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學】對于“莉茲”與“青鳥”的一些個人理解和現(xiàn)實含義

前言
? ? ? ? 本篇文章是對于京都動畫制作的電影《莉茲與青鳥》中的個人解讀,主要圍繞童話故事人物“莉茲”與“青鳥”和電影主人公傘木希美與鎧冢霙的對應關(guān)系。筆者希望通過本文可以展開對于人物關(guān)系的新的解讀,并且與現(xiàn)實產(chǎn)生一定關(guān)聯(lián)以豐富內(nèi)涵,過程中解讀可能會較為片面,也歡迎指正討論!

“莉茲”與“青鳥”
? ? ? ? 根據(jù)唯風老師的文章《【青學論文】為什么我不認同互為莉茲與青鳥的說法?》可以了解到,童話中的莉茲“孤獨,需要陪伴,為心愛的人放手”,青鳥“有飛向藍天的翅膀,用離去回應對方的愛”,而莉茲對應著霙,青鳥對應著希美。
? ? ? ? 筆者認為,在這樣的對應關(guān)系之外,或許還存在著另一種對應:莉茲與青鳥同時對應著一個人物,這一人物可以是希美也可以是霙。
????????先論證二者同時對應希美的合理性。
? ? ? ? 在此之前,筆者認為需要豐富一下童話的內(nèi)涵指代:于青鳥而言,藍天是什么?“對方的愛”在這一環(huán)境下表示什么?“離去”又體現(xiàn)在何處?于莉茲而言,孤獨的表現(xiàn)是什么?放手的表現(xiàn)又是什么?
? ? ? ? 筆者認為,青鳥擁有飛向藍天的翅膀,飛向藍天的能力,那“藍天”必然是可以觸及之物。于希美這一人物個體而言,她的藍天可以是她自己真正能夠達成的未來,即電影中希美報考普通大學的選擇。而聚焦于希美個人時候,“對方”的指代必然也是希美,是理想中的希美。在得知霙收到新山老師去音大的推薦后,希美說出了自己也想去音大的想法。這說明希美了解霙的演奏水平和能力,也知曉報考音大的難度,哪怕當時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并不堅定,但她確確實實喜愛著霙、喜愛著霙的天賦,必然產(chǎn)生和對方一起進入音大的幻想。由此,“對方的愛”是希美對于自己理想中的狀態(tài)的極度渴望?!半x去”則表示著希美與自己的和解,對于理想中自己不可實現(xiàn)的正視和接受。
????????換個角度而言,在吹奏樂部中,大部分部員都認為希美的水平高超(這么說是因為高坂一陣見血地指出了霙與希美的問題,迫傘頭子了屬于是),而只有希美自己知曉自己水平和霙的差距,即便霙之前對自己的實力都有所隱瞞,但希美一直都知道霙對于自己的喜愛,知道霙對于自己的遷就,或許是她的要強使她無法向別人訴說內(nèi)心的苦悶和艱辛。更何況,自己堅持練習長笛但屢屢碰壁,新山老師對于自己和霙報考音大有著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這樣的痛苦又有誰能傾聽、理解呢?在這一方面,希美是孤獨的,是需要陪伴的。最終,希美坦然接受自己與霙的差距,不再糾結(jié)于理想中自我與實際上自己水平的落差,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解放,打開了束縛自己內(nèi)心的鳥籠,也是對于自己的“放手”。

????????再來論證二者對應霙的合理性。
? ? ? ? 同樣地,這一論證也可以通過解答前置的五個問題展開。對于霙而言,大部分的釋義可以予以保留:霙的藍天即她的演奏,霙的孤獨也就是她只有希美這一個朋友(加上后續(xù)的梨梨花的話就是兩個)。對于霙來說,她的“對方”是更為開朗勇敢的自己,像希美一樣樂于與周邊的人產(chǎn)生聯(lián)系,勇于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對方的愛”就是霙對于理想化的自己的追求和渴望。這時莉茲的“放手”與青鳥的“離開”表現(xiàn)為,霙最終鼓起勇氣向希美表白,對于自己的情感的解放。

? ? ? ?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莉茲與青鳥可以同時投射在一個人物身上。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理解確實存在著局限,例如莉茲與青鳥直接羈絆的弱化,這或許是后續(xù)思考的一個方向。

現(xiàn)實含義
????????????????????????????????——筆者的一些碎碎念
? ? ? ? 這一部分主要想討論的是“莉茲”與“青鳥”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投射,說白了是筆者的一些碎碎念罷了,也算是自己一些經(jīng)歷的記錄和分享吧。
? ? ? ? 筆者初次接觸《吹響吧!上低音號》和《莉茲與青鳥》是于初三,當時其實并不了解“莉茲為什么會放飛青鳥”,而這一問題也一直思考到了現(xiàn)在,也就是高三畢業(yè),或許才有了一些自己的解釋,稍許理解了一些。
? ? ? ? 其實我的經(jīng)歷與京吹的大背景算是比較類似的吧,初中也是管樂團的首席,哪怕并沒有像北宇治那樣輝煌的戰(zhàn)績,大家的態(tài)度大多也以快樂至上為主,但在聲部分工上主要還是奉行能力至上而非資歷。在中考前,其實我也有考慮過是否要走音樂這條路,畢竟自己當時已經(jīng)堅持了7年,也像希美那樣長期地堅持訓練,但考慮到之后練習所帶來的經(jīng)濟負擔,并非長久之計,也只能打消這一念頭。但在樂團里,我的角色實際上更像是霙——于小學初入半個學期便加入第一聲部(由于學校是15年一貫制,可以直升,有的5年級學生就可以加入中學部樂團,中學部樂團橫跨預初到高三,雖然初高三大部分都已隱退),后續(xù)從預初擔任首席,直至初三畢業(yè)離開。還記得之前樂團考核,老師對我的演奏評價頗高,未把考核部分演奏完便已讓我通過,樂團里同學也對我的演奏常常稱贊,雖然我明知自己和專業(yè)的演奏者相比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但作為業(yè)余成員能做到這一水平我也挺滿意的了(笑)。
? ? ? ? 在初中,我也遇到了對我而言最為重要的人,也是她給我安利的京吹。但很可惜,在升學的時候,我選擇離開,而她選擇了直升。在畢業(yè)的時候,不,在最后一次樂團訓練的時候,我不爭氣地流下了眼淚,當自己真的要離開這樣的知己的時候,誰又能不心痛呢?雖然最后還是嘴硬說是舍不得“大家”(笑)。也正是從那一刻,我便開始思考那個問題,莉茲為什么會放飛青鳥?如果是我的話,我也一定不希望她離開我身邊,哪怕是一分鐘、一秒鐘。
? ? ? ? 懷著這樣的心情,我進入了高中,也認識了新的人,雖然也有很多可以聊天的較為重要的朋友,但似乎并沒有一個人可以和她一般讓我無憂無慮地吐露心聲。更可惜的是,在高一下,我和她斷了聯(lián)系。于是,當時我處于每天都笑嘻嘻地面對他人,但心里其實放不下她、放不下過去。不知道希美在和長笛組玩樂的時候,心里有多么惦記著霙呢?同時,面對成績上和其他人的差距逐漸拉大,那種窒息感和無力感也日益增強——明明我也很拼命了,為什么還是比不過他們?為什么他們平時都在玩樂,而我一直在學,反而考不過他們?看到別人紛紛都得到了滿意的結(jié)果,自己卻屢屢碰壁,尤其是高二等級考之后,面對作為算是最差的幾個班級都有50%的A率,我卻一個A都沒有,真的只剩下了絕望。而到了高三,哪怕成績有些起色了,但我的神經(jīng)時時緊繃,生怕有一些退步,雖然在春考和等級考發(fā)揮都不錯,但在最后的秋考,依舊失利了,如同三年前的中考一樣。
? ? ? ? 或許在這段時間,我是希美,我無法放下自己珍視的過去、珍視的人,哪怕“拼盡全力”,自己不放手,也無法追趕上別人,更何況還有天賦上的差距呢。我更無法放下自己曾經(jīng)作為“王牌”的身份,作為頂流的優(yōu)越感,自視甚高而不愿意面對現(xiàn)實,追悔莫及而不斷給自己施壓,最終以遺憾收場。另外,這幾年來的疫情也奪走了我許多,游學、社會實踐、職業(yè)體驗,哪怕是最后的畢業(yè)照我也因為新冠而躺在家里。
? ? ? ? “傘木希美,時運不濟”;我的高中三年,運氣看來也不怎樣。
? ? ? ? 因此在高考完,真正冷靜下來之后,我似乎并沒有像三年前那樣依依不舍。或許是因為這三年充滿了遺憾,或許是因為最后心里的博弈已經(jīng)讓自己心灰意冷,也或許我更本沒有打開過鳥籠,一直把自己囚禁在過去之中。
? ? ? ? 我一直喜歡把希美和霙投射到自己身上,也因此寫了這樣一篇文章?,F(xiàn)實里面人是復雜的,是多面的,所以也才存在二者投射都合理的現(xiàn)象。莉茲放飛青鳥所需要的勇氣和決心,真的是非同一般。如果為他人前程考慮,很多人會覺得這很合理,“感情沒了可以再談,哪里有前程重要?”;但如果真的是交了心的關(guān)系,那又怎么可能說分開就分開呢?分別之后的痛苦、孤獨和負罪感,會長期伴隨著雙方,困擾著雙方,直至各自都放飛自己心中的青鳥。
? ? ? ? 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能夠擁有放飛自己的青鳥的勇氣吧。

結(jié)語
? ? ? ? 《莉茲與青鳥》真的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無論是從作畫、鏡頭的角度或是對人物關(guān)系的解讀,都是極具深度的,其對于現(xiàn)實中一些細節(jié)的折射也別出心裁。本文其實是筆者在畢業(yè)后再次回憶三年前的那次畢業(yè)的一些感受和理解,對于生活的答案尚未找到,還需要繼續(xù)探索。本文對于人物的解讀僅代表個人觀點,沒有什么邏輯,其中的謬誤也歡迎各位指正討論。

參考和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