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酷吏列傳》系列講解一:序言

列傳序(1):孔子曰:“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崩鲜戏Q:“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薄胺钭陶拢I賊多有?!?/span>
孔子說:“用政令來引導(dǎo)百姓,用刑罰來約束百姓,百姓可免于犯罪,但卻沒羞恥之心。用道德來引導(dǎo)百姓,用利益來約束百姓,那么百姓就會有羞恥之心和高尚品格?!崩献臃Q:“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表現(xiàn)出高尚品德,因此才有德;品德地下德人用形式上的德,因此沒德?!薄胺钤絿?yán)酷,盜賊反而更多?!?/span>
列傳序(2):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wǎng)嘗密矣,然奸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當(dāng)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yán)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
太史公(司馬遷)說:“這些話是可信的!法令是政治的工具,但并非是制止犯罪和腐敗的根源方法。過去天下的法網(wǎng)是非常嚴(yán)密的,但奸邪之事仍不斷發(fā)生,當(dāng)發(fā)展到嚴(yán)重的時候,上下互相欺瞞,以至于國家一蹶不振的地步。這時候官吏管理政務(wù)猶如抱薪救火,如果不用強健有力的人和嚴(yán)酷的政令,奸惡之徒還能夠逍遙法外么?如果用提倡道德的人去執(zhí)行,一定會失職?!?/span>
列傳序(3):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薄跋率柯劦来笮χ薄7翘撗砸?。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孔子說:“判案,我定與他人一樣,必然讓他無案可判?!崩献诱f“愚蠢膚淺的人聽到道德的言論一定會大笑?!辈⒎翘撗?。漢朝建立后,破方為圓,砍掉《秦律》多余的“裝飾”化繁為簡,漢法寬厚仁慈,以使官吏政績醇厚盛美,不至于做出奸邪之事,黎民百姓相安無事,由此觀之,天下太平國家安定,在于寬厚而不在于嚴(yán)刑峻法。
點評:司馬遷《酷吏列傳》主要記錄了歷史上各種酷刑峻法,及其以兇殘殘暴著稱的十多位官吏,特別對漢武帝時代的十個著名酷史做了精心描寫。序言一方面是認(rèn)同孔老表示的以德治國的思想,贊揚了漢初法度的寬宏仁慈,另一方面也是對漢武帝的“倒行逆施”作出哀嘆。
春秋有道“法不加于尊?!敝劣跒槭裁戳袀髅谩翱崂簟倍挥谩翱峁佟薄ⅰ翱崾埂币辉~,一是吏不是官只是官下面干事的角色,寫他們無傷大雅。就例如我們可以說地方官員不好但絕不能說中央不好,可以說輔警不好、保安不好、城管不好但不能說政府不好一個道理。二是估計也是司馬遷給上面的人留個面子,用記錄小人物的兇狠映射上層的殘酷罷了,畢竟無“暴戾恣睢”之主上便無“助紂為虐”之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