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唐宋詞十七講》 葉嘉瑩/著——第十三講 姜夔
【特點(diǎn)】
(一)
“清空騷雅”
“野云孤飛,去留無蹤”(張炎《詞源》)
“清勁知音,亦未免有生硬處”(沈義父《樂府指迷》)
清空:攝取事物的神理而遺其外貌
——過于追求出奇制勝,反而有損直接的感發(fā)生命

(二)
兩種感情:
1.悲慨國(guó)事
2.懷念愛情(更強(qiáng)烈)

例:【悲慨國(guó)事】
揚(yáng)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yáng)。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mèng)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例:【懷念愛情】
[合肥女子,燈節(jié)前后分別]
(按時(shí)間順序)
(1)正月十一
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
巷陌風(fēng)光縱賞時(shí),籠紗未出馬先嘶。白頭居士無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隨。 ? ? ?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游人緩緩歸。
(2)正月十五
鷓鴣天?元夕不出
憶昨天街預(yù)賞時(shí)。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 ? ? ?簾寂寂,月低低。舊情惟有絳都詞。芙蓉影暗三更后,臥聽鄰?fù)扌φZ歸。
(3)正月十五日晚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mèng)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dāng)初不合種相思。夢(mèng)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 ?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4)正月十六
鷓鴣天?十六夜出
輦路珠簾兩行垂,千枝銀燭舞僛僛。東風(fēng)歷歷紅樓下,誰識(shí)三生杜牧之。 ? ? ?歡正好,夜何其?明朝春過小桃枝。鼓聲漸遠(yuǎn)游人散,惆悵歸來有月知。

[分別在正月梅花盛開時(shí)]
*自創(chuàng)曲調(diào)、詞牌名,如《江梅引》、《鬲溪梅令》、《暗香》、《疏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dòng)月黃昏”)
辛亥之冬,余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jiǎn)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xí)之,音節(jié)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舊時(shí)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fēng)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 ? ?江國(guó)。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zhǎng)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shí)見得?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yuǎn),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dú)。 ? ?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fēng),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shí)、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旁敲側(cè)擊,從旁邊想一些有關(guān)的事典來寫
1.“梅邊吹笛”
2.“何遜”:寫過《早梅》詩
3.“竹外疏花”:梅花
4.“嘆寄與路遙”:驛寄梅花
5.“昭君不慣胡沙遠(yuǎn),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dú)。”
一解:故國(guó)之思
宋徽宗被俘途中聽《落梅花》之曲作《眼兒媚》:“春夢(mèng)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p>
二解:懷念情人
唐朝王建《塞上詠梅》:“天山路邊一株梅,年年花發(fā)黃云下。昭君已歿漢使回,前后征人誰系馬?!?/p>
+“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杜甫《詠懷古跡》)
6.“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南北朝壽陽公主午睡時(shí)前額留下梅花印。
7.“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笛曲《落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