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每日練 | 甘蔗沒收放火燒,操作為何如此騷
浙江義烏中學2022學年高三下5月月考
甘蔗的植株粗壯發(fā)達,蔗葉茂盛。美國是世界六大產糖國之一,美國佛羅里達州奧基喬比湖周圍種植了大量的甘蔗,是美國最大的產糖區(qū)。這里的甘蔗種植業(yè)具有大規(guī)模、機械化、商品化特點。每年冬季甘蔗成熟時,當地農場工人會放火焚燒甘蔗葉,之后把甘蔗主干運往制糖工廠加工。據此完成10—12題。
10、美國農場焚燒甘蔗葉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土壤肥力
B.預防冬季凍害
C.減少甘蔗蟲害
D.方便收獲運輸
11、美國甘蔗收獲前能夠大面積焚燒最主要是因為
A.冬季晴天多
B.種植規(guī)模大
C.勞動力價格高
D.機械化水平高
12、與美國收獲前焚燒甘蔗葉不同,我國蔗農一般選擇收獲后焚燒甘蔗葉,原因是
A.收獲后更便于焚燒
B.更省時省力
C.更有利于銷售
D.更有利于回田
解題思路
本題以甘蔗為背景材料,以美國農場焚燒甘蔗葉的主要目的、美國甘蔗收獲前能夠大面積焚燒的原因、我國蔗農一般選擇收獲后焚燒甘蔗葉的原因為切入點,考查了農業(yè)區(qū)位因素、區(qū)域地理等相關知識及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及運用知識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10、美國農場焚燒甘蔗葉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土壤肥力
B.預防冬季凍害
C.減少甘蔗蟲害
D.方便收獲運輸
答案:D
解答該題,你不能直接用現成套路去“套”,而應該結合材料去“反套路”,否則你肯定會“大意失荊州”。“每年冬季甘蔗成熟時,當地農場工人會放火焚燒甘蔗葉”,這就說明了美國農場焚燒甘蔗葉的時間,即在未收獲時進行燃燒。這種燃燒,是他們放火焚燒自己的甘蔗田,而不是我們腦子里的焚燒“秸稈”。
蔗農們放火燒的是甘蔗的葉子和植株頂部,對甘蔗的莖干影響不大。而燃燒的目的是減少頂部的葉子,便于機械化收割和運輸(如葉子阻擋收割視線,葉子占地較大等)。故D項正確。如果只是為了增加土壤肥力,沒必要在未收割時焚燒,而可采用類似“秸稈焚燒”的方式(實際上,增肥主要靠人工施肥)。故A項錯誤。
成熟時節(jié)燃燒,說明已近收割(即在燒后收割),基本無需提防后期的凍害(燃燒、燒灰,一般只能溫暖一時,且會因灼熱而損傷作物,不能預防冬季凍害)。再者說,美國佛羅里達州緯度低(本土最低緯度的州),又是臨海的地理位置,冬季凍害少。故B項錯誤。燃燒,的確可以減少蟲害,但到了已近收割的時節(jié),再想著除蟲害,為時已晚。何況除蟲(害),不一定就得使用燃燒的手段。故C項錯誤。
11、美國甘蔗收獲前能夠大面積焚燒最主要是因為
A.冬季晴天多
B.種植規(guī)模大
C.勞動力價格高
D.機械化水平高
答案:B
這道題目,同樣是抓字眼的題目,我們要抓住“大面積”仨字。實際上,如果當地的種植規(guī)模不夠大的話,即使晴天再多,也難以大面積燃燒,類似古民居容易大規(guī)模連片燃燒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古民居都是相連的(間隔?。?。故B項正確。佛羅里達州,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冬季或晴天較多,但因多面臨海,海洋氣團影響顯著,晴天數目多少存疑。故A項錯誤。
放火燒,不怎么需要人力(勞動力),而滅火基本也不需要人力(靠“自生自滅”加機械化滅火)。換言之,大面積燃燒,不是因為勞動力價格高導致的滅火成本高,而是即使勞動力價格低也不想滅火(有目的的放火)。故C項錯誤。機械化水平高,與放火和過火面積大關系不大,反而是機械化水平高能提高防火、滅火的水平(能力)。故D項錯誤。
12、與美國收獲前焚燒甘蔗葉不同,我國蔗農一般選擇收獲后焚燒甘蔗葉,原因是
A.收獲后更便于焚燒
B.更省時省力
C.更有利于銷售
D.更有利于回田
答案:C
美國是在成熟時(收割前)焚燒甘蔗葉,而中國多在收獲后焚燒,實際上二者的水分含量差別不大,在大火的狀態(tài)下,都比較容易燃燒,沒有孰優(yōu)孰劣(哪個更便于焚燒)之分(如果收獲后,晾曬一段時間,則更易于焚燒,但后期處理成本高),即不一定更省時省力(如砍掉葉子是一份工,且葉子的存在,對于人工收割或機械化收割都不便,費時費力)。故A、B二項錯誤。同理,無論哪種燃燒,都是“塵歸塵,土歸土”,焚燒后的物質都是回田(即回田利用),沒有優(yōu)劣分別,且燃燒甘蔗(葉)都會帶來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故D項錯誤。
與美國收獲前焚燒甘蔗葉不同,我國蔗農一般選擇收獲后焚燒甘蔗葉,原因是更有利于銷售。這個答案,或者大家能通過排除法得出,但卻知其一二不知其二。中美的差異,主要跟甘蔗的用途有較大關系——美國種的多是糖蔗(提煉糖分的甘蔗),而非果蔗(即直接使用的水果甘蔗)——歐美大部分國家,很少有直接啃食甘蔗的習慣。收割前的放火,對于甘蔗的主體(莖干)影響不大(即不影響榨糖),但卻會破壞甘蔗品相(不好看),并不適合拿來直接食用(或作水果售賣),即看著就沒有食欲——賣相不佳。故C項正確。
課外拓展
俗話說:鋼針難得兩頭尖,甘蔗不能兩頭甜。比喻人要學會知足,做人做事不能兩頭都占。甘蔗的葉片耗水量巨大(水分蒸發(fā)旺盛),所以甘蔗梢部的水分充足,糖分的濃度較淡。而在甘蔗的生長過程中,它吸取的養(yǎng)料(大部分為糖類)除了供自身生長消耗外,多余的部分主要貯存在根部。換言之,甘蔗糖分最多的部位在根部,而梢部(頂部)的甜味最淡,即“甘蔗只有一頭甜”。

注意,在甘蔗的生長過程中,農戶會為其剝幾次葉子,為的是減少葉片的養(yǎng)料(糖分)消耗,且降低葉片的遮光性(即讓莖干充分接受陽光照射,制造出更多的養(yǎng)料),促使甘蔗長得更長,糖分積累越多,又水又甜。

圖片及部分搜索資料均來源網絡(侵刪)
文字 |?利之王
編校 | 王考拉
審核 | 利之王

欲探更多寶藏
請移步地理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