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zhàn)結束前,北洋政府為何派兵出國,前往西伯利亞?
1918年8月3日,北洋政府的大總統徐世昌發(fā)布命令,將向俄國遠東的西伯利亞地區(qū)派出陸、海軍。15天后,團長宋煥章率領第九師的先遣部隊從北京出發(fā),進駐海參崴。這是清朝滅亡后,北洋政府首次出兵異國。那么問題來了,當時北洋政府內部矛盾重重,國內軍閥之間不斷混戰(zhàn),為何還要派兵出國呢?

一、形勢所迫
1917年,俄國爆發(fā)了十月革命,并開始與德國議和,打算退出一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協約國開始干預俄國的革命,向俄國遠東的海參崴派出軍隊,“英、美艦一,日艦二”。中國駐海參崴的總領事陸是元認為,如果也派軍艦來巡視,“僑民可稍壯膽,俄人略有畏忌”。不過,當時北洋政府捉襟見肘,且矛盾重重,所以沒有派出軍艦。
可是到了1918年3月,出現了日本軍隊準備在海參崴登陸的消息,這引起了北洋政府的警惕。于是,北洋政府將原在上海的軍艦“海容”號派往海參崴。這年5月,北洋政府與日本簽訂《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之后,日本的軍隊開赴俄國境內,并且通過中東鐵路,突然出兵滿洲里,至此日本的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二、以攻為守
北洋政府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西伯利亞自聯軍進駐后,各國慘淡經營不遺余力,而我東三省處于特別地位,將來國際之對待,亦因此趨于緊急漩渦”。在這種情況下,駐美國公使顧維鈞建議“選派二三團精兵駐?!?,于是北洋政府正式決定出兵!至1919年2月,中國在西伯利亞地區(qū)的兵力為4000人,還有一艘軍艦,并且參與了一些戰(zhàn)斗。
北洋政府宣稱這次軍事行動是為了“保護華僑及本國駐俄境之官署所”。但實際上,北洋政府有著更深層次的目的,那就是以攻為守,遏制日本的侵略。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日本借口出兵俄國遠東,向中國的東北派兵,同時控制了中東鐵路。所以說,出兵西伯利亞表面上看是針對俄國的,其實是針對日本的。

三、還有目的
除了遏制日本外,北洋政府出兵還有其他的想法。顧維鈞認為,當時北洋政府已經參戰(zhàn)一年后,但是沒有什么實際上的行動,而出兵遠東地區(qū),將來可以在和會上爭取到一些利益。另外由于俄國爆發(fā)革命,國內局勢混亂,北洋政府看來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收回近年來為俄所奪滿、蒙之利權”,甚至認為有機會收復舊日割讓的土地。
到了1919年5月,遠東的局勢又發(fā)生了變化,蘇俄軍隊開始發(fā)起反攻。1920年1月,美國發(fā)布撤兵宣言,其部隊離開了西伯利亞,之后意大利、英國、法國也選擇撤兵。同年3月。蘇俄要求北洋政府撤出海蘭泡、伯力。到了5月,北洋政府才下令撤軍。1921年6月,日本最后撤出。北洋政府雖然未能收復故土,但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以攻為守”的目的。
參考資料:《中俄關系史料——出兵西伯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