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二和尚:從僧侶到權(quán)臣,最終放棄權(quán)勢,尋求心靈的靜謐
姚廣孝此人在民間并不出名,說起姚廣孝此名,大部分人都沒有聽過。就是這樣一個不顯山不露水,在后世名聲不顯的人,卻一手策劃了明初一個重大事件,那就是"靖難之役"。

編輯
姚廣孝是明朝著名政治家、佛學家。詩人,年輕的時候出家為僧,法名道衍,精通佛、道、儒、兵諸家之學。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后,曾經(jīng)廣邀天下有能之僧前往首都,并為他們舉辦了一場特別的選拔考試。姚廣孝在此次測試中脫穎而出,被朱元璋遣送給朱棣,此后姚廣孝便成為了朱棣手下謀士,輔佐朱棣成事。
朱棣起兵之后,姚廣孝留守北平,建議朱棣輕騎挺進,徑取南京,使得朱棣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朱棣登基之后,封姚廣孝為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復(fù)其俗姓,賜名廣孝,人稱"黑衣宰相"。

編輯
姚廣孝雖然已經(jīng)差不多達到了高峰,位極人臣,但是他卻并沒有沉溺于權(quán)勢之中。朱棣特許他還俗,并賜其俗名,但是他還是不改僧相,仍居僧寺,清凈自修,且重新監(jiān)修了《明太祖實錄》及《永樂大典》。空閑的時候與好友品鑒詩歌,遠遁紅塵之喧囂,沉浸于山水的靜謐空幽之中。
出世到入世,再到出世,姚廣孝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一個僧侶到權(quán)臣,最終卻放棄權(quán)勢,尋求心靈的靜謐,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編輯
公元1418年,也就是永樂十六年,八十三歲的姚廣孝在慶壽寺病逝,追贈推誠輔國協(xié)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謚號恭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