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鈍評獎|二等獎鈍評作品
第五屆鈍評 雨幕
?
《蜀道難》——呈現(xiàn)了浪漫而磅礴的小情懷科幻
讀完文章,我有種不好打擾他人雅興的局促感,同時我也因為察覺文章細膩豐滿而互相對應的事實細節(jié)而深感尊敬。
后者是因為,想要鋪設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材料,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未知的勇氣搜索規(guī)劃事實經(jīng)驗,還需要耗費大量功夫讓材料流暢地砌進故事,同時還能在混亂的事實中堅守主題,不被琳瑯滿目的分支干擾主線。另外,我印象中花費大量篇幅推理論證事實經(jīng)驗的文章,要么因為材料難以組織成令讀者愉快下咽的小說而敗北,要么折戟于主題被事實干擾偏離正規(guī),只有少數(shù)身懷長物的文章才能有所收獲。
看完第一節(jié),我察覺文章埋了線索“六個白玉盤”,同時感到故事寫得比較刻意。豐富的場景細節(jié)和經(jīng)典的人物標識竭力自證,這是公元743年,繁華熱鬧的長安西市的延壽坊,這是歷史上鼎鼎有名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理性上讀者知道了上述事實,但僅讓人接受信息,不參與信息的選擇和判定,很難讓人有情緒波動,就像人們走在街道上看到馬路、車輛和高樓等林林總總的現(xiàn)代設施也只是習以為常地路過,也不關注紅綠燈故障電路長什么樣子,這并非出于我們的冷漠,而是基于人感受外界信息的模式和事從急權。雖然文章采用第一認成視角增加代入感,但在隔閡感前提,歷史有名的詩人激情吟出千古名句,我竟然感覺中學語文課堂更有氛圍。在此基礎上,將幾首千古名詩集中在一個小小宴席間呈現(xiàn),即使萬能的酒精讓幾個詩人同時忘記世俗的束縛一舒胸臆,納罕的場景也讓虛浮的懷疑更加蔓延。
刻意的不僅是氛圍,還有人物提到關鍵信息白玉盤的方式。閑聊、夢境和無意提及的才出現(xiàn)線索都太隨機,“這不會是在別的時間吧”,而且小范圍集體夢境的原因,后文解釋也過于超自然。用投機思路推動構建邏輯縝密的行文屬實太跳躍,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結論又有篇幅所限,如何合理引出“另外的時間”,在兼顧氛圍描寫情況,現(xiàn)有篇幅可能難以施展。此外,人物僅以豐富的細節(jié)加以豐滿,無法察覺人物面臨的重大選擇,卻又在無意間提出重要線索“六個白玉盤”,于是我預感本文的人物將作為襯托設定的配角,設定是文章準備好的重頭戲,同時故事有可能因為缺乏人物的選擇而缺乏故事體驗,變成說明書。想要察覺真相的動機讓我耐心閱讀文章,并且,“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以月的形象談論時間讓華夏子孫浮想聯(lián)翩。
第二節(jié),時空跳躍呼應了上節(jié)“時間”的線索,同時得到了文章第二個線索艱深概念“冷暗光子”。故事寫得比上節(jié)有體驗,也發(fā)現(xiàn)文章的一個重要缺陷,在有限篇幅里承載了太多突出概念,導致文章無法在有限篇幅解釋清楚這些概念演變出的復雜情況。人物在歷史事件“文革”中,同樣有豐富的歷史細節(jié)增加文章真實感,但面對環(huán)境的壓迫選擇女主選擇了解真相以苦中作樂,面對愛人的離去男主不堪孤寂選擇了死亡,并且作者見長于人物生活姿態(tài)描寫,就讓故事讀起來自然流暢。
復雜概念指需要大量前置解釋的艱深詞匯如“冷暗光子”。復雜概念讓文章從解釋和篇幅的沖突,催生了解釋與合理性的沖突。上節(jié)的線索是“不同時間的事會在一定范圍內(nèi)同步在‘夢里’發(fā)生”,本節(jié)又再次強調(diào)了這點——反復出現(xiàn)的神奇夢境中,發(fā)生了與六個白玉盤不同的事件,主角二人也因此得知“何家村遺寶”線索,于是推斷“夢境”是范圍性的時空同步作用。暫且不理會夢境背后的可靠性,古人得知神奇夢境,因為封建崇神的背景可以理解他們的不作為,但1970年的我國早已發(fā)射了第一顆原子彈,混亂年代其他知情人如紅衛(wèi)兵,必將有條件有動機渾水摸魚。于是,在重點寫主角夫妻事件時,排除其他人物的干擾而不是忽略該情況,對文章合理性比較關鍵。
二節(jié)與三節(jié),高光詞匯如給人突出印象的李白杜甫,只是影響讀者帶入,艱深詞匯在此基礎上,還會因為需要重點解釋以邏輯自洽,給文章布局帶來挑戰(zhàn)。二節(jié)出現(xiàn)的“冷暗光子”,我簡單在瀏覽器搜索,確定這是關于暗物質(zhì)發(fā)展的理論,包括后文出現(xiàn)的諸多名詞概念,作者也并未讓其在“19分鐘”內(nèi)一次簡單飛艇試飛時的推理中,讓讀者理解名詞內(nèi)涵的同時擁有流暢的閱讀體驗。讀者只能干巴巴地理解出現(xiàn)在眼前的名詞,看到去除名詞后與現(xiàn)代閱兵儀式中的飛行表演相差不大的任務行動,并不能體會這些名詞蘊含的物理美感。第三節(jié)硬得恰當?shù)牟糠种挥酗w艇試飛使用的技術,但也只是充當背景板作用。我看到文章盡量讓名詞們參與到有跡可循的飛行中,意圖讓文章硬朗且富有美感。
列舉諸多形容去描述一個人很美,觀眾只在理性上知道這個很美,在體驗到實物以前也沒有美的震撼,也沒有因為符合理想形象而感到快樂,更無從談及受到科學知識魅力召喚想去學習。“超弦理論、宇宙弦的數(shù)量、時間不是單向流動、可以隨意感知任何時間點上的外部世界?特定的能量共振頻率、恰逢太陽自身內(nèi)部的能量、每1227年地球上的某處會經(jīng)歷一次“時間游弋“?、兩根弦的間距(對應總有兩處相距700公里左右的感應器同時誤報)、“兩條雙螺旋線是?(超自然至高生命體的DNA、父親)”。擁擠的推理在幾行字的間隔中向讀者發(fā)起進攻,作者用符合邏輯鏈的的線索引導讀者思考,問號不難看出是作者的小心和關懷,但過多的要素讓讀者毫無閱讀體驗,也讓文章名詞分布與前文相比顯得頭重腳輕——懸念鋪墊讓人一頭霧水,真相揭露又過于倉促,還讓科學推理不符合小說范圍的價值,也暴露了本文矛盾設計薄弱的缺點。宇宙弦震動會讓我們的日常生活發(fā)生什么變化?可以隨意感知任意時間點這個概念讓我想起《醉步男》,后者是穿梭到不同時間線但忘記其他時候的記憶,而且醉步男用全文8.8萬字演繹這一個核心設定給主人公生活帶來的變化。即使19分鐘時間和簡陋的設備竟然能夠發(fā)現(xiàn)宇宙的奧秘,這之前的許多必須鋪墊現(xiàn)有篇幅也無法展開,如果一定契合理性浪漫,不妨采用更加簡易但依然需要解釋的科學設定。關于什么程度的科學推理才能讓小說讀者有一定挑戰(zhàn)又引人閱讀,我現(xiàn)階段對懸念的理解是用內(nèi)涵驅(qū)動情節(jié)而不是用真相,呈現(xiàn)足夠多確保讀者已經(jīng)掌握、即使沒有掌握但作者能夠解釋清楚的解題線索再揭開答案,讓讀者知道“解不開來不是經(jīng)驗問題,就完全是讀者的失誤了嗷”,讓其側重智力考驗和少量經(jīng)驗考察。但具體如何排篇布局,這就是作者需要大量思考與實踐的事情。
此處根據(jù)線索推測,本文的跨越時空的三大場景是為了呈現(xiàn)科學設定,并以此烘托浪漫而磅礴的情感。關于科學名詞,因為前段時間硬科幻《三體》熱潮,國內(nèi)更加大比例地出現(xiàn)追求理性浪漫的科幻小說作品。有時我也不禁反思,如果宣傳科學知識變成科幻的功能讓科普文章如何自處?且不論“文學競爭”的結果,??茖W名詞出現(xiàn)在文章中不能需要帶來讓人自信的驚奇感,還需要符合內(nèi)在邏輯,否則更換成佶屈聱牙的概念效果更佳,這是我最欣賞文章的一點。本文作者大量查找資料,并使之按思考順序排列。
因此,我能理解作者竭力營造理想中的理性浪漫,但因為只是作者理性中描述的浪漫英雄,因此我稱之為小情懷。三個單元中主人公做出推動劇情的一系列行動,全都是個人的選擇和努力,沒有背景組織的幫助,這與當代在團結協(xié)作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我們陌生而崇拜,但在理性上我們更加相信可靠翔實的長期過程才能出現(xiàn)大科學發(fā)現(xiàn),我們的感動也只能建立在所信仰的事實上。讓人物在富含技術參考資料的廣闊背景中,體驗驚奇事件確實讓人神思澎湃,但綜合上文提及的氛圍隔閡感和難以下咽又不知所以的設定,我面對興致盎然的宴席只能望而卻步,但對涉獵資料布局的文章還是懷抱敬意的。
?
《狐狐狐》——點到即止且精巧靈動的現(xiàn)代志怪小說
讀完本文我還對山野里的小狐仙和這段故事回味不已,但回憶細節(jié)又有些差強人意,并且,本文能夠歸類為科幻讓我不禁由衷贊嘆科幻的包容性,同時也啟發(fā)我思考超自然和科幻的區(qū)別。
如同標題,文章用詞處處簡約靈動地讓我神往,仿佛古典寫意水墨畫。前半游覽式奇遇的敘述輕松寫意,又兼具三次轉(zhuǎn)折,讓文章跌宕起伏,從紅爪小狐仙入手,行云流水地讓美麗靈動,有情有義還身負家國擔當?shù)墓诺浜尚蜗筌S然紙上。前半還讓我欣賞的是寫作技巧,文章讓“我”這個扛著攝像機的人有思想地融入了故事中,而且讓“我”的感情變化推動關鍵劇情轉(zhuǎn)折。
前半講述,1995的一個大學生李爽東受導師委派前往吉嶺東山做水文研究,發(fā)現(xiàn)東山的水文怪異讓土地貧瘠,期間因為宿命受到中國小狐仙邀請(鋪設兩個伏筆),神奇地穿越回67年前民國17年(1928)(第一次轉(zhuǎn)折超自然),在此認識了俏皮的翠翠和美麗的阿浣,由于人之常情——“雖是國恨家仇但時代不同不是我的任務”,假意迎合小狐仙共同抗日的要求發(fā)抗日電報而脫身(第二次轉(zhuǎn)折,主角抗拒后內(nèi)心對小狐仙愧疚遺憾)。但是回到現(xiàn)代研究受阻,詢問兼具科學和玄學素養(yǎng)的民間高人馬老師原來是狐仙作祟(第三次轉(zhuǎn)折超自然),需要回去完成她們的心愿(彌補遺憾,也符合任務所需,內(nèi)外因素雙重驅(qū)動)。于是李爽東回到山上通過特殊地點穿越到1943年(穿越時間隨機,文章沒有明確解釋,但影響不大),發(fā)現(xiàn)日軍的奇怪行為(作鋪墊),小狐仙全家因為身懷重寶被日軍迫害(讓主角憤怒,從對小狐仙的關注,發(fā)展到對日軍行徑的關注),利用狐仙的秘法躲過偶遇的日軍(超自然展示),小狐仙也告知主角團我和馬老師家族藏有時光機和時光機的鑰匙,也是時光機內(nèi)含的鈷離子源污染了東山的水質(zhì)(回收伏筆),我也得知阿浣生下的孩子就是當年導師王喜奎(人設巧合,照應古典概念宿命),以及狐族與中華大地的牽絆(主角感情升華,從彌補遺憾到受小狐仙家國淵源自白的感染)。
到底為止一切就緒,主角作為一個無關的現(xiàn)代人,幫助小狐仙守護家族使命的理由十分充分,不僅僅受到情緒上的感染,而且也因為他個人的道義判斷,該判斷也頗有俠士的意氣,他知道了事情,就相當于要承擔責任。在一番情緒醞釀后才從冷漠中現(xiàn)行的奉獻感在扭曲中又符合現(xiàn)代人的處事邏輯,也是不同于傳統(tǒng)缺乏個人判斷選擇的正義的創(chuàng)新。人設和語言雖然偏古典,但是情感和處事邏輯卻是現(xiàn)代的,因此說是現(xiàn)代志怪小說。另外,古典狐仙的形象善良邪惡皆有,但都透著一股機靈俏皮的味道,作者這點把握地也很好,讓人感覺到這就是可愛的小狐仙。
作者在人設還淺淺強調(diào),小狐仙除了有一些無關緊要的小法術,其他和人沒有區(qū)別,也不能對文章關鍵劇情產(chǎn)生影響比如擊敗日軍,這點與超自然的古典小說如聊齋中,靠著神奇法力打擊邪惡勢力的異族也有所不同,本文實際上是靠人的力量實現(xiàn)理想,這也是本文中超自然能夠與“科學”和諧相處的前提。但是從一些可以替換的設定中,我察覺作者似乎下定決心要試探超自然和科學的界限,“只有我和喜奎的血脈可以打開逆乾坤(時光機)”,包括一個擁有科學名字“鈷離子源”但是機制未知的時光機鑰匙,作者也可以假模假樣地描述一下這個時光機的外形,以及給時光機鑰匙一個實體而不是用血開鎖,這些只要添加幾筆完全不影響文章其他形象。只能說,作者從人外的角度為人類自身豎起一面可愛的鏡子,讓人輕松又凝重德思考人性到底是什么,超自然和科學有什么區(qū)別。后者個人目前以為,科學技術能夠通過經(jīng)驗重復控制外界,超自然不能讓燈泡亮起來,但是科學可以。但是這只是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解讀,在科學的前沿和人類的初始,世界又發(fā)生了什么也沒人完全清楚,科幻的想象永遠可以超越現(xiàn)實,但更多的真相必永遠包含我們所處的現(xiàn)實,我覺得我說了什么也什么都沒說。
前半文章流暢,后半對日軍的描述在關鍵情節(jié)出現(xiàn)明顯降智現(xiàn)象,而且利用巧合代替文章需要人為決策的部分作為轉(zhuǎn)折不合理,看后半的文章讀起來有不知所云的意味,印象不深刻。文章一半處首次提出鮮明的任務:奪回時光機鑰匙,阻止日軍使用儀器(日軍決策降智,日軍得到作弊機器沒有派更多人防守,即使是打掩護也不該沒有后援,事件重要性和應對措施矛盾)。同時主角團就這樣和日軍小隊正面硬碰硬,主角得知阿浣當年心意之人是自己,又為了救翠翠挺身而出沒有毛病,但是提出單挑決定物品歸屬也太自信了吧,日軍竟然爽快同意(隨意的態(tài)度和事件重要性矛盾),而后主角受重傷竟然贏下單挑(區(qū)區(qū)第一次拿槍的大學生怎么打過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軍人?。。?,最后李爽東回到現(xiàn)代(happy ending,各人回到原來生活軌道)?;蛟S降智的目的是為了淡化文章的陰謀詭計,不影響文章靈動俏皮的質(zhì)感,將故事拉到小狐仙與人的互動中,描寫我在這段奇遇中的感情,但后期日軍送得太快,讓主角的努力看起來有點可笑。就像幼稚不等于不合理,文章或許需要設計更加合理的反派組織,同時又讓主角在這場對戰(zhàn)中起到關鍵作用。這也是我說文章點到即止的原因,各種可以深入解釋的詞匯,復雜的人物關系,在本文出現(xiàn)地很克制,但又能起到該有的作用。
最后說文章質(zhì)感,本文的語言和切入視角都從現(xiàn)代人的社會形象入手,深遠的山林、小狐仙等異類又讓人不知不覺在閱讀中卸下心防。在我對世界有更多了解過后,我認同了不知哪位前輩的話,讀書不僅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相當奢侈的樂趣。有時我們面對精美布局的書籍不感動,不是因為文章不夠體貼,也不是因為讀者過于刻薄,而是因為人們被紛繁的事物擾亂了神思,內(nèi)心的聲音告誡自己還有重要任務沒有完成,沒有時間沉浸在無所事事的漫游之中,抑或過多的經(jīng)驗和挫折讓我們對各種觀點保持謹慎,心靈已筑起了審視的高墻,就難以真正走到精心設計的故事中。動人的文章可以讓人快速跨越審視的距離,包括最后一篇即將評論的《死亡之森》。
?
?
《死亡之森》——從世界背面刺穿陽光下的泡沫
?
?
?
文章劇情設計巧妙之處在于步步揭曉的懸念,以及指向文章之外而回味無窮的答案。開頭極妙地和平獻祭了一個社會精英朋友潘孓然,而后讀者所有的猜測都圍繞他展開,但作者始終把握全局,最后也沒有給出答案。
主角對友人死亡依然保持平靜的感嘆和敘述,這看似正常又奇異的表現(xiàn),我不禁猜測潘將作為大反派或者重要助力重新與主角相見,但結局可能是悲劇的(猜測一)。這個懸念在主角的黯淡又溫暖的地下A城區(qū)生活中被模糊,但馬上主角就因朋友的溫情奉獻自我,讓以往的猜測提上心頭。此時主角為有情有義的拳館老板尋找他已死朋友失蹤的女兒,他打破自己的生活格局,前往上城區(qū)了解馮依依的行蹤,她因為賭氣離家,卻被惡劣的B城區(qū)黑人侮辱失去清白,于是主角帶上拳館老板共同前往B城區(qū)為了帶回馮依依,我也逐漸收集到這個世界的信息,主腦控制的未來社會,異常停電的地下城區(qū),我此時自然拼湊出第一套完整的答案,潘可能假死,統(tǒng)率地下城居民反抗地下城,地下城有一套自己構建的主腦(猜測二)。
而后,主角在前往B城區(qū),奇異的宗教隊伍讓我意識到事情沒有那么簡單,但B城區(qū)利用宗教建立民眾的意識也很合理。過程中,列車途經(jīng)的景象不斷打破主角二人的常識,暗示無人關心的生活之外的世界,瘋癲的宗教隊伍讓主角無力應對,我感到主角勢必就要發(fā)現(xiàn)B城的真相。但閃爍的燈泡是引導信號,此時我覺得正常人覺得事情過于奇異已經(jīng)回家了,但主角依然順著不知信號源的求救燈泡前去(馮依依通過生物腦聯(lián)網(wǎng)學會了莫爾斯碼),也許這里可以提一下馮依依的名字,不然正常人應該選擇逃生吧。我想友方在弱勢,否則沒必要對真相遮遮掩掩,反派不知道是誰,地下城真的有自己的系統(tǒng),但真相是陰暗的(猜測三),而后B城的真相生物腦聯(lián)網(wǎng)揭曉,依然不知道是誰策劃了這一切,逃生驚現(xiàn)又刺激,被上城區(qū)居民拯救而酒館老板死亡的結果符合情理,但讓故事在恐怖的刺激后開始降溫,變得悲涼。最后,結尾的燈泡閃爍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驚現(xiàn)的猜測后,平地驚雷般敲打讀者的心靈。
文章結尾暗示死亡之森無法逃離,順勢提及作者在開頭埋下伏筆,主角意外死亡的父親和無故去世的好友,也許此時就在城市的主腦中度過疲倦的永恒(猜測四)。特寫鏡頭的結尾配上細思極恐的細節(jié)另文章回味無窮,終于找到大伏筆青年才俊潘孓然下落也另成就感油然而生,一升一降的情緒調(diào)配讓故事就像一杯層次豐富的雞尾酒,看到杯中升騰而起而無人在意的泡沫在燈光中破碎,悲傷油然而生。再度思索,主角到底追求什么,開頭社會精英朋友為何平靜自殺,文章只以空虛的答案回應讀者,文中沒有線索承載更深的思考,答案在文章外,于是,讀者也在著回味中感到空洞和無力感。
文章劇情設計幾乎很成熟了。人物行為依據(jù)基本符合情理,主線也牢牢抓住不同人群的感受與城市的陰暗面,并且從不同角度展示不同人群,通往B城的列車,最后主角殘忍的真相猜測——其實人們互相之間并不在意自己之外的生活,但這與人們的空虛、以及追求的事物有何關系,文章沒有過多探究,就讓空虛有些無的放矢。
本文強大之處除了劇情設計,還在于對日常現(xiàn)象的微妙觸感,以及將微妙感受與文學感官轉(zhuǎn)換的能力。但所講述內(nèi)容提煉以后,只是如上所說的普通事件,講給網(wǎng)友可能得到一個平淡眼神的程度。剝?nèi)ダ渚制届o的文學外衣后,我會自然地質(zhì)疑,文中人們空虛又饑渴的精神狀態(tài)和假想的社會陰謀有什么關系,文章沒有深入探究。
現(xiàn)實中全身心不由自主地投入現(xiàn)代毒品的“上癮”人群投射到全球有一定數(shù)量,文章描寫的下層區(qū)群體,因為社會貢獻不夠被拋棄,而后由于未知的原因即追求空虛,他們中的個體為什么這種選擇,文章沒有給出解釋。并且選取社會貢獻不達標群體給予崇神制裁,也不乏是刻板印象的延伸。
文中主角擁有獨善其身又隨遇而安的生活方式,并且暗示城市本質(zhì)在強大神秘的陰謀下運行,即現(xiàn)代人處于巨大社會架構中無能為力的現(xiàn)狀反映。被殺死的思緒就像陽光下的泡沫一樣微不足道,人們的思考的目光面向高速運行的龐大社會時,憤怒和嫉妒,感激和崇拜也不會被在意,也永遠沒有回應。那么,作者認為世界的背面究竟是如何的,文中龐大生物計算機究竟出于何種原因建造,懸置的答案讓文章充滿懸念時,也讓思緒像上文空虛一樣無處安放。
關于文章的腔調(diào),一度讓我眼前出現(xiàn)一個顧影自憐而堅貞不屈的斗士。他身披耐用的甲胄在鋼筋水林中戰(zhàn)斗,計算著怪的弱點和自己的藍條,酒足飯飽而后與白晝的虛無對抗。他與四處漂泊的友人暢飲到天明,而后分道揚鑣,畏懼空虛便逃避恐懼拂袖而去。這很像擁有一定社會技能,卻只能冷冷地注視著社會中憑空而降的規(guī)定,平時仿徨著思考和抉擇,隨機“追求滿足感”的現(xiàn)代大眾,但形單影只的文章主角無疑在現(xiàn)實基礎上增加了瀟灑意味。另外,本文的表達頗有傷人一千自損八百的冷酷范。文章經(jīng)常從反面的角度審視詞語表達的合理性,給人提供反思自我的另類方式。天生能夠抓住詞語正確用法的人們,沒必要深思表達詞語時的背后有多少尸體,這無疑為人們閱讀文章的增加了冷峻又奇怪的趣味。
重新披上文章獨特的文字觸感,我又感到飄蕩在空氣中冷淡中自殘的迷人文字香氣。二者視角差異,是否也是不要殺死一只知更鳥的另類詮釋?當我選擇拿起切碎文章的手術刀,就脫離了純粹讀者的身份。起碼第一次讀文章,仿佛在艦隊保護下穿過在絢麗的惡鬼之城,感到安全驚悚而神思飄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