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月氏的正確讀音,把rou zhi掃進歷史垃圾堆!
在《管子》中記載為“禺氏”,上古漢語發(fā)音為?(r)o-ke。從發(fā)音相似度來看[?]?at更接近“禺”和“?!钡陌l(fā)音。所以這里的“月”應(yīng)該是月亮的“月”,而不是“肉”的異體字。
《管子.國畜篇》說:“玉起于禺氏”,《地數(shù)篇》“夫玉起于牛氏之邊山”;《輕重乙篇》說:“玉出于禺氏之旁山’。我們知道這些稱呼都是月氏的其他音譯。
新版的《辭?!芬呀?jīng)將“月支”讀音糾正為“越之”。
《文史知識》曾登過一篇題為《“月氏”究竟讀什么音?》的文章對此做過勘正說明。文章提出了三個證據(jù):
一、查《史記·匈奴列傳》、《漢書·西域傳》以及《資治通鑒》卷十八漢紀十,凡首見月氏名字的地方,月氏的“氏”都專門注出“氏,音支”,而“月”字卻都沒有另外注音,可見自古以來,月氏的“月”字不另讀音。
二、清人何秋濤和近人王國維考證,《逸周書》和《穆天子傳》中提到的“禺氏”、“禺知”,即《史記》、《漢書》中說的月氏,月、禹音相近,說明月氏的古音不可能為ròuzhī(肉支)。已故歷史學(xué)家岑仲勉在《漢書西域傳地理校釋》一書中,對月氏應(yīng)讀為yuèzhī(月支),有專文論述。
三、通行的辭書,如《辭源》(修訂本1980年版第二冊1473頁)、新編《辭?!罚?425頁)、《中華大字典》(846頁)、《康熙字典》中,“月氏”的條目均注為yuèzhī,或在“月”下注音“魚厥切”。
從保留古漢語發(fā)音的吳語等方言來看,月,玉,肉,禺的讀音相近,但是根本沒有R這個音,由此可見,rou的讀音是完全錯誤的!
上古音里根本沒有現(xiàn)在“肉”字的r聲母,其聲母應(yīng)該是接近現(xiàn)在“有”字的聲母y。相反南方方言里肉的發(fā)音更接近于現(xiàn)代月字的讀音yue。
《康熙字典》在釋“月”(“魚厥切”,即yuè)字條下例舉到“月氏”,這是我們見到的最早的說法。近有林劍鳴在其《秦漢史》中說:“大月氏中‘月氏’二字,應(yīng)該為yue zhi(月支),而不應(yīng)讀為rou zhi(肉支)。以前的中、小學(xué)課本,以及一些學(xué)術(shù)著作都特別注音,強調(diào)應(yīng)該讀為‘肉支’,如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之《中國北方各族簡史》第65頁在‘月氏族’下注(音肉支)。有些刊物在例舉歷史書中易讀錯的字中,也常常將‘月氏’舉出。按‘月氏’讀為‘肉支’是不正確的:查《史記匈奴列傳》、《漢書西域傳》及《資治通鑒》卷18, 凡首見月氏名字之處,其中‘氏’字均專門注音‘支’,而‘月’字則無注音,可見‘月氏’之‘月’自古并不另外讀音。又據(jù)清人何秋濤和近人王國維考證:《逸 周書》和《穆天子傳》中提到的‘禺氏’、‘禺知’,即《史記》、《漢書》中說的月氏,月、禺音相近,說明月支的古音不可能為肉支。已故的史學(xué)家岑仲勉在 《兩漢西域傳地理校釋》一書中,對‘月氏’應(yīng)讀為‘月支’有專文論述。此外,在《康熙字典》中‘月氏’的‘月’也注‘魚厥切’,可見‘月支’之月不應(yīng)讀 ‘肉’。最近出的《新華字典》及中、小學(xué)歷史課本均已將‘月支’的注音改為yue zhi(月支),但目前一些青年學(xué)生甚至一些著名學(xué)者也有仍照舊誤讀,1981年出版的《寄隴居論文集》第278頁,即將’月氏’注以(肉支)二字,可見,此字讀音之混亂。故特在此加以說明?!?林劍鳴:《秦漢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431頁)
一個基本事實是,“日”、“肉”之聲母在更早些的時候并不讀如r,而是接近讀如n或y,這一點可以從日語中找到一些線索,也可以從中國的形聲字和南方方言里中找到一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