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如何通過一場禍害百姓的天災踏上了西行求法之路?
貞觀元年(627年),玄奘法師踏上了西行之路,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乃至催生了曠世名著的誕生。但鮮為人知的是,玄奘法師是通過一場禍害百姓的天災才踏上西行求法之路的。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玄奘出身儒學世家,后來因父親早逝而遁入空門。唐高祖武德年間,玄奘法師就已經(jīng)成為長安的知名高僧。在精研佛法的過程中,玄奘法師發(fā)現(xiàn)佛經(jīng)中有很多錯漏之處,便希望前往印度尋找研究佛教原典。

然而唐朝在立國初期面臨突厥的巨大威脅,玄奘法師西行求法的陸路當時正處在東西突厥的控制下。為了防備突厥侵擾和劫掠人口,唐朝當時嚴禁中原人西行出關,玄奘法師打了幾次報告都沒有獲得批準。

貞觀元年(627年),關中地區(qū)發(fā)生嚴重旱災,進而導致饑荒。唐太宗費盡心力救災,但效果卻是杯水車薪。無奈之下,唐太宗下令允許關中百姓離開家園,前往糧食充足的地區(qū)就食,暫且度過燃眉之急。

玄奘法師便跟隨外出就食的百姓離開長安,踏上了西行求法之路。因為玄奘法師不屬于吃不上飯的饑民,所以朝廷對玄奘法師發(fā)布了追逃令,導致玄奘法師十幾年后的回國前夕還給唐太宗寫信請求赦免。
標簽: