沒想到,本與君位無緣的他竟然陰差陽錯的成為了大衛(wèi)國君,而衛(wèi)人此時也絕想不到,他們迎回的君主乃是整個春秋歷史中最骯臟最齷齪的垃圾貨色,沒有之一。就這樣,衛(wèi)國這個建都朝歌承接殷商數(shù)百年氣運的小霸之國,從此刻起開始在亡國末路上不斷奔跑……? ? ????

【01】卻說石碏自告老之后,未曾出戶,見陳侯有使命至,即命輿人駕車伺候,一面請諸大夫朝中相見,眾各駭然。石碏親到朝中,會集百官,方將陳侯書信啟看,知吁、厚已拘執(zhí)在陳,專等衛(wèi)大夫到,公同議罪。

【02】百官齊聲曰:“此社稷大計,全憑國老主持?!?/strong>

【03】石碏曰:“二逆罪俱不赦,明正典刑,以謝先靈,誰肯往任其事?”

【04】右宰丑曰:“亂臣賊子,人得而誅之。丑雖不才,竊有公憤,逆吁之戮,丑當(dāng)蒞之?!?/strong>

【05】諸大夫皆曰:“右宰足辦此事矣。但首惡州吁既已正法,石厚從逆,可從輕議?!?/strong>

【06】石碏大怒曰:“州吁之惡,皆逆子所釀成,諸君請從輕典,得無疑我有舐犢之私乎?老夫當(dāng)親自一行,手誅此賊,不然無面目見先人之廟也!”

【07】家臣獳羊肩曰:“國老不必發(fā)怒,某當(dāng)代往?!?/strong>

【08】石碏乃使右宰丑往濮蒞殺州吁,獳羊肩往陳蒞殺石厚,一面整備法駕,迎公子晉于邢。左丘明修《傳》至此,稱石碏“為大義而滅親,真純臣也?!笔烦荚娫唬?/strong>

公義私情不兩全,甘心殺子報君冤。

世人溺愛偏多昧,安得芳名壽萬年?

【09】隴西居士又有詩,言石碏不先殺石厚,正為今日并殺州吁之地,詩曰:

明知造逆有根株,何不先將逆子除?

自是老臣懷遠(yuǎn)慮,故留子厚誤州吁。

【10】再說右宰丑同獳羊肩同造陳都,先謁見陳桓公,謝其除亂之恩,然后分頭干事。

【11】右宰丑至濮,將州吁押赴市曹,州吁見丑大呼曰:“汝吾臣也,何敢犯吾?”

【12】右宰丑曰:“衛(wèi)先有臣弒君者,吾效之耳!”州吁俯首受刑。

【13】獳羊肩往陳都,蒞殺石厚,石厚曰:“死吾分內(nèi),愿上囚車,一見父親之面,然后就死?!?/strong>

【14】獳羊肩曰:“吾奉汝父之命,來誅逆子,汝如念父,當(dāng)攜汝頭相見也?!彼彀蝿刂?。

【15】公子晉自邢歸衛(wèi),以誅吁告于武宮,重為桓公發(fā)喪,即侯位,是為宣公,尊石碏為國老,世世為卿。從此陳、衛(wèi)益相親睦。

山箋||? 『大義滅親』演義版復(fù)述

? ? ? ? 陳桓公看過石碏血書后大怒,勢要將此弒主謀逆之賊擒拿。陳侯雖前不久就與州吁一起聯(lián)兵伐鄭,但當(dāng)時就甚是不喜州吁之行徑,只是急于為周天子雪恨,才會同意聯(lián)兵。而此時又看到衛(wèi)石碏的血書,瞬時決定捉拿叛逆。

? ? ? ??行動前,陳桓公先命自己的胞弟公子佗出郭迎接,招待甚是殷勤。公子佗告知,次日陳桓公在陳國太廟攜文武大臣親自接見州吁。而州吁也被陳侯的熱情款待所感動,放下了戒心,次日竟只帶了石厚和幾個侍衛(wèi)就去見陳侯。結(jié)果沒有任何波折,陳侯很輕松的就拿下了州吁和石厚。然后將石碏的血書交給州吁帶的其他手下,石碏在衛(wèi)國威望極高,眾人一看其親手血書就直接拋下州吁與石厚返回衛(wèi)國了。

? ? ? ??石碏接到逆臣已被擒獲的通知后,立刻邀諸位大臣入朝相商后續(xù)事宜。眾臣一致同意誅殺州吁,但由于州吁雖為逆賊,卻畢竟是先王之弟,且在國內(nèi)還有不小的殘余勢力,一般人擔(dān)心被報復(fù),并不敢前去行刑,最后是衛(wèi)國右宰丑主動請纓,前去陳國親手對州吁行刑。

? ? ? ? 但當(dāng)討論到關(guān)于石厚的處置時,卻產(chǎn)生了分歧,雖然毫無疑問,石厚作為弒君主謀罪不容誅,但畢竟是石碏的親子,誰也不敢開這個口,反而紛紛要為石厚開脫,就連右宰丑此時也不敢再自告奮勇的表示到陳國辦了石厚。場面一度十分尷尬,石碏大怒,要親自前往陳國親手處死石厚。大家苦勸,但石碏十分堅決,最后是石碏的家臣獳羊肩不忍石碏在古稀之年長途奔波,還要承受親手殺子的心理折磨,就甘冒奇險主動站出來攬下了這個差事(此絕對可以稱之為奇險,畢竟石厚和其父關(guān)系再不好,也還是石家的人,肯定會有些關(guān)系不錯親朋好友,而他只是一個家臣,性命富貴皆系于石家,就算石碏深明大義事后會護(hù)著,但石碏已古稀之年,保不了幾年,所以,辦完事還是要想辦法趕緊離開石家為妙)。

? ? ? ? ?周桓王元年九月,兩人一路到了陳國國都(河南周口市淮陽區(qū))拜謝陳侯,此時方知陳侯擔(dān)心州吁與石厚關(guān)在一起會生事端,就分開關(guān)押了。現(xiàn)在陳都關(guān)押的只有石厚,州吁被關(guān)押在陳國濮邑。于是右宰丑又前往濮邑斬殺州吁,而石厚則被獳羊肩當(dāng)場誅殺。?好在衛(wèi)桓公的親弟弟公子晉在州吁謀逆后成功逃到了邢國。于是在冬十二月,衛(wèi)國眾人迎回公子晉繼位,是為衛(wèi)宣公。? ?

四、鄭莊復(fù)仇

【周桓王二年(魯隱公五年,衛(wèi)宣公元年,鄭莊公二十六年,宋殤公二年,陳桓公二十七年,蔡宣侯三十二年,元始前718年)】

(1)以牙還牙

????????桓王元年(隱公四年,元始前719年)時,衛(wèi)國州吁為對外轉(zhuǎn)移國內(nèi)矛盾,就打著給周天子報“刈麥”之仇的旗號糾集衛(wèi)、魯、陳、蔡、宋五國之兵討伐鄭國,鄭莊公不敵,只能據(jù)守首都新鄭,五國圍攻新鄭東門不能破,遂盡割新鄭之麥,以報鄭莊割天子洛邑王城麥谷之仇,之后聯(lián)軍方奏凱而歸山錄||《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但鄭莊公什么時候吃過這么大的虧,因此五國退兵后,鄭莊立刻開始秣馬厲兵,積極備戰(zhàn),準(zhǔn)備好好打個翻身仗,以報東門之辱。次年(桓王二年),準(zhǔn)備妥當(dāng)?shù)泥嵡f公立刻開始動手,而第一個拿來開刀的就是東門之圍的組織者——衛(wèi)國!

(2)虎牢大捷

????????鄭莊公繼位時,其母武姜曾為幼子段向鄭莊公討要封地“制”,但鄭莊公寧愿交出鄭國京城滎陽,也堅決不拿出制地——也就是虎牢——為何?鄭莊公給出的解釋是:“制,巖邑也!”果不其然,桓王二年的這場伐衛(wèi)復(fù)仇之戰(zhàn),就證明了鄭莊公的政治和軍事遠(yuǎn)見,因為此次鄭衛(wèi)之戰(zhàn)的勝負(fù)手正是虎牢。

????????桓王二年(隱公五年,元始前718年)四月,鄭莊公命令大軍進(jìn)攻衛(wèi)國,兵鋒直抵衛(wèi)都,當(dāng)鄭國大軍抵達(dá)衛(wèi)郊時,衛(wèi)人大恐,趕緊搖人。南燕國得信,立刻趁鄭國空虛的檔口,派兵伐鄭之虎牢。鄭三軍統(tǒng)帥祭足、原繁、洩駕聞訊立刻回師防御,兩軍在虎牢以北對峙。此時南燕將全部精力放到了面前的鄭國三軍上,根本沒有想到背后本應(yīng)龜縮防守的虎牢關(guān)守軍會兵行險著,放棄堡壘要塞,主動出關(guān)沖入戰(zhàn)場,結(jié)果……

????????桓王二年(隱公五年,元始前718年)六月,趁兩軍在虎牢北方對峙的時機,曼伯與子元突率虎牢守軍從虎牢關(guān)殺出,從后方直插南燕軍陣,南燕軍不備,立時潰敗,鄭軍即可兩面夾擊,大破南燕!山錄||《左傳·隱公五年》——四月,鄭人侵衛(wèi)牧,以報東門之役。衛(wèi)人以燕師伐鄭。鄭祭足、原繁、洩駕以三軍軍其前,使曼伯與子元潛軍軍其后。燕人畏鄭三軍,而不虞制人。六月,鄭二公子以制人敗燕師于北制。君子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3)破宋之郛

????????桓王二年(隱公五年,元始前718年)四月,鄭軍入衛(wèi)郊,雖后因南燕橫插一腳,迫使鄭軍回國,但最終鄭軍出奇制勝一舉擊潰南燕軍,使算是完成了這第一場復(fù)仇,于是鄭軍回國修整,準(zhǔn)備第二場復(fù)仇。而鄭國第二場復(fù)仇的目標(biāo)則是東門之圍五國中的最強國——宋國!

????????宋國乃是殷商末代帝王紂的兄弟微子啟開創(chuàng),因此與其他附周諸侯不同,宋國是與周為客的公爵國。再加上宋國立國之初接受了大量的殷商遺產(chǎn),因此宋國實力一直不弱。本來鄭宋雙方井水不犯河水,但由于鄭莊公收留了宋國國君宋殤公的政敵公子馮,最終導(dǎo)致宋國參與了伐鄭的東門之圍,從而使雙方徹底敵對。

????????本來,鄭國沒打算和宋國這么快干上,畢竟宋是大國,一旦雙方僵持后,其他諸侯趁機發(fā)難,那就危險了。但萬萬沒想到,此時宋國竟然自己將伐宋的機會交給了鄭莊公,于是一場大戰(zhàn)就這樣開始了!

????????桓王二年(隱公五年,元始前718年),邾國人上洛邑告御狀,而被告正是宋國。原來宋國仗著自己的大國地位,經(jīng)常欺壓周邊小國,而邾國就是其中的一個苦主。一日,宋國見邾國的一處田產(chǎn)不錯,于是二話不說直接強占,而邾是小國,無力抗?fàn)?,只能上洛告狀,而好死不死,接狀的法官正是此時的周世卿鄭莊公。

????????鄭莊公一看狀子心中大喜,但面上卻是無比暴怒,嚴(yán)斥宋國欺壓鄰國的無恥行徑,厲言要親自出馬為邾國主持公道,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而邾國當(dāng)時就被鄭莊公的急公好義感動的稀里嘩啦,當(dāng)場起誓:“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為道?!鼻f公若要幫邾國向宋討要公道,邾國愿做向?qū)А?strong>山錄||《左傳·隱公五年》——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鄭曰:“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為道?!?strong>

????????鄭莊公聞言大喜,于桓王二年秋,以世卿之權(quán)調(diào)動天子王師吊民伐罪,王師在邾國的引路下兵鋒直指宋國!即有天子背書站臺,又有邾國帶路,因此此次伐宋異常順利,很快大軍就攻破了宋國國都之郛——也就是外城——宋國不得不收縮軍力死守國都,鄭莊公感覺差不多了,在宋都外耀武揚威許久后,方帶著軍隊興盡而歸。山錄||《左傳·隱公五年》——鄭人以王師會之,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

????????宋都被圍時,宋國也是四處求援,當(dāng)時伐鄭的五國中:陳蔡兩國是周天子的嫡系,因此兩國不會出兵阻止天子王師;衛(wèi)國國內(nèi)因為剛剛完成權(quán)力交接,尚未穩(wěn)定,因此也無力相助;此時只有魯國有能力也有牌面出面阻止周朝世卿鄭莊公的行動,但可惜在宋使的自作聰明下,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錯過了。山錄||《左傳·隱公五年》——宋人使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之,問于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惫?,乃止,辭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strong>

????????宋使趕到魯國時,魯隱公已經(jīng)知道宋國的情況了,因此宋使一來,魯隱公就打算出手了,畢竟此時魯隱公與宋殤公的關(guān)系不錯山錄||《左傳·隱公四年》——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wèi)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于清。;而且魯隱公與邾國的關(guān)系也尚可山錄||《左傳·隱公元年》——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書爵。曰“儀父”,貴之也。公攝位而欲求好于邾,故為蔑之盟。。因此由他出面,給雙方做個和事佬還是綽綽有余的。而宋邾雙方?jīng)]事了,鄭莊公再想發(fā)難可就沒有大義可占了!

????????但萬萬沒想到,宋使竟然不相信魯國的誠意,擔(dān)心說明實情會讓魯隱公要挾訛詐漫天要價,于是就跟魯隱公扯謊,說大軍還沒有到國都。這一下就激怒了魯隱公,大軍明明已經(jīng)攻破宋都外城了,還在這耍小聰明,于是勃然道:“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魯隱公遂以自己所知不明為由終止了援宋行動。于是宋國就這樣錯過了最后的機會,被鄭莊公帶著王師在宋都外一通破壞。最終鄭莊公在給宋人留下一片狼藉后才帶著大軍施施然班師還朝。

(4)長葛鏖戰(zhàn)

????????王師退后,宋人走出城門,看著城外的一片狼藉,肺都?xì)庹耍谑撬螝懝⒖涕_始全國總動員,誓要與鄭莊公拼個你死我活?;竿醵辏[公五年,元始前718年)冬十二月,完成總動員的宋殤公大手一揮,全軍出動,宋國大軍懷怒出征,兵鋒直指鄭國的重鎮(zhèn)長葛。

????????這一戰(zhàn)雙方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一方是必報東門之侮,另一方是誓報破郛之辱。就這樣雙方一打就是大半年。這大半年里,宋國是徹底豁出去了,一個勁的從國內(nèi)發(fā)兵,不破長葛誓不還。而鄭國面對暴怒的宋軍則有點吃不消,于是鄭莊公就決定暫避鋒芒,戰(zhàn)略放棄長葛。

????????在桓王三年(隱公六年,元始前717年)的秋冬之際,宋國經(jīng)過大半年的鏖戰(zhàn),最終拿下了鄭國重鎮(zhèn)長葛,一掃破郛之辱,暫時取得了對鄭優(yōu)勢!山錄||《左傳·隱公六年》——冬,宋人取長葛。山錄||《左傳·隱公六年》——秋,宋人取長葛。〖山注||? 前一條是左傳記錄的春秋經(jīng),后一條是左傳自己的記錄。由于孔子和左丘明在原始史料的選用上有些許不同,因此部分事件的發(fā)生時間有差異,不過問題一般不大?!?/span>

【01】卻說鄭莊公見五國兵解,正欲遣人打探長葛消息,忽報:“公子馮自長葛逃回,在朝門外候見?!?/strong>

【02】莊公召而問之,公子馮訴言:“長葛已被宋兵打破,占據(jù)了城池,逃命到此,乞求覆護(hù)?!毖粤T痛哭不已。莊公撫慰一番,仍令馮住居館舍,厚其廩餼。

五、鄭陳交鋒

【周桓王三年(魯隱公六年,鄭莊公二十七年,陳桓公二十八年,宋殤公三年,衛(wèi)宣公二年,蔡宣侯三十三年,元始前717年)】

(0)山話嵓語

????????原著此處說,因為“州吁之事,與新君無干!”因此鄭莊公沒有報復(fù)衛(wèi)國,但我在上文第四節(jié)第1、2目中已寫明,鄭莊公是報復(fù)了衛(wèi)國,只不過被南燕來了個圍鄭救衛(wèi),通過圍攻虎牢,迫使鄭軍離開衛(wèi)牧,而好在鄭軍大勝南燕,因此可以算是報復(fù)成功,也可以算是沒有成功。原著直接刪去了這段伐衛(wèi)之事,變成了鄭莊公因為衛(wèi)國政權(quán)交替,沒有報復(fù)衛(wèi)國。

(1)先禮后兵

????????桓王元年(隱公四年,元始前719年),圍鄭東門的五個國家(衛(wèi)、宋、陳、蔡、魯)中,衛(wèi)、宋兩國已經(jīng)被鄭莊公報復(fù)了一遍。于是待鄭莊公率天子王師破宋都之郛大獲全勝后,就立刻開始著手謀劃對付陳國。本來鄭莊公沒打算武力討伐,因為陳國是周天子的死忠,而此時鄭莊公是周國世卿,因此同殿為臣,鄭莊公并不打算將關(guān)系搞得太僵,于是鄭莊公打算以先禮后兵的方式處理鄭陳關(guān)系。

????????桓王二年(隱公五年,元始前718年),鄭莊公伐衛(wèi)牧、破宋郛,盡報東門之仇。之后莊公便攜大勝之勢派使者前往陳國講和,但卻遭到了陳侯的嚴(yán)詞拒絕。陳國大夫驚呆了,紛紛勸諫陳侯與鄭講和,以平息陳國當(dāng)年參與伐鄭東門的隱患。其中陳大夫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

????????但陳侯嘆息道:“宋、衛(wèi)實難,鄭何能為?”陳侯豈能不知鄭國的勢大,此時鄭莊公給了臺階下,順坡下驢才是正解。但是此次鄭國與宋衛(wèi)大戰(zhàn),雙方的仇怨太深,如果陳國倒向鄭國,那就要迎來宋衛(wèi)兩國的報復(fù),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陳侯也是實在沒辦法,只能放棄這次講和。山錄||《左傳·隱公六年》——往歲,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wèi)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

(2)鄭伯侵陳

????????桓王三年(隱公六年,元始前717年),鄭莊公見陳侯竟敢拒絕鄭國的講和提議執(zhí)意與鄭為敵,大怒!既然陳國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就給陳國一點來自鄭國的小小震撼。

????????當(dāng)然肯定是不能討伐陳國的,因為陳侯此時乃是周天子的嫡系,而鄭莊公乃是周之世卿,周天子可以同意鄭伯用王師討伐宋國,但絕不會允許莊公用王師討伐陳國。而且哪怕不動用王師,只用鄭國兵馬伐陳,也必會遭到周天子的申飭,從而使本來就緊張的周鄭關(guān)系更加糟糕。因此鄭莊公此時是決不能討伐陳國的。

????????不能討伐,但卻不意味著不能動兵,于是鄭莊公決定再次使用當(dāng)年對付周天子的法子——劫掠!當(dāng)年對付周天子,需顧忌天子顏面,因此鄭莊公只是派兵盜割溫地與王城周圍的麥子而已。但此時收拾陳國,那就不用再這么溫柔了……

????????桓王三年(隱公六年,元始前717年)五月庚申,鄭莊公派兵士劫掠陳國,此戰(zhàn)鄭軍即不宣戰(zhàn),也不聲明,甚至都不亮相,而是直接對陳國城邑周邊的村莊田地進(jìn)行大掃蕩。能拿走的一律拿走,拿不走的就地?zé)龤?,而抓住的村民則是直接掠為奴婢,搶回鄭國。此時陳國軍隊根本不是鄭軍的對手,因此只能據(jù)守城邑,眼睜睜的看著城外鄭軍肆虐。就這樣,鄭軍大肆搜刮一番后,便帶著豐厚的戰(zhàn)利品滿載而歸!山錄||《左傳·隱公六年》——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

(3)外交攻勢

????????陳侯被鄭國這一通折騰后,心有退意,但問題沒有變,如果陳國倒向鄭國,那宋衛(wèi)必會怨陳,那陳國還是要對上宋衛(wèi)。并且此時,陳國剛被鄭國揍了,如果此時陳國去講和了,就成了求和,這讓陳侯的面子往哪里擱。并且此時講和,不僅白被揍了,而且是因為陳侯拒絕了群臣的正確諫言而白被揍的,那陳侯在國內(nèi)的威信將會徹底報廢。因此此時陳侯說什么也不會再講和的。

????????當(dāng)然,鄭莊公并不是一個只會一味用兵的莽夫,其實莊公從一開始就布好局了,對陳國,鄭莊公的計劃本就是準(zhǔn)備打一棒子再給個甜棗,現(xiàn)在棒子打完了,就該給甜棗了。

????????首先,鄭莊公需要親自出手解決陳國的顧慮,陳國既然擔(dān)心倒向鄭國后會遭到宋衛(wèi)兩國的報復(fù),那鄭莊公就直接折本與宋講和?;竿醵辏[公五年,元始前718年)冬,宋國圍攻鄭國重鎮(zhèn)長葛,鄭莊公見宋國攜怒而來不好力敵,于是就來了個“欲先取之必先予之”,鄭國逐漸放棄對長葛的援助,待桓王三年(隱公六年,元始前717年)秋,宋國拿下長葛后,鄭莊公不僅不怒,反而找魯國說項,要與宋國講和。宋國見自己奪得長葛,報了郛之仇,又讓鄭莊公服了軟,是表子里子都賺了,那自然就同意了講和。于是桓王四年(隱公七年,元始前716年)秋,在魯國的牽線下,鄭國與宋國開始講和;七月庚申,雙方在魯國的見證下,于宿地盟誓,雙方正式講和。然后邾國就倒了大霉,當(dāng)初是因為邾國告御狀才引出了鄭國伐宋,那如今鄭宋雙方一講和就需要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了,于是就變成了鄭伯誤信邾國讒言,與宋國起了沖突。一句話概括就是:“誤會!誤會?。∪钦`會?。?!”結(jié)果作為這場“誤會”的罪魁禍?zhǔn)综驮卩嵥昔斎降囊粓F(tuán)和氣下被狠狠揍了……山錄||《左傳·隱公七年》——秋,宋及鄭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為宋討也。

????????然后,鄭莊公還要給陳國一個臺階下,此時鄭宋已經(jīng)相和,只剩個衛(wèi)國。鄭與衛(wèi)雖實力相當(dāng),但鄭伯是周朝世卿,擁有巨大的政治資本,因此此時二選一,陳侯自然會選擇鄭國。但剛剛被揍就講和,那陳侯的面子怎么擱,陳侯怎么給陳國交代。于是鄭莊公就又十分貼心的給陳侯安排好了一個足以讓陳侯既長面子又得威信的好臺階!

(4)鄭陳結(jié)親

????????桓王四年(隱公七年,元始前716年)七月庚申,鄭國在魯國的牽線搭橋下,與宋國在宿地盟誓講和。陳侯聞訊心有所動,既然連宋都已經(jīng)與鄭講和了,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考慮與鄭講和了;但又一想,宋國是奪了鄭國長葛,找回場子后才講和的,那講和自然是既有牌面又有威勢,但陳國呢?陳國被鄭國揍的這么慘,而陳侯又沒有能力報復(fù)鄭國,若是這樣講和,自己就會直接成為諸侯笑柄。因此陳侯雖有心講和,但也只能咬牙硬撐!

????????但鄭莊公豈會不知陳侯的這點小心思,遂順手直接打出了一個王炸——鄭世子忽——桓王四年(隱公七年,元始前716年)十二月,鄭世子忽面見周天子,“正好”陳侯也在,于是鄭世子忽向陳侯的孫女求婚!〖山注||? 此處關(guān)于女方是“陳侯”孫女的設(shè)定是我自己推斷的,因為送親時是“陳鍼子送女”,我感覺這個陳鍼子應(yīng)該是陳侯的兒子,所以其女應(yīng)該就是陳侯的孫女〗

????????陳侯都驚呆了,鄭世子忽是誰啊,那可是曾經(jīng)直接拒絕過文姜求婚的青年才俊!文姜是誰啊?那是東土大國齊的掌上明珠,還是天下俊杰垂涎不已的絕色妖嬈!而鄭世子忽卻以“齊大非偶”為借口拒絕了文姜,此事早已傳遍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而就是這樣一個心比天高、眼過于頂?shù)拇嬖诰谷豢瓷狭宋谊惡畹膶O女!山錄||《左傳·隱公七年》——鄭公子忽在王所,故陳侯請妻之。鄭伯許之,乃成昏。〖山注||? 此處我進(jìn)行了演繹,這場婚事是陳侯提出的,不過鄭國也確實過于積極,以致于違背了“先祖后配”的禮數(shù),結(jié)果被送親的鍼子銳評道:“是不為夫婦。誣其祖矣,非禮也,何以能育?”〗

????????陳侯還能說什么呢?鄭伯這可是給了陳侯天大的面子,陳侯不僅立刻同意了婚事,并且馬上于桓王四年(隱公七年,元始前716年)十二月,派遣陳五父如鄭蒞盟,十二月壬申,鄭伯與陳大夫講和并歃血為盟;然后鄭莊公派鄭大夫良佐如陳蒞盟,十二月辛巳,陳侯與鄭大夫歃血為盟!〖山錄||《左傳·隱公七年》——陳及鄭平。十二月,陳五父如鄭蒞盟。壬申,及鄭伯盟,歃如忘,洩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賴盟矣?!编嵙甲羧珀惿W盟,辛巳,及陳侯盟,亦知陳之將亂也?!?/span>

????????桓王五年(隱公八年,元始前715年)四月甲辰,鄭世子忽依約如陳迎娶陳侯孫女媯氏,七日后的四月辛亥,鄭世子忽謝絕陳侯的一再挽留帶著嬌妻返回鄭國,陳國也投桃報李,不僅舉行了盛大的送別典禮,還讓媯氏的父親陳鍼子親自送親到鄭,三日后的四月甲寅,世子忽與媯氏到達(dá)鄭國,見過公婆拜堂成親后,鄭伯一家人就歡天喜地的帶著新人去祖廟告祭先祖去了……

????????然后就被送親的親家陳鍼子給銳評了!原來依照周禮,新婚時應(yīng)該先祭告祖先,然后再結(jié)婚。但鄭世子忽是先結(jié)婚后祭祖,這就已經(jīng)是非禮之舉了!因此親家翁陳鍼子回去后銳評道:“是不為夫婦。誣其祖矣,非禮也,何以能育?”而之后的歷史走向也的確如此……〖山錄||《左傳·隱公八年》——四月甲辰,鄭公子忽如陳逆婦媯。辛亥,以媯氏歸。甲寅,入于鄭。陳鍼子送女。先配而后祖。鍼子曰:“是不為夫婦。誣其祖矣,非禮也,何以能育?”〗

【01】不一日,聞州吁被殺于濮,衛(wèi)已立新君。莊公乃曰:“州吁之事,與新君無干,但主兵伐鄭者,宋也,寡人當(dāng)先伐之?!蹦舜蠹撼?,問以伐宋之策。

【02】祭足進(jìn)曰:“前者,五國連兵伐鄭,今我若伐宋,四國必懼,合兵救宋,非勝算也,為今之計,先使人請成于陳,再以利結(jié)魯,若魯、陳結(jié)好,則宋勢孤矣?!?/strong>

【03】莊公從之,遂遣使如陳請成。陳侯不許,公子佗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鄭來講好,不可違之?!?/strong>

【04】陳侯曰:“鄭伯狡詐不測,豈可輕信?不然,宋、衛(wèi)皆大國,不聞講和,何乃先及我國?此乃離間之計也,況我曾從宋伐鄭,今與鄭成,宋國必怒,得鄭失宋,有何利焉?”遂卻鄭使不見。

【05】莊公見陳不許成,怒曰:“陳所恃者,宋、衛(wèi)耳,衛(wèi)亂初定,自顧不暇,豈能為人?俟我結(jié)好魯國, 當(dāng)合齊、魯之眾,先報宋仇,次及于陳,此破竹之勢也?!?/strong>

【06】祭足奏曰:“不然。鄭強陳弱,請成自我,陳必疑離間之計,所以不從,若命邊人乘其不備,侵入其境,必當(dāng)大獲。因使舌辨之士,還其俘獲,以明不欺,彼必聽從,平陳之后,徐議伐宋為當(dāng)。”

【07】莊公曰:“善?!蹦耸箖杀稍茁释奖迩?,假裝出獵,潛入陳界,大掠男女輜重,約百余車。

【08】陳疆吏申報桓公,桓公大驚,正集群臣商議,忽報:“有鄭使?jié)}考叔在朝門外,赍本國書求見,納還俘獲。”

【09】陳桓公問公子佗曰:“鄭使此來如何?”

【10】公子佗曰:“通使美意,不可再卻?!?/strong>

【11】桓公乃召潁考叔進(jìn)見,考叔再拜,將國書呈上。桓公啟而觀之,略曰:寤生再拜奉書陳賢侯殿下:君方膺王寵,寡人亦忝為王臣,理宜相好,共效屏藩。近者請成不獲,邊吏遂妄疑吾二國有隙,擅行侵掠,寡人聞之,臥不安枕,今將所俘人口輜重,盡數(shù)納還,遣下臣潁考叔謝罪,寡人愿與君結(jié)兄弟之好,惟君許焉。

【12】陳侯看畢,方知鄭之修好,出于至誠,遂優(yōu)禮潁考叔,遣公子佗報聘,自是陳、鄭和好。

六、伐宋奇謀

【周桓王三年(魯隱公六年,鄭莊公二十七年,齊僖公十四年,宋殤公三年,衛(wèi)宣公二年,元始前717年)】

? ? ????桓王三年(隱公六年,元始前717年)秋,宋人奪取鄭國重鎮(zhèn)長葛,以報鄭國伐宋破郛之仇。世人都以為以鄭莊公的小暴脾氣一定會拍案而起,帶兵去與宋國拼命。但局勢的發(fā)展卻恰恰相反,鄭莊公不僅沒有過激反應(yīng),還請魯國幫忙說項,欲與宋國講和。這可令天下人大跌眼鏡,還以為鄭伯被宋打得轉(zhuǎn)了性,就連宋人竟然也是這樣認(rèn)為的,從而產(chǎn)生了蜜汁自信,竟然真的同意了鄭國的講和。就這樣,雙方在魯侯的見證下,于次年七月庚申在宿地握手言和。但是,春秋小霸鄭莊公真得轉(zhuǎn)了性嗎?

(0)山話嵓語

????????史書中關(guān)于鄭國再次伐宋之事,并沒有明確記載是鄭莊公偽造周天子令所為,但后世不少人是將此事認(rèn)定為確為鄭莊公冒用周天子命所為,主要是因為此事有兩處蹊蹺:

????????①伐宋的理由過于無厘頭——“宋公不王”即宋殤公沒有朝見周天子——如果周天子因為此事伐宋,那周天子要伐的應(yīng)該是鄭國才對,鄭國干的事都不是“不王”了。

????????②伐宋的部隊是鄭、魯、齊三國,并沒有王師,上次(桓王二年)僅僅因為宋國占了邾國的田產(chǎn),洛陽就出動王師伐宋了,而這一次這么大的罪名,竟然偏偏王師沒有動。更關(guān)鍵的是就連鄭國新結(jié)的親家陳國也沒有出兵,此時陳國是周天子的死忠,但卻沒有遵從周天子與親家翁的共同決議,實在蹊蹺。

????????因此不少人認(rèn)為此次伐宋,完全是鄭莊公假冒天子王命,哄騙諸侯,擅自進(jìn)行的活動?!稏|周列國志》就是按照這種說法講述的。因此我也依然按照這種模板進(jìn)行串講,當(dāng)然,時間線與具體細(xì)節(jié)與原著略有差異。

(1)洛邑糧荒

? ? ????桓王三年(隱公六年,元始前717年)冬,當(dāng)天下人都為鄭莊公丟了長葛而毫無反應(yīng)的行徑大跌眼鏡時,一封由周天子簽署的緊急公文忽然從洛邑發(fā)往魯國。魯隱公接到公文后大驚,立刻抄寫數(shù)份發(fā)給宋、衛(wèi)、齊、鄭四國,然后一個足以驚掉人下巴的消息就傳開了——作為天下首善之地的大周洛邑竟然發(fā)生了糧荒!山錄||《左傳·隱公六年》——冬,京師來告饑。公為之請糴于宋、衛(wèi)、齊、鄭,禮也。

(2)鄭伯面圣

????????鄭莊公剛接到魯國轉(zhuǎn)發(fā)的文書時是有一點小尷尬的,誰不知道鄭莊公兩年前為了給周桓王一個下馬威竟然跑去偷割了洛邑王城的麥子。這點來自鄭國的小小震撼可是將剛繼位的周桓王氣的不輕。但尷尬之后鄭莊公就狂喜起來,真是想什么就來什么,一個可以令自己冠冕堂皇朝見天子的由頭不就這么有了!

????? ? 本來鄭莊公作為大周世卿,朝見天子是不用由頭的。但自盜刈周麥之后,鄭莊公已經(jīng)兩年多沒有朝見天子了。以往鄭莊公都是讓鄭世子忽代替自己朝見,畢竟若自己親去,雙方見面后可能會有點小尷尬。但今年不行啊,今年必須去朝見周天子,因為這將是鄭國復(fù)仇宋國的重要一環(huán)。沒錯,復(fù)仇宋國!誰說鄭莊公轉(zhuǎn)性了,那個無法無天敢摟天子虎須的鄭莊公從來就沒有變!敢奪我鄭國一座重鎮(zhèn),那你宋國至少要拿兩座來賠!至于對宋講和,不過驕敵之策、權(quán)宜之計,誰信誰傻!

? ? ? ? 刈麥之后,鄭莊公這輩子都不打算再見周桓王了,但現(xiàn)在不行,今年無論如何都要去拜見天子。因為長葛被奪后,鄭莊公總結(jié)經(jīng)驗吸取教訓(xùn),制定了一個伐宋妙計——假天子以令諸侯——就是假托天子之命號令諸侯去討伐宋國。而若欲假托天子之命,那就必須與周天子打好關(guān)系,至少要讓外人知道周鄭關(guān)系不錯。否則,一個和周天子關(guān)系十分糟糕的人忽然說周天子命我?guī)ьI(lǐng)你們?nèi)シニ?,只要不傻都知道有問題。一旦有人不信要找天子對質(zhì),那不就尷尬了。因此今年鄭莊公必須去拜見天子,以期能緩和雙方關(guān)系,至少要讓外人以為雙方關(guān)系已經(jīng)緩和,這樣才能實現(xiàn)這個瞞天過海的大計劃!

????????本來鄭莊公還在苦思冥想究竟以什么由頭去面圣才好呢,畢竟兩年多沒有朝見了,此時忽然去,太反常了,必會引人生疑。但真是想什么來什么,正好這封求糧信到了鄭國。就這樣,一個完美的由頭出現(xiàn)了。于是鄭莊公立刻搜集鄭國糧食,以哪怕毀家紓難也決不能讓天子受一點苦的的架勢瘋狂籌集糧食,然后就以一副大周忠臣的模樣親自押運糧食,往解天子之困。

????????但等大周忠臣鄭莊公趕到天子居所時,卻吃了不少委屈。因為周桓王依然記恨當(dāng)年鄭莊公給他帶來的那來自鄭國的小小震撼。遙想當(dāng)年桓王剛剛登基,正是躊躇滿志,打算大展拳腳一揚王威的時候,然后就被鄭莊公連消帶打的給教做人了。此恨之深如何輕消,于是周桓王不顧滿朝大臣的勸阻,依然對鄭莊公搞了一系列刁難,這才稍稍消了點氣。山錄||《左傳·隱公六年》——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禮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蔇,況不禮焉?鄭不來矣!”

????????鄭莊公這次是熱臉貼到冷臀部,心里十分難受。但梟雄就是梟雄,鄭莊公并沒有直接拂袖而去,反而依然積極的與周王室互動,給外人營造出一種周鄭已冰釋前嫌且異常熟絡(luò)的假象,等莊公感覺表演的差不多的時候,才大張旗鼓的帶人返回,一路上到處向人描述自己聽聞天子有難立刻毀家紓難全力送糧后,天子如何如何驚喜、如何如何感動的君臣和睦畫面。而周王室中的知情人聽說后,也只是苦笑一聲,并沒有拆穿,畢竟諸侯送糧反遭天子刁難這事傳出去對周王室的名聲可很不好,索性皆假裝不知,聽任鄭伯宣傳。

(3)假意講和

????????鄭莊公伐宋戰(zhàn)略的第一步完成了,此時大部人都相信,鄭莊公通過解天子缺糧之困的契機重新獲得了圣眷。然后就該進(jìn)行第二步——與宋講和。因此就出現(xiàn)了令人更加大跌眼鏡的一幕——丟了長葛的鄭莊公不僅不報復(fù),反而積極與宋國修復(fù)關(guān)系。這可是令當(dāng)時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實此舉原因有二:

????????一則,是要給人一種鄭宋和解,親密如初的假象。因為如果鄭宋依然是勢同水火的狀態(tài)。那忽然一天,鄭莊公拿出天子討伐宋國的偽命,肯定會有不少人會質(zhì)疑真?zhèn)?。哪那么巧,天子要收拾的正好都是你的仇家,周國是你家???要是真王命,那自然無所謂,但鄭莊公是打算假天子以令諸侯,是假托王命,那這就很危險了。因此鄭莊公需要積極修復(fù)鄭宋關(guān)系,從而營造出鄭宋親密無間的假象,這樣再拿出假王命時,世人就不會再多質(zhì)疑了,甚至還會感慨一聲——鄭宋雖宛如兄弟,但天子之命不可不從啊——這樣一切就都順理成章了。

????????二則,宋乃大國,實力不可小覷,鄭國主動尋求講和,可以減少宋國的警惕和防備,這樣,鄭國忽然發(fā)難,宋國難以及時反應(yīng),就可以減少伐宋的難度。

????????于是乎,鄭莊公便開始了一系列看似卑微,但實則暗藏殺機的外交操作:

????????①桓王三年(隱公六年,元始前717年)春,鄭國與參加?xùn)|門之圍的魯國講和,這個還算說的過去,因為東門之圍并不是魯隱公的命令,而是權(quán)臣公子翚擅自出的兵,因此魯隱公立刻同意了鄭魯?shù)闹v和,雙方關(guān)系恢復(fù)。山錄||《左傳·隱公六年》——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

????????②桓王三年(隱公六年,元始前717年)夏,鄭國加強與齊國的關(guān)系,雙方在艾地會盟。山錄||《左傳·隱公六年》——夏,盟于艾,始平于齊也。

????????③桓王四年(隱公七年,元始前716年)秋七月庚申,在魯國的牽線搭橋下,鄭國與宋國在宿地講和,雙方初步恢復(fù)關(guān)系。山錄||《左傳·隱公七年》——秋,宋及鄭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為宋討也。

????????④桓王五年(隱公八年,元始前715年)秋七月庚午,在齊國的牽線搭橋下,鄭國與宋衛(wèi)兩國在溫地瓦屋講和,鄭國與宋衛(wèi)恢復(fù)關(guān)系山錄||《左傳·隱公八年》——齊人卒平宋、衛(wèi)于鄭。秋,會于溫,盟于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鄭莊公為了感謝齊國的調(diào)停,八月丙戌時,帶齊人朝見天子山錄||《左傳·隱公八年》——八月丙戌,鄭伯以齊人朝王,禮也。。當(dāng)年冬齊國就得意洋洋的派使者告知魯國此事,言下之意:“看,你魯國出手只是讓鄭宋初步和解,而我出手,直接讓鄭與衛(wèi)宋同時和解!”魯國只得對曰:“君釋三國之圖,以鳩其民,君之惠也。寡君聞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strong>山錄||《左傳·隱公八年》——冬,齊侯使來告成三國。公使眾仲對曰:“君釋三國之圖,以鳩其民,君之惠也。寡君聞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strong>

(4)號令諸侯

????????至此,鄭莊公終于完成了伐宋計劃的前置步驟——與周天子表面和解、與宋國假意和解。然后鄭莊公就該進(jìn)行伐宋前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假天子以令諸侯!

????????桓王六年(隱公九年,元始前714年),也就是鄭國與宋衛(wèi)和解后的第二年,鄭莊公忽然傳檄諸侯道:“宋公不王,鄭伯受王命率諸侯伐宋之罪!”一時間天下立刻風(fēng)起云涌!

????????同年秋,魯國得王命后率先響應(yīng)山錄||《左傳·隱公九年》——秋,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這是因為:一則,魯國乃是周禮之國,自當(dāng)率先垂范,遵崇周王命;二則,上次鄭莊公率王師破宋郛之時,魯國對宋使的欺騙非常憤怒,因此此時魯國是絕不會站到宋國一方山錄||《左傳·隱公九年》——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絕宋使。;三則,鄭莊公和魯國不久前干過一件小壞事,就是著名的“鄭易許田”事件,因此如今同伙有事,那魯國自然要站在鄭國一方幫幫場子了!〖山錄||《左傳·隱公八年》——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span>

????????魯國響應(yīng)后,又立刻拉齊國入伙伐宋。齊國很快就同意了,因為齊魯兩國雖互相提防,但對外時還是會盡量協(xié)調(diào)一致的,此次兩國若能奉王命光明正大的削弱宋國的實力,那就可以讓整個東土的局勢對兩國更加有利。于是當(dāng)年冬,齊魯兩國在防地相會,謀劃伐宋攻略山錄||《左傳·隱公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謀伐宋也。。

????????就這樣,在桓王七年(隱公十年,元始前713年)春正月,鄭魯齊三國在中丘相會,待商議妥當(dāng)后,三國于正月癸丑正式在鄧地會盟,約誓發(fā)兵日期。有了齊魯?shù)闹С?,鄭莊公此次的“假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就基本成功了,蟄伏隱忍三年的鄭莊公終于要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的一雪前恥了!

【01】鄭莊公謂祭足曰:“陳已平矣,伐宋奈何?”

【02】祭足奏曰:“宋爵尊國大,王朝且待以賓禮,不可輕伐,主公向欲朝覲,只因齊侯約會石門,又遇州吁兵至,耽擱至今,今日宜先入周,朝見周王,然后假稱王命,號召齊、魯,合兵加宋,兵至有名,萬無不勝矣?!?/strong>

【03】鄭莊公大喜曰:“卿之謀事,可謂萬全。”時周桓王即位已三年矣。

【04】莊公命世子忽監(jiān)國,自與祭足如周,朝見周王。正值冬十一月朔,乃賀正之期,周公黑肩勸王加禮于鄭,以勸列國。

【05】桓王素不喜鄭,又想起侵奪麥禾之事,怒氣勃勃,謂莊公曰:“卿國今歲收成何如?”

【06】莊公對曰:“托賴吾王如天之福,水旱不侵?!?/strong>

【07】桓王曰:“幸而有年,溫之麥、成周之禾,朕可留以自食矣。”

【08】莊公見桓王言語相侵,閉口無言,當(dāng)下辭退,桓王也不設(shè)宴,也不贈賄,使人以黍米十車遺之曰:“聊以為備荒之資?!?/strong>

【09】莊公甚悔此來,謂祭足曰:“大夫勸寡人入朝,今周王如此怠慢,口出怨言,以黍禾見訕,寡人欲卻而不受,當(dāng)用何辭?”

【10】祭足對曰:“諸侯所以重鄭者,以世為卿士,在王左右也,王者所賜,不論厚薄,總曰‘天寵'。主公若辭而不受,分明與周為隙;鄭既失周,何以取重于諸侯乎?”

【11】正議論間,忽報周公黑肩相訪,私以彩繒二車為贈,言語之際,備極款曲,良久辭去。

【12】莊公問祭足曰:“周公此來何意?”

【13】祭足對曰:“周王有二子,長曰沱,次曰克,周王寵愛次子,屬周公使輔翼之,將來必有奪嫡之謀,故周公今日先結(jié)好我國,以為外援,主公受其彩繒,正有用處。”山注||? 王子克之亂大致是:桓王崩時,將王子克托孤給周公黑肩,欲讓繼位的太子沱死后,兄終弟及給公子克,但繼位后的太子沱變卦,于是受命托孤的周公黑肩就發(fā)動直接政變,但是失敗,結(jié)果周公被殺,王子克遠(yuǎn)逃燕國。此處是原著作者安排的劇情,歷史文獻(xiàn)中沒有周公拉攏鄭莊公贈送財寶的記載。

【14】莊公曰:“何用?”

【15】祭足曰:“鄭之朝王,鄰國莫不知之,今將周公所贈彩帛,分布于十車之上,外用錦袱覆蓋,出都之日,宣言‘王賜',再加彤弓弧矢,假說:‘宋公久缺朝貢,主公親承王命,率兵討之!'以此號召列國,責(zé)以從兵,有不應(yīng)者,即系抗命,重大其事,諸侯必然信從。宋雖大國,其能當(dāng)奉命之師乎?”

【16】莊公拍祭足肩曰:“卿真智士也,寡人一一聽卿而行?!彪]西居士詠史詩曰:

彩繒禾黍不相當(dāng),無命如何假托王。

畢竟虛名能動眾,睢陽行作戰(zhàn)爭場。

【17】莊公出了周境,一路宣揚王命,聲播宋公不臣之罪,聞?wù)邿o不以為真。這話直傳至宋國,殤公心中驚懼,遣使密告于衛(wèi)宣公,宣公乃糾合齊僖公,欲與宋、鄭兩國講和,約定月日在瓦屋之地相會,歃血訂盟,各釋舊憾,宋殤公使人以重幣遺衛(wèi),約先期在犬邱一面,商議鄭事,然后并駕至于瓦屋,齊僖公亦如期而至,惟鄭莊公不到。山注||? 瓦屋之盟前的宋衛(wèi)犬丘之會確有其事,只不過我復(fù)述時,感覺累贅就沒有講〖山錄||《左傳·隱公八年》——八年春,齊侯將平宋、衛(wèi),有會期。宋公以幣請于衛(wèi),請先相見,衛(wèi)侯許之,故遇于犬丘?!?/strong>

【18】齊侯曰:“鄭伯不來,和議敗矣!”便欲駕車回國,宋公強留與盟,齊侯外雖應(yīng)承,中懷觀望之意,惟宋、衛(wèi)交情已久,深相結(jié)納而散。山注||? 瓦屋之盟并沒有失敗,只不過是發(fā)生在鄭莊公發(fā)難之前,也就是說作者時空挪移了一下。

【19】是時周桓王欲罷鄭伯之政,以虢公忌父代之,周公黑肩力諫,乃用忌父為右卿士,任以國政,鄭伯為左卿士,虛名而已。〖山錄||《左傳·隱公八年》——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20】莊公聞之,笑曰:“料周王不能奪吾爵也!”后聞齊、宋合黨,謀于祭足。

【21】祭足對曰:“齊、宋原非深交,皆因衛(wèi)侯居間糾合,雖然同盟,實非本心,主公今以王命并布于齊、魯,即托魯侯糾合齊侯,協(xié)力討宋,魯與齊連壤,世為婚姻,魯侯同事,齊必不違,蔡、衛(wèi)、郕、許諸國,亦當(dāng)傳檄召之,方見公討,有不赴者,移師伐之?!?/strong>

【22】莊公依計,遣使至魯,許以用兵之日,侵奪宋地,盡歸魯國。公子翚乃貪橫之徒,欣然諾之,奏過魯君,轉(zhuǎn)約齊侯,與鄭在中邱取齊。山注||??公子翚有時也稱為羽父。關(guān)于鄭莊公是否在戰(zhàn)前許諾地盡歸魯史書無載,不過結(jié)果的確是都給魯國了

山箋||? 『鄭伯謀宋』演義版復(fù)述

(1)長葛城破

? ? ? ? 鄭莊公當(dāng)初為解東門之圍,命人帶宋公子馮去往長葛,宋軍得知消息后,立刻移師,圍攻長葛。長葛城小墻低,堅持了一段時間就被攻破了。幸得公子馮的護(hù)衛(wèi)得力,見機的早,見勢不妙在城破前,想辦法將公子馮悄悄的送回鄭都,而宋軍攻下后未搜到公子馮,就索性直接占領(lǐng)了長葛。此時東門之圍已解,緩過氣的鄭莊公,決定攻伐宋國,以雪此恨。

(2)巧結(jié)陳國

? ? ? ? 雖然鄭莊公伐宋國是因為宋國搶奪長葛,但參與東門之圍的其他四國卻不會這樣想,一定會同仇敵愾出兵協(xié)助,這則可能致使鄭國前去征伐的軍隊腹背受敵,因此需要結(jié)好這幾國,以防他們壞事。

? ? ? ? 這四國中,魯國最簡單,畢竟把持魯國國政的公子翚已經(jīng)完全掉到錢眼里了,只要利益給夠,讓打誰就打誰,讓和誰好就和誰好,公平交易童叟無欺;而衛(wèi)國剛剛平亂,此時自顧不暇,暫時不用考慮,且兩國這幾年頻繁交戰(zhàn),基本不可能和好;而蔡國,鄭莊公完全看不上;但陳國就很麻煩了,畢竟陳侯忠于周天子,而周鄭交惡,陳侯必不會輕易修好鄭國,而且此次陳桓公大力協(xié)助衛(wèi)國平亂,威望大漲,勢頭正盛,一旦宋國危急,必會出兵,因此當(dāng)務(wù)之急就是結(jié)交陳國。

? ? ? ? ?鄭莊公首先派使者前去陳國,表達(dá)誠意,果然面都沒有見到就被當(dāng)場駁回。然后鄭莊公就開始了騷操作。周桓王三年(共和125年)五月,鄭伯先是密命鄭國東南邊境的軍隊派出步兵五千人,潛入陳國境內(nèi)大肆劫掠。劫掠完后,鄭莊公再派使者,帶著這些被劫掠的人和物資,前去陳國歸還。

? ? ? ? 果然陳桓公這次接見了使者,使者一見面就趕緊下拜,誠懇道歉,并解釋原委,大意是:上次出使時不太愉快,結(jié)果守衛(wèi)邊疆的那幫只會擼鐵的糙老爺們太“魯莽”了,竟然為給鄭伯出氣就擅自劫掠,冒犯了陳國,鄭伯知道后大驚,于是趕緊懲戒了這些士兵,并連夜派人前來謝罪,所劫掠的貨物和人口不敢藏私,如數(shù)歸還。然后又趁機重提兩國結(jié)交修好之事。

? ? ? ? 陳侯此次是被鄭莊公亮的肌肉給驚住了,而使者雖然滿口都是客氣話,說的那叫一個誠懇,可聽到陳侯耳中,卻全是厲聲威脅,其弦外之音就是,如果此次陳國再不識好歹,鄭國邊境的那幫只會擼鐵的糙老爺們,將會變得經(jīng)常性的“魯莽”。陳桓公權(quán)衡再三,最終迫于鄭莊公的淫威,還是“愉快”的同意了兩國修好的倡議。

(3)矯詔伐宋

? ? ? ? 結(jié)交修好陳國后,還有最后一個巨大的困難擺在了鄭伯面前,就是宋國雖然水平一般,但其爵位太高了,宋殤公是堂堂公爵爵位,這可是周天子下最高的爵位了。而鄭莊公勢力雖強,但只是伯爵爵位,以下伐上,在當(dāng)時周朝階級制度還沒有徹底崩盤的時候,這種行為極易惹眾怒,一個操作不好,被諸侯群毆集火,那就直接翻車了。

? ? ? ? 不過好在宋國也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從宋國建立就一直看不慣周王朝,經(jīng)常性的給周王甩臉子,即使是對強盛西周還尚且如此,更不用提是現(xiàn)在已日暮西山的東周了,宋公不朝拜東周天子,此時已經(jīng)是一個人盡皆知的事情了。而之所以會如此,還需要講到宋國的起源。

? ? ? ? 周武王滅殷商,是趁著紂王派大軍討逆,商都朝歌防御空虛的機會,才一舉偷襲成功的。其實當(dāng)時的殷商的殘余勢力還非常大,至少那只紂王的討逆大軍還在。若殷商殘余勢力臨死反撲,必會大損周國勢力,那其他諸侯國就可能要漁翁得利了。于是周公建議應(yīng)該興滅繼絕,即封紂王的兄長微子啟于商朝故地,建立宋國,都城為商丘,并且宋國和周朝不是從屬關(guān)系,而是與周為客,可繼續(xù)奉商朝祖先的宗祀。這也就是為什么宋國君主的爵位會這么高。但殷商故人雖然承認(rèn)了周國的地位,但一直認(rèn)為其勝之不武,所以面服卻心不服。也因此從強盛的西周開始,宋國就不怎么安分,更不用說是如今衰落的東周了。?

? ? ? ? 然后,鄭莊公就打算借著這一點大做文章。當(dāng)年周鄭交惡后,鄭莊公就一直推脫,沒有面圣,當(dāng)然周桓王也樂得清靜,并不催促。此時鄭莊公正好趁著過年,前去拜見周天子。于是周桓王三年(共和125年)年末,鄭莊公入周朝見周桓王,恭賀新年。但周天子可不會對鄭莊公有什么好臉色,一見面就是一頓陰陽怪氣,見鄭莊公當(dāng)庭不敢造次,周桓王就又是好一陣數(shù)落,看著鄭莊公依然閉口不言唯唯聽訓(xùn),就更加來勁了,一直噘到自己口干舌燥、精疲力盡,才肯放鄭莊公離開,并且也不賜宴,直接請走,回禮也只給了十車黍米,以諷刺當(dāng)年鄭伯借口鄭國收成不好盜割周禾的惡劣行徑。

? ? ? ? 周桓王感覺自己是狠狠的出了一口胸中惡氣,心情甚是舒暢。卻不想鄭莊公也正因奸計得逞,而竊竊自喜。雖然當(dāng)事人都知道是周桓王趁機罵鄭伯,但外人不知道啊,外人只以為是周桓王甚寵?quán)嵅?,相談甚歡,不舍鄭伯離開,與鄭伯一起共商國是,許久才依依不舍的告別。而周桓王又不能對外澄清,說自己堂堂天子大過年的當(dāng)庭訓(xùn)斥前來朝賀拜見的諸侯,還一直噘到自己口干舌燥為止,這要傳揚出去,那樂子可就更大了。

? ? ? ? 于是鄭莊公返程前,先是買來錦袱覆蓋在周桓王賞賜的十車黍米上,并派重兵把守看管,給人一種天子賞賜極為豐厚的錯覺。然后裝備上早已準(zhǔn)備好的“彤弓弧矢”(此乃天子賜予諸侯,以表征伐之意的器物)氣勢赳赳的帶隊歸國。

? ? ? ? 沿途故意讓車隊緩緩前行,并同時讓人不斷散布謠言:宋國許久沒有朝貢,周天子非常不滿,這次周天子見到鄭伯后,立刻拉著鄭莊公訴苦,鄭伯心疼桓王當(dāng)即要找宋公單挑,桓王趕緊阻止鄭伯的魯莽,要鄭伯從長計議,于是兩人就坐在一起促膝長談以商議伐宋討罪的相關(guān)事宜,最后桓王索性直接將此事交給備受自己信任的鄭伯全權(quán)處理,并賞賜“彤弓弧矢”,給予鄭伯便宜行事之權(quán),諸侯見“彤弓弧矢”如見天子親臨,凡有不應(yīng)者,皆視為抗命。

? ? ? ? 鄭莊公的車隊,?就這樣一路上大張旗鼓浩浩蕩蕩的返回了鄭國,諸侯們還真都被這架勢給唬住了。而周桓王聽到傳言后,極為震怒,但又不能澄清,否則根本無法解釋,除了征伐這種國事,還有什么需要單獨見鄭伯如此長時間。并且就宋國與周國的這種關(guān)系,周天子也不愿意幫忙澄清。最后,只能假裝沒有聽說過傳言,不承認(rèn)也不否認(rèn)。

? ? ? ? 本來暴怒的周桓王打算直接廢掉鄭伯的周朝卿士之職,可惜因為暫無正當(dāng)理由,被群臣苦勸,才作罷,最后只是徹底修改了鄭伯的這個左卿士的職責(zé)范圍,使其成了虛職。而于周桓王五年(共和127年),周天子提拔虢公為右卿士,權(quán)理周朝政務(wù)。

七、諸侯伐宋

【周桓王七年(魯隱公十年,鄭莊公三十一年,齊僖公十八年,宋殤公七年,衛(wèi)宣公六年,元始前713年)】

(1)勢如破竹

????????桓王五年(隱公八年,元始前715年)秋七月庚午,鄭莊公與宋衛(wèi)兩國在瓦屋講和盟誓,化解雙方仇怨。但這只是鄭莊公的痹敵之策;次年,即桓王六年,鄭莊公忽然手持天子王命,傳檄諸侯聯(lián)兵伐宋;第三年(桓王七年)春正月癸丑,齊魯兩國與鄭莊公在鄧地會盟,三國相約夏五月起兵,共討宋國,以助天子!山錄||《左傳·隱公十年》——十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鄧,為師期。

????????桓王七年(隱公十年,元始前713年)夏五月,鄭伯、齊侯與魯國依約發(fā)兵,魯侯手頭有待辦急事,但亦未爽約,而是令公子翚帶前鋒先行會師討伐宋國山錄||《左傳·隱公十年》——夏五月,羽父先會齊侯、鄭伯伐宋。;六月戊申,解決完手上之事的魯侯,帶兵至老桃,與鄭伯、齊侯會師,之后三方全力伐宋!山錄||《左傳·隱公十年》——六月戊申,公會齊侯、鄭伯于老桃。

????????六月壬戌,魯侯一馬當(dāng)先,在菅地一舉擊敗宋軍。六月庚午,聯(lián)軍攻下宋國郜城,鄭伯為酬魯侯首功,于六月辛未將郜城劃給魯國。六月庚辰,聯(lián)軍攻下防城,本應(yīng)劃給齊國,但由于防城距離齊國太遠(yuǎn),不便管理,就于六月辛巳,也劃給了魯國。〖山錄||《左傳·隱公十年》——壬戌,公敗宋師于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于我。庚辰,鄭師入防。辛巳,歸于我。君子謂鄭莊公“于是乎可謂正矣。以王命討不庭,不貪其土,以勞王爵,正之體也”?!?/span>

(2)圍鄭救宋

????????桓王七年(隱公十年,元始前713年)六月,鄭莊公聯(lián)合齊魯討伐宋國,一路勢如破竹,連下宋國數(shù)城。宋國難以抵擋,遂悄悄潛出一路兵馬繞過伐宋聯(lián)軍,然后聯(lián)合衛(wèi)軍忽然一道殺入鄭國境內(nèi)。聯(lián)軍本想再接再厲,但后方鄭國出現(xiàn)狀況,因此不得不終止伐宋,且聯(lián)軍已奪宋國數(shù)城,此戰(zhàn)可算是全勝,于是也就沒有再堅持,而是立刻結(jié)束此次伐宋大戰(zhàn),之后三方各自還朝,奏凱而歸。當(dāng)然解散后鄭伯則是率軍急速回援,以御宋衛(wèi)之?dāng)常?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pink-03 font-size-12">〖山錄||《左傳·隱公十年》——秋七月庚寅,鄭師入郊,猶在郊。宋人、衛(wèi)人入鄭?!?/strong>

【01】齊侯使其弟夷仲年為將,出車三百乘,魯侯使公子翚為將,出車二百乘,前來助鄭。鄭莊公親統(tǒng)著公子呂、高渠彌、潁考叔、公孫閼等一班將士,自為中軍,建大纛一面,名曰“蝥弧”,上書“奉天討罪”四大字,以輅車載之,將彤弓弧矢,懸于車上,號為卿士討罪,夷仲年將左軍,公子翚將右軍,揚威耀武,殺奔宋國。

【02】公子翚先到老桃地方,守將引兵出迎,被公子翚奮勇當(dāng)先,只一陣殺得宋兵棄甲曳兵,逃命不迭,被俘者二百五十余人。公子翚將捷書飛報鄭伯,就迎至老桃下寨,相見之際,獻(xiàn)上俘獲。

【03】莊公大喜,稱贊不絕口,命幕府填上第一功,殺牛饗士,安歇三日,然后分兵進(jìn)取:命潁考叔同公子翚領(lǐng)兵攻打郜城,公子呂接應(yīng);命公孫閼同夷仲年領(lǐng)兵攻打防城,高渠彌接應(yīng);將老營安扎老桃,專聽報捷。

【04】卻說宋殤公聞三國兵已入境,驚得面如土色,急召司馬孔父嘉問計。

【05】孔父嘉奏曰:“臣曾遣人到王城打聽,并無伐宋之命,鄭托言奉命,非真命也,齊、魯特墮其術(shù)中耳,然三國既合,其勢誠不可爭鋒。為今之計,惟有一策,可令鄭不戰(zhàn)而退?!?/strong>

【06】殤公曰:“鄭已得利,肯遽退乎?”

【07】孔父嘉曰:“鄭假托王命,遍召列國。今相從者,惟齊、魯兩國耳,東門之役,宋、蔡、陳、魯同事,魯貪鄭賂,陳與鄭平,皆入鄭黨,所不致者,蔡、衛(wèi)也。鄭君親將在此,車徒必盛,其國空虛。主公誠以重賂,遣使告急于衛(wèi),使糾合蔡國,輕兵襲鄭,鄭君聞己國受兵,必返旆自救。鄭師既退,齊、魯能獨留乎?”

【08】殤公曰:“卿策雖善,然非卿親往,衛(wèi)兵未必即動?!?/strong>

【09】孔父嘉曰:“臣當(dāng)引一枝兵,為蔡鄉(xiāng)導(dǎo)?!?/strong>

【10】殤公即簡車徒二百乘,命孔父嘉為將,攜帶黃金、白璧、彩緞等物,星夜來到衛(wèi)國,求衛(wèi)君出師襲鄭。衛(wèi)宣公受了禮物,遣右宰丑率兵同孔父嘉從間道出其不意,直逼滎陽。世子忽同祭足急忙傳令守城,已被宋、衛(wèi)之兵,在郭外大掠一番,擄去人畜輜重?zé)o算。

【11】右宰丑便欲攻城,孔父嘉曰:“凡襲人之兵,不過乘其無備,得利即止,若頓師堅城之下,鄭伯還兵來救,我腹背受敵,是坐困耳,不若借徑于戴,全軍而返,度我兵去鄭之時,鄭君亦當(dāng)去宋矣!”

【12】右宰丑從其言,使人假道于戴,戴人疑其來襲己國,閉上城門,授兵登陴??赘讣未笈x戴城十里,同右宰丑分作前后兩寨,準(zhǔn)備攻城,戴人固守,屢次出城交戰(zhàn),互有斬獲。孔父嘉遣使往蔡國乞兵相助,不在話下。

【13】此時潁考叔等已打破郜城,公孫閼等亦打破防城,各遣人于鄭伯老營報捷,恰好世子忽告急文書到來。不知鄭伯如何處置?再看下回分解。

山箋||? 『三國伐宋』演義版復(fù)述

(01)連下三城

? ? ? ? 鄭伯返回鄭國后,就開始積極的備戰(zhàn),經(jīng)過幾年的戰(zhàn)爭準(zhǔn)備和動員,鄭伯已經(jīng)萬事俱備。此時鄭伯打著周天子的旗號,底氣極硬,除了需要邀請的齊魯兩國一同伐宋,還傳檄周邊各個諸侯,要求伐宋之日都要前來,至少也要派幾個人過來當(dāng)氣氛組,果然迫于周天子的名號和鄭伯的淫威,大部分接到檄文的諸侯都派了一些人過來應(yīng)付一二。

? ? ? ? 但主力還是要看鄭魯齊三軍。魯國很容易,鄭伯直接許諾公子翚,所得領(lǐng)土全部送給魯國,公子翚把持魯國,送給魯國其實就是送給公子翚,公子翚積極性高漲,很快就完成了出兵的程序,親自帶兵征討。而齊國與鄭伯有石門之盟,還與魯國是姻親,又有周天子背書,也很快就聚集了大軍,由齊侯的胞弟親自帶兵征討。

? ? ? ? 周桓王七年夏五月,三軍齊備,鄭伯此次是卿士代天子討罪宋國,因此鄭軍為中軍,由鄭伯親自坐鎮(zhèn),魯軍為右軍,齊軍為左軍。三軍開拔,直指宋國。其中公子翚是自己給自己打工,最為積極,率先拿下老桃。六月,三軍齊聚老桃,建立大本營以便修整,三日之后,大軍發(fā)動:鄭伯坐鎮(zhèn)老桃大本營,而鄭軍分三路,一路隨魯軍攻郜城,一路隨齊軍攻防城,最后一路隨鄭伯坐鎮(zhèn)老桃,隨時策應(yīng)。之后前線告捷,雙雙破城,但正當(dāng)全軍士氣高漲,要一舉破宋時,鄭伯卻收到了鄭國傳來的告急文書。

(02)宋公反擊

? ? ? ? 原來,宋殤公在知曉伐宋聯(lián)軍開拔后,就知道戰(zhàn)爭已無法避免,且自己名義上是被周天子問罪,無人敢援,勢單力薄,恐難力敵。于是就派宋司馬孔父嘉攜重禮前去衛(wèi)國,希望衛(wèi)國出兵救宋,可衛(wèi)國雖有救宋之心,但礙于鄭伯是奉周天子之命伐宋討罪,占據(jù)了大義,不好正面出手。于是孔父嘉建議,可以尋個由頭,去圍攻鄭國京城滎陽,只要鄭伯撤兵就返衛(wèi),就算將來問罪,也可以說是誤會,從而搪塞過去。

? ? ? ? 衛(wèi)宣公大喜,立刻派右宰丑帶大軍和孔父嘉,圍攻鄭國京城滎陽,但滎陽是鄭國京城,墻高城堅,因此衛(wèi)軍并不攻城,只是在周圍劫掠人畜輜重。而鄭國由于大軍遠(yuǎn)在宋國,無力出城阻止,又恐衛(wèi)軍四處逡巡之時,突然攻城,而京城一旦有絲毫疏忽,就可能會有所閃失。因此監(jiān)國的世子忽只得趕緊向鄭伯發(fā)告急文書。

【種花家事·孟春紀(jì)】006衛(wèi)石碏大義滅親 鄭莊公假命伐宋『東周列國志』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长寿区| 启东市| 乐陵市| 安溪县| 兖州市| 德钦县| 涿鹿县| 吴堡县| 桓台县| 崇阳县| 监利县| 井研县| 谢通门县| 峨边| 老河口市| 荆门市| 利川市| 兴山县| 怀集县| 韶山市| 顺昌县| 闸北区| 华蓥市| 博野县| 丰顺县| 祁东县| 霍邱县| 保山市| 岑溪市| 泗洪县| 康平县| 衡山县| 武夷山市| 会昌县| 互助| 井陉县| 呼和浩特市| 田林县| 舒兰市| 遂昌县|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